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粉丝”探究

2018-03-24秦小川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粉丝网络流行语

内容摘要:“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关键词:粉丝 网络流行语 构词选择 流行原因

“粉丝”一词在中国早已存在,借助《超级女声》开始大范围流行,学界对“粉丝”一词的出现褒贬不一,探讨角度不一,但对其较为深入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何从“粉丝”流行中思考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走向,从“粉丝”流行中窥见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思考“粉丝”的相关语言问题,以期对与网络流行语“粉丝”的相关问题做出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启示。

一.何为“粉丝”

(一)“粉丝”由来

据第3版《新华大字典》:“粉”本是形声字,“米”为形旁,“分”为声旁。开始用于指女子化妆用的细粉,而“丝”则是由蚕丝引申出来,指纤细如丝的东西,有极小、细微之意。后“粉”“丝”被引申合指一种用淀粉制成的食品:粉丝。[1]但网络流行语“粉丝”是经由英语“fans”音译而来,与汉语中原先存在的“粉丝”是两个表达不同意义的同形异义词,其从最初指称电影、运动的狂热爱好者延伸到当下泛指的“支持者”,很明显,“粉丝”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性组织的总称。例如:NBA粉,“农药粉”(游戏“王者荣耀”的狂热爱好者)等。余光中先生曾提到:“粉丝”之“丝”其实是不止四五个人,倘若只有四五个人也不能称之为“丝”或“群”,那么“粉丝”也就不能体现为“粉丝”。[2]这就涉及到了“粉丝”的构词选择。

(二)“粉丝”的构词选择

外来词进入汉语系统一般要经过汉语语音、意义方面的“本土化”改造,音译兼意译是大多数外来词“望词生义”的主要构词选择。“fans”通过音译进入汉语,意义上是在汉语中已有了“发烧友”,“族”,“迷”之类表达其支持、拥护,狂热概念词的情况下,在汉语中已有的“粉丝”原词的基础上,从新衍生出的与食物“粉丝”意义完全搭不上边的意义。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网络背景下多元开放的包容环境,青年网民群体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的独特表达所致;二是“发烧友”,“迷”的意义所指有限,不能表达出“粉”的可涨,可掉;“丝”的个性,抱团,群体意。三是在语音上借用了“思”“私”之音,来表达对喜爱之人、物的支持、崇拜和网络背景下个体审美的追求。且在音译基础上引进的“粉”、“丝”组合,可看为是两个代表不同情感意的组词,“粉丝”在经过多年使用,各自出现了较强的组词搭配能力。“粉”由名词变为动词,“丝”由原来的音译语素表“铁丝”,“青丝”等的“细长、缠绕”意,变为一种表人的虚化意,如粉丝:“热烈的支持者,拥护者”,“屌丝”:“平民、庶民者”等。而随着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深化,“粉”,“-丝”现已表现出很强的构词能力,未来“-丝”具有一种类词缀的功能和“—性”一样作为名词的后缀固定于汉语中,也不是不可能。

(三)“粉丝”构词的理据性

所谓“存在即为合理”。有学者从“纯洁汉语”的角度出发,认为“粉丝”是一种非正式语言,不能进入正统新闻传播媒体,要有意识抵制、改造的说法,[3]暂以为太过偏激。

首先,“粉丝”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粉丝”的出现最早可追踪到19世纪,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当下网络化年青一代网民的合力助推下。社会新事物的出現必定要有能够表达新事物的词语,倘若现有词汇不能完美表达新事物的内涵、性质抑或情感,那么就会有新的符合要求的词汇出现,这也是汉语词汇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的一种内在动力。

二是“粉丝”的意义选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粉丝”是一种对原有食物概念上的意义延伸,属于一种词汇意义的扩大现象,但二者之间并无联系的理据性,因而流行语“粉丝”的存在不符合汉语规范。[4]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粉丝”新意所指的对事物、人等的“狂热支持、喜爱”可看作是一种大众对食物“粉丝”喜爱的借用转移。“粉”的形象意也与社会粉丝群成员时刻变化的不确定性相似,“掉粉”、“涨粉”与面粉的颗粒可以产生联想,由此推测:网络流行语的“粉丝”的构词选择,更倾向于“粉”与“丝”的单个意义组合。网络流行语的“粉”“丝”重点在于粉丝群的构成类比和群体化意义的描述、表达,二者具有一定心理联想意的关联性。

