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绿色减贫发展模式研究

2018-03-24邓甜张依婷杨阳王丽芝刘俊谢蓉

财税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发展模式

邓甜 张依婷 杨阳 王丽芝 刘俊 谢蓉

摘 要 绿色减贫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减贫工作高度融合,是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脱贫新方式。本文综述了绿色减贫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了我国绿色减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对上犹县绿色减贫发展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区域绿色减贫发展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绿色减贫;发展模式;路径选择

一、引言

绿色发展与消除贫困是全球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要求。

“绿色减贫”是把生态文明与反贫困有机结合的减贫新战略。在资源短缺、生态失衡以及环境破坏的严峻现实和客观约束下,通过“绿色化”的扶贫开发实践,可以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绿色减贫将扶贫工作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关于绿色减贫的理论,国内外少有直接论述的,而存在较多关于绿色增长模式和反贫困的理论。下面我们对这两种理论进行简单地述评。

(一)国外绿色减贫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仅仅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理论逐渐受到挑战和质疑,增长的概念出现新的解释和要求。现代文明不断进步,绿色增长概念被提出。绿色增长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己经远远地超过了片面的经济增长概念,有力地指导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其后的绿色发展理论中,以反贫困与益贫式增长理论影响最大。益贫式增长即如果穷人的收入增长率大于0,则增长就是益贫的。益贫式增长可以分为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益贫式增长概念又派生出了益贫式绿色增长概念。益贫式绿色增长突破了扶贫仅以经济脱贫为目标的局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减贫理论是在对前面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生态环境和扶贫开发为双指向,形成生态链——产业链——扶贫链循环发展的路径,具有减贫的完整性和成效的可持续性。

(二)国内绿色减贫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的绿色减贫理论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力求将国外绿色减贫指标与实际调查案例相结合,进行我国贫困的多维测量和比较,并强调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良好政策环境对减少连片特困地区的重要作用1。

近年来,一些研究强调绿色减贫的作用。针对脱贫攻坚战的生态扶贫和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国内主要从落实生态移民搬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扶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和完善生态考评管理机制等几大重要方面着手。

可以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绿色增长与减贫的结合。这些科学合理的测度体系和日益完善的绿色发展理论为我国绿色减贫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决策建议。

三、我国绿色减贫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绿色减贫现状

根据《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2016)》,在减贫中许多地方仍只重视减贫脱贫,而忽视环境保护。同时,许多贫困地区中生态脆弱,部分地区的贫困甚至是由于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该指数是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维度,综合测量某地绿色减贫水平和综合效果。

(二)我国绿色减贫问题及原因

我国绿色减贫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短期目标实现与长期均衡发展的矛盾等。遇到的难点有:生态资源开发易,形成生态优势难;经济发展相对易,绿色财富共享难;收入兜底減贫易,持续发展脱贫难;绿色发展到县易,区域协调激励难。

这些问题有以下原因:第一,绿色减贫地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配置不均衡。第二,在扶贫中,许多地方重视减贫忽视生态保护,给未来发展留下很大的难题。第三,在空间布局上,能源资源具有双重不平衡性,能源富集区恰恰是生态脆弱区,而空间上与经济消费中心错位。第四,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在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只面临经验不足这一难题,挑战重重。

四、上犹县绿色减贫模式特征及问题对策

对50个国家贫困县绿色减贫指数排名第一的上犹县来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必由之路。立足产业基础,上犹县重点发展油茶、光伏、特色种养等产业,逐步形成了“长短结合、统分结合、输造结合、加减结合、点面结合”的产业帮扶机制。

(一)“产业+扶贫”的模式特征

首先是产业帮扶,上犹县探索光伏扶贫、油茶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产业帮扶措施中,一是抓光伏发电。通过建设村镇级集中式电站和家庭分布式电站的模式,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光伏扶贫的政策落实。二是搭建好组织平台。发展种养业,并以“两茶一苗”(茶叶、油茶和珍贵绿化苗木)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是盘活闲置土地。让农舍变旅舍、农家变酒家,同时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龙头企业流转,让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提高农民收入。四是用活扶助资金。上犹县财政设立“两茶一苗”产业发展基金,促进茶苗产业的发展,同时协调各项涉农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基地基础设施“以奖代补”等项目建设。五是抓种养发展。通过“公司+农户”的产业形式,种植水稻和大棚蔬菜,使农业与市场紧密结合;利用低山丘林和闲置山场,栽种各种水果,发展生态养殖等产业。其次是油茶扶贫。在两万亩低改和两千亩新植油茶的基础上,继续新增油茶低改5000亩,新植油茶2000亩。平均每户扶持油茶低改10亩,实现盛产期每户每年稳增4万元左右。

(二)绿色减贫问题及对策

上犹县绿色减贫过程中,其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解决对策也值得借鉴。第一,决策措施落实有差距的问题。就贫困村减贫政策方案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减贫对策措施,形成了5大类16小项养殖奖补政策和验收操作办法。第二,工作推进还不实的问题。加强了调度考核,对于难点问题,每日一碰头、每周一调度;建立大督查机制,严肃处置工作不实人员;多次召开县级会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第三,项目安排还不精细的问题。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奖惩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办事热情;加大管理考核力度,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优化帮扶机制,加快发展脱贫产业,改善贫困户生活质量。第四,产业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印发了《上犹县2017年贫困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上犹县2017年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致力于贫困户脱贫工作。第五,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的问题。将油茶产业到户项目验收权限下放到乡镇;严明了责任体系,对资金拨付审核把关不严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

五、绿色减贫发展路径选择

关于我国的绿色减贫问题,要认识到绿色与减贫绝非矛盾。绿色减贫不仅必要,且有可操作性。贫困地区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绿色减贫创造了条件。

(一)完善绿色减贫机制,加强绿色减贫规划。发挥政府在绿色减贫中的作用,对接国家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绿色减贫规划,形成以绿色减贫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成立绿色减贫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绿色发展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将绿色减贫上升到政府的工作日程上。

(二)积极推进绿色与减贫无缝对接,促进贫困地区走生态产业发展道路。绿色减贫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贫困地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发展环境,推出生态产业项目来吸引投资,加快减贫步伐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产业减贫是绿色减贫的重要形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方向。许多贫困地区往往是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合理的开发,促进当地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将补偿资金转化为实物、人力、技术等形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建立区域沟通机制,各省市可以通过相关的绿色减贫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加强对绿色减贫计划的讨论与交流。

(五)创新绿色减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贫困地区建立绿色发展基金,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民间投资多方参与,形成多边绿色减贫模式。贫困地区可以根据国家对绿色减贫的政策向上级政府申请一定的发展资金,同时也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吸引民间投资。

六、结语

绿色减贫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减贫的高度结合与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减贫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减贫方式的不断创新。上犹县走出了一条绿色减贫路径,形成了“产业+扶贫”的模式特征。研究和分析其发展模式,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绿色减贫的发展模式将走向成熟,从而为江西省的貧困地区乃至全国贫困地区的减贫提供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琦,胡田田.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绿色减贫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5,(10):25-32.

[2]姚茂华.绿色减贫促深度贫困乡镇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10-25(005).

[3]莫光辉.绿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扶贫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二[J].现代经济探讨,2016,(11):10-14.

[4]“《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2016)》发布会暨绿色减贫理论与政策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J].甘肃社会科学,2017,(01):259.

江西财经大学第十二届学生科研课题项目,课题编号:xskt17013。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发展模式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