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3-23邓武权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以致用是它的基本原则。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对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教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三都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建议,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信息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建议
《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明确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配备有相应的电脑设备,基本上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教学,应该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形势非常乐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一) 由于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68学时,上机课时间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七、八年级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绝大部分学校到了九年级就不开设信息课,同样再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月考和节假日放假、开展各项活动等,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我县现在的学校就严重存在此问题,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羊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二) 存在设备陈旧、设施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受初中教学经费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资金问题,信息技术设备陈旧老化问题一直无法改善。目前,我县初中信息设备几乎还在用的是2004年和2005年的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配备的设备,但绝大部分设备难以适应现在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其次软件落后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面临的软肋。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有许多学校甚至不太重视它,它的发展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到了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三) 师资及认识观念方面
1. 观念更新转换滞后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则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观念。
虽然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对待信息技术硬件条件上却成为学校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有些领导和老师非常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使得很多学校都步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一方面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大量闲置,仅成为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或者很少学习计算机去掌握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说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情况,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2. 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因为其“特殊”,而不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提并论。好多学校不把信息技术教师视为专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而且承担着整个机房的整理、维修工作,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课件的任务,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任务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又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观点,学习新的知识,不然教学就会出现僵化,知识不能得到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做的事多而烦,而得到的报酬和奖励却是最低的,这样严重地破坏了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教师出现了改行、改任教科目和外流现象,这不能怪教师没有敬业精神,因为信息技术教师也是一门必修课的教师,而不是学校的维修工和看机房的小工。
(四) 学生信息技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教学任务难度大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材从小学到初中的连接不紧密,出现重复的内容较多,再加上课时设置不足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好安排教学内容,导致各学校、各阶段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同。由于学生以前所接受的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一样,致使学生年级越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个体差异就越大。就比如我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来自县城和各乡镇及村级完小,由于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不同,甚至于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接触到信息课,在进入初中后,当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讲授同一内容时,有的来自县城或家庭条件较好(有电脑)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就强些。由于以前的接触,他们对老师讲的内容能很快接受;但是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甚至于有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才第一次接触信息课,他们明显就表现出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较差或很陌生,不敢使用电脑,教师讲授的内容接受较慢,甚至无法理解。有的学生表示以前小学根本不重视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时间较少或没有,几乎没怎么用过电脑,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过电脑,而好一点的学校虽然接触了这门课,但是当碰上考试,开展其他活动等情况时,这些课就被占用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样,也就是认知水平不一,使得教师难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难度加大。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各学校应当使《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确保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力争把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三)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不管采取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水平,信息时代召唤高素质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一般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所应有的素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学科,它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定期充电,对已有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升级提高,这样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各地区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更应采取相应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去。并对在职中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和紧迫感,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共同进步
面对学生之间信息技能的差异,每个教师都会碰到这种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到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充分地准备工作,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学生技术掌握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程度分组,采用异步教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布置的更高层次的任务,并且可以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让一窍不通的学生开开窍,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让学习缓慢的学生加快速度,达到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制订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总之,以上是我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教学教育管理、指导和信息课教学,调查问卷分析我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供大家借鉴。信息技术课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来选择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有益的教学内容,采取真正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面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者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办学、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断努力,以学生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勇于面对和挑战这个信息时代的勇气和本领。
参考文献:
[1]曲桂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师大教育信息中心,2004,(6):1.
[2]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
[3]江北战,明章,毛昕,韩凝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5(196):33-34.
作者简介:
邓武权,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