三是“粉丝”意义所指的明确性。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一定是拥有其他词语所不能表达的明确意义。网络流行语“粉丝”可以说是对以前“歌迷”、“影迷”、“发烧友”,“爱车族”等一切表达狂热支持、崇拜群体的总称,其概念所指明确,词义的模糊性界限也较为清晰。

(四)“粉丝”流行中的语言规律

语言受本民族社会文化和人们使用习惯的影响,都会有自成一套的语言自净规则和筛选标准。“fans”音译为“粉丝(fans)”,“XX粉丝”从产生到重获关注,中间经历了一个被“XX迷”代替使用的过程,旧词复兴一定是因为其有新的符合当下社会现实的表达意。“粉丝”的重获关注是三网融合的信息传播背景下,新的年轻粉丝群的出现,以往表示支持,喜爱,拥护意的“XX迷”、“XX族”、“XX友”等词,都不能完美契合当下更加细分的多元爱好群,想要标新立异,彰显自我,寻找群体归属感的要求。“粉丝”一词,从产生到渐隐,从复兴到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再到被主流媒体的收编,体现了“汉语所具有的强大筛选能力和同化能力”[5],这其实也是人民大众对新词新语进行的比较、筛选,确定语言固词表达的过程。类似的还有“宅男”、“宅女”、“劈腿”“房奴”“给力”等。

二.“粉丝”的流行原因

(一)外因

1.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是背景

现在流行意义的“粉丝”一词最先使用有资料显示:是在1997年《当代体育》杂志的“Fans心语”的文章中,最早是以“粉丝(fans)”标题的形式出现,例如“你是粉丝(fans)吗?”[6]。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借词,外来语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开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人们宽容的文化心态,网络时代权威话语权的部分下放,社会转型期国内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大众想要表达社情民意,获得关注、彰显自身独特性的心理都是网络流行语生产、发展的原因。

2.发达的媒体传媒技术是支撑

“粉丝”自2004年《超级女声》节目的火爆,重回大众视野,媒体渲染、造势在节目的成功和“粉丝”的广泛使用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互联网,电视,手机媒体的联合预热,支持者在街头为所支持的超女选手拉票,媒体方借此开发“粉丝经济”聚集粉丝群,制造选手绯闻,传播所谓的选手艰辛“音乐追梦路”等的“正能量”故事,裁判稍有一点有失偏颇的言辞,立刻引来选手支持者在网络和现场的质疑和回应。这些,都是“粉丝”一词从新复兴使用,并得到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原因。

3.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基础

“粉丝”们通过加入具有相同爱好的“粉丝圈”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群体性生产“粉丝”文化和“自我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参与自我构建文化的快感。[7]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且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3%,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高。①青年网民是粉丝文化的重要构建群。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年青一代多元自主的个性特点契合了当下宽容、多样的网络社会,与过去由主流群体“把控”社会文化走向的情况不同:通过网络发声,粉丝圈集聚和圈层之间的信息扩散,网络时代以年轻网民为主的大众文化已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从某种程度上讲,“粉丝”的流行,其实是网络时代下平民文化抑或是草根文化兴起,谋求自主话语权运动,在语言中的一种外在表现。

4.移情寄托的“使用与满足”是动力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及:人在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媒体的信息传播以信息受众的使用和回馈为有效评判标准,“粉丝”的出现是新媒体互动式信息传播中,社会大众对媒体回应的一种方式。“粉丝”们在所支持和拥护的事物上投入了情感、时间和财物成本,在审美和价值观上具有一致性的“粉丝群”,通过相互分享明星或其他事物的八卦、心得来寄托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归属感。网民在“使用与满足”的需求驱使下,类似于“粉丝”一样可以让大众借以依托群体社交,获得尊重,诠释自我价值,平等参与社会文化构建的网络流行语,随社会发展,必将更加多元丰富。

(二)内因

1.热词是社会文化的表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语言是记录社会文化的活化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8]网络新词的产生,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当下社会文化创新、多元的反映。“粉丝”一词,是在当下新媒体信息传播迅捷,外来文化引入,社会文化创新、多元,新事物层出不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可以说“粉丝”的重新赋意,衍生出的“互粉”、“求粉”、“掉粉”、“钢丝”、“萤火虫”等网络语言,代表了当下一个时代。我们且不论“粉丝”一词的未来发展如何,但当我们回过头,会发现以“粉丝”为中心衍生的词汇确实可以代表一个群星璀璨的多元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时代,其反映着时代发展的变迁,满是社会大众心理诉求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印记。

