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8-03-23王军田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苏教版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加速推进,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已将教育事业视为振兴国家的千秋大业。而教育体制需要优化和改善,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作用,促成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对此,本文以苏教版的教材为范例,深入探讨当前教育模式的现状,合理分析并创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苏教版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向更全面、更自主地发展。而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求充分准备课前工作和熟悉掌握书本知识,更对教师提出了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和革新精神的新时代要求。由于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中华特色的学科,如果能被运用好,那它对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和情商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容易的掌握和理解课本知识以至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二、 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存在功利化的问题,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比如,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课文时,通常只会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而且如果学生们背不上来或默写不出来的话,可能会采取罚抄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们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背下课文,有时候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无疑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磨灭了小学生的灵性,削减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可能会变成“读书机器”,对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极其不利。

(二) 语文课堂学生们的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难免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读读背背的现象。如果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学生们听了也容易犯困,未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要有板有眼,要充满激情,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充分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

(三) 没有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主科,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分割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未能全面具体地了解一种事物的概念,对事物只是半知半解,导致学生未能理解文章,吃透文章。

(四) 忽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课,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在想法。然而,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同学们在下面默默听着的现象仍很普遍。对此,教师在顾着自己讲课的同时,还应多多考虑学生们是否听懂了,是否理解掌握了,在讲课时应该多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们能对知识有更深刻地了解。

三、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的可行措施

(一) 改变固有僵化的教育模式

上文提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太过注重学生的成績,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们的思考能力逐渐削弱。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地讲解来让学生们更好理解。比如,在讲第七册中的《回乡偶书》时,可以将古诗翻译为现代的白话,让学生们能通俗易懂地知道古诗表达的内容,使课堂中同学们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

(二) 积极调动课堂气氛

如果教师无法带动学生的情绪,调动课堂上的气氛,会使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不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同学们自愿地在讲台上表演节目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苏教版四年上册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本是一部希腊神话的一节故事,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在台上表演,通过艺术形象的手段表现出来,积极调动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使课堂更具气氛。

(三) 学会用联系的手段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和其他学科相同的。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都和语文密切相关。作为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多多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比如,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就有地理的知识,教师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桂林的人文地貌、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桂林,领略桂林的风采的呀?”,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语文教堂的教学更高效。

(四) 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现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顾此失彼,要多注重学生发表看法的权利。比如,在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孔子游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在讨论文中孔子和孔子的弟子们的对话中悟出了孔子具有的智慧,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激励的机制使学生们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更乐意地发表想法,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四、 结语

语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学科,蕴含着中国话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而且它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学好语文,就要通过提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更高。本文主要先从当今小学语文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并举了四个例子提出了可行有效的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学出谋献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高效。

参考文献:

[1]曹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神州旬刊,2017,(5):122.

[2]吴维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神州,2017,(8):206.

[3]王开碧.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59.

作者简介:

王军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乌龙镇陡岗学校。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苏教版小学语文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