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雷雨》的细节艺术
2018-03-24王松宇
王松宇
摘要: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也是决定文学作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雷雨》一文,蕴含了许多丰富而复杂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揭示文本的主题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整部作品中最为出彩的部分。基于此,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语言特色、从戏剧结构这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文章的细节,全面、细致地感受《雷雨》的戏剧之美。
关键词:《雷雨》 细节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雷雨》一文出自著名戏剧家曹禺之手,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清后,但折射出了人性的本质。不仅如此,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扣人心弦,深深震撼了无数看客,《雷雨》堪称戏剧作品中的闪亮之星。自从阅读了《雷雨》一文后,笔者就对曹禺先生的艺术创作着迷不已,尤其是他对于艺术细节的处理。基于此,笔者从《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特色及戏剧结构这三个维度,慢慢品味了《雷雨》中的艺术细节,深刻感受到中国现代戏剧大师的文学魅力。
一、从人物形象塑造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里面摘选了一段曹禺先生说的话:“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想写出可喜的英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说‘我把人说清楚了。”其实,在刻画《雷雨》中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称得上是把人物写清楚了。
笔者以“疯子”蘩漪为例,分析了曹禺先生是如何把人写清楚的。蘩漪属于那场雷雨中的一道闪电,撕碎了周朴园想用一生去维护的“最得意的,井然有序的”封建家长专制。蘩漪的地位是周公馆的女主人,在物质方面,她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她的身份是周萍的后母,却又深深地爱着周萍;她的性格悒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哀怨文弱,更阴鸷可怖,却是在极端与矛盾融合的《雷雨》中最合理的存在。蘩漪被环境压抑地快喘不过气,她忍受不了,于是她想跟周萍私奔,逃离周朴园,逃离周园,结束这种后母不似后母,爱人不似爱人的生活。
曹禺先生也曾评价过蘩漪这个人物形象:“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了多少蘩漪,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心却偏有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因为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人。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呢。”因此,在《雷雨》中,曹禺先生对蘩漪的态度是深深的怜悯及高度的赞美,赞美她犹如困于牢中的狮子,张狂、火热,敢于冲破束缚,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读完《雷雨》的大多数人都会被蘩漪的形象所震撼,因为她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中人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思考。诚然,蘩漪的个人反抗无法击起很大的水波,可能类似于风吹开的波纹,但是在当时社会,她的魄力和行动力,无疑让人深深地敬佩,她打破了人们对当时女性的一种普遍观感。而这就是曹禺先生笔下刻画的蘩漪。从她的形象塑造可以推究出,曹禺先生厌恶封建家长专制对人性的压迫及人格的蔑视行为,更进一步地表达了曹禺先生对敢于站起来反抗压迫的女性的高度赞扬。
二、从语言特色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人物之间的语言对话往往能够更直接地激发矛盾,凸显人物个性。可以这么说,在戏剧表现手法上,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雷雨》中有一段对话,描述的是鲁侍萍去找四凤,结果却遇到了周朴园,相遇之后的两人展开了一系列对话,而他们之间的语言对话立刻把两个人的性格凸显了出来,读者能快速明确两人的特征。
周朴园:“(忽而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从这简短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周朴园的残忍嘴脸,他很自负,性格比较阴暗,以小人之心妄断鲁侍萍到周公馆的缘由,认定其怀着不良居心来此进行敲诈。但鲁侍萍的回答显得非常坦荡,同时也把对周朴园的怨恨情绪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语言对话的魅力正在于此,它符合当时情景中两个特定身份的人应该要讲出来的话,也是他们会说出口的话。这些对话点明了故事背景,丰富了人物个性,也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戏剧高潮的到来。再如周朴园:“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这是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中的两句台词,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关窗时,他觉得眼前人关窗户的动作似曾相识,勾起了他的思绪,出于好奇,自然地发问;第二次出现是周朴园汗涔涔地,内心由惊恐到生疑到释然。两次询问,说明周朴园既有对死去的鲁侍萍的温情怀念,又有害怕她出现在眼前的忧虑,也凸显出周朴园这一人物的矛盾。而鲁侍萍的两次回答,态度都非常冷靜,不卑不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生活磨砺却依然坚强的女子形象。
三、从戏剧结构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戏剧结构就好比故事的大纲,有清晰的脉络可循,前因后果一环扣一环,紧凑却不失亮点。《雷雨》的戏剧结构称得上是知晓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的典型。其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有迹可循的线索提示。虽然《雷雨》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繁复,但主要矛盾跟次要矛盾、明线跟暗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让剧情跌宕起伏,读者的心绪也随之高低起伏;其次,是结构的严谨。《雷雨》采用的是“三一律”结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无缝对接,这样的创作艺术和技巧使得该戏剧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浑然天成。
《雷雨》将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并只在周家客厅这一场景中进行,由此推动情节发展,展开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彰显了作者出色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作者熟练的突转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一环扣一环,读者在紧张、纠结、讶异、愤怒等情绪中欲罢不能。
此外,从周朴园看到“旧雨衣”到“你贵姓”到“你来干什么”再到“谁指使你来的”的剧情突转,人物情感的起伏和性格的冲突交织,深刻揭示了周朴园伪君子的本质,凸显出鲁侍萍坦荡、坚忍的女性形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曹禺的《雷雨》之所以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迷人艺术魅力,与其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处伏笔,都在为暗暗滋生又等待着时机爆发的力量作铺垫。《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每个人物都有其诗意的个性,剧中的所有文字,都无不凝聚成了一种诗化的气质,值得每个人细细读、慢慢品、深深思。
参考文献:
[1]胡德才.论《雷雨》故事与结构的经典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2]杨经建.存在主义的“诗”之“思”——论作为象征剧的《雷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孙静.品味《雷雨》中的细节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4]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姚洪玲.《雷雨》台词中语气词运用的男女性别差异分析[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6]程致中.《雷雨》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7]李宜.“雷雨”中的一道闪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8]高浦棠.“升到上帝的座”上重新审读曹禺的《雷雨》——《雷雨》本源真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滨湖新区寿春中学高三16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