2.汉语的包容性

英语里有大量从汉语中音译和意译过去的词,例如:mahjong(麻将)、typhoon(台风)、lohan(罗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同样,汉语中的这种借用情况也很突出。例如:(hotdog)热狗,保龄球(bowling)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网络时代汉语语言发展的多元化和大众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表达主体看法,发表个人观点的平等性,交互性的媒体信息传播环境,都是造就汉语语言发展比以往更加包容的关键因素。汉语语言发展的包容性满足了网络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粉丝”借由“Fans”音译入中国,在选词上与原有表食物的“粉丝”同音同形,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并被主流媒体收编,都是汉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体现。

3.“粉丝”符合流行语流行的构词特征

网络流行语代表着社会亚文化群的文化走向,是一种非正式的、娱乐成分占比很大的语言形式,其构词特征反映了当下人们对词语更加经济、简明、表达力丰富,构词衍生能力强等的使用诉求。受流行语的构词特征影响,双音节形式的“粉丝”符合汉语双音节化使用习惯和经济性语言发展趋势,能完美适应和“粉丝”相关联的新事物的出现和新的流行词汇的构词指称、衍生,例如:“圈粉”、“粉丝文化”,“屌丝”等。可以说,“粉丝”是当下娱乐业日益发达,粉丝经济,网红经济②[9]等新生事物不断发生,新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的語言流行代表,其身上具有网络流行语的代表性、经济性、谐音性,缩略性等语言因素特征。

三.“粉丝”流行的背后思考

(一)“粉丝”流行背后的喜

以“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是社会进步、语言丰富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其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创新了语言表达方式和构词结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生表示,网络语言的创新性是一种大众的集思广益式的创新,其构词、表达的创造性,常令人拍案叫绝。网络流行语进入现代汉语,不仅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多元发展,而且丰富了民族文化,创新了现代汉语多样化表达的形式内涵。总体来看,对现代汉语和社会发展的利大于弊。

(二)“粉丝”流行背后的忧

与以“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给现代汉语带来的优势相比,其背后反映的有关网络流行语借助草根大众产生的群众基础和跨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快捷信息传播媒介,所造成的网络语言的粗俗化、不规范化等问题,会很大程度的削弱汉语本身的文化魅力。此外,还应思考和关注的是:1.“粉丝”在构词过程中,“粉”由最初的名词转用为动词的现象,在网络流行语中并非个例。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是将其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总结收编,还是将其作为特例单独罗列?2.汉语音译外来词中,类似于“粉丝”的“fans”音译应如何解释,才能比较合理的找到表食物“粉丝”与网络流行语“粉丝”之间的理据性?3.“粉”、“丝”具有超强搭配能力,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新词新语也不断产生。由“粉”构成的词偏向非主流文化的娱乐性,由“丝”构成的词开始有固化为汉语词汇后缀的倾向,因此有人指出诸如“屌丝”等带“丝”后缀的词语都是下流、低俗的网络语言。对于这种现象,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约束,以促进汉语的纯洁性发展?

总之,表达了亚文化群在网络时代对主流话语权的一种对抗性的网络流行语,出现了许多靠低俗、色情来博得大众关注的词语。虽然我们一般认为“语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自净能力”[10],这种自净能力在人为参与成分很大的网络流行语身上,会进行得非常缓慢。因而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归纳整理、解释和描写性的推动净化工作是完全必要的。但以“粉丝”为代表的一系列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在网络流行语话语狂欢的背后,“粉丝”等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走向如何,还需经过大众和时间的检验。而相较于“粉丝”的语言问题,“粉丝”背后所反映的有关社会,民生,政治,媒体,文化等方面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参考文献

[1]《新华大字典》编委会.新华大字典[M],商务印书馆(第三版),2016,242—243.

[2]劉立荣.粉丝受众研究—以“超女粉丝”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3]李中良:《粉丝—一词的理据性缺乏之我见》[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卷第5期.

[4]张国富,张永:《从借词—粉丝在汉语中的传播看语言的纯洁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5]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6]马孝辛,辛红娟.粉丝(Fans)在中国的接受流变研究[J].理论月刊,2013,(2):88-91.

[7]同通参考文献[6].

[8]彭泽润,李宝嘉:《语言理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9]赵茹,张楠:《解读网红:粉丝聚集与流量变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1月,第7卷第21期.

[10]劲松,麒珂.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语文建设,2000,(11):13-14.

注 释

①数据源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②根据参考文献[9],所谓的网红经济,指的是网红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对相应的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特定影响,从而获得实际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商业行为.

(作者介绍:秦小川,北华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其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粉丝网络流行语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