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探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2018-03-23章立平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是,作为学校教育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先天具有远离生活的不足。如果要逾越这个鸿沟,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通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与生活之间建立顺畅的连接,使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生活中探寻;心理健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元素激活小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首先让学生接触到道德的教学内容,法治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强主体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认真学习每个班级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根据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视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材知识点,逐步运用生活实例。

一、 好習惯的培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是好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反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健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守纪律,尊重别人的习惯,守时习惯,珍惜宝贵的时间等等,形成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是这些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是疾病的弱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追求就是对孩子有义务,付出爱心,其实不然。目前,孩子溺爱,自主能力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它在“德育与法治”教材中具有“开心快乐上学”,“交朋友”的重要地位。分享真正的快乐等写作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依靠这些内容,让学生愉快地上学,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学科。因此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本门学科的学习,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三、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生活中贴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首先从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入手,加强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认真学习每个班级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根据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突出教学内容和生活触觉,引导学生实现“德治与法治”,与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贴近生活,紧密围绕教材中的知识,运用生动的例子,逐步加深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出道德和法治主体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灵活高效。

四、 教学方式联系生活

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讲授教学形式,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道德、法治和生活元素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灵活,可以为接近日常生活场景的学生创造教师,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减少当时的课堂背景,指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理论进行讨论,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 课后作业回归生活

课后作业环节能够有效检验小学生课上的学习状况,巩固知识技能,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要确保作业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完成作业。老师需要尽可能丰富作业的形式,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并能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纽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技能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综合学生能力和目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能太难或太轻松,充分调动学生的同时,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例如《品德与生活》这一单元,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沛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协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只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生长。

六、 结语

综上所述,用生活元素激活小学的“道德与法治”,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方法接触生活等方面来提高作业的生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其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则是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才可以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为例[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8).

[2]李菊凤.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年Z3期.

[3]毛春芳.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2012,(14).

作者简介:

章立平,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泾县昌桥乡童疃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