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究

2018-03-23孟庆鹏方中书

文教资料 2018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微时代

孟庆鹏 方中书

摘 要: 本文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基于“微思政”的分析视角,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整合;通过利用“微思政”的外部机会和自身优势弱化劣势并抵御外部负面影响,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切实提升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路径 “微思政”

一、“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及移动自媒体的私人化、普及化与自主化,不同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浪潮,我们已经进入以移动自媒体为主的“微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同时,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占比高达96.3%,手机成为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在各种职业的网民中,学生所占比重位列第一,占网名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时大学生群体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就已达96.1%,今后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1]。

此外,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社会舆论的形成、发展及传播方式。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体,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任务[3],如何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的独特优势,迅速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让大学生主动学习、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课题。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迅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思政”的概念及其提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转变,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微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基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以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思政”中的“微”并非微小,而是指以一种更加灵活、细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与信念态度,从而积极有效地解决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

“微思政”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思政教育者在利用“微思政”进行教育的时候,一般将教育目的隐藏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在“微思政”的应用过程中,各种新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技术必不可少。“微思政”以网络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契合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其快速、高效与公平等特点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被这个群体接受。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会议精神与“微思政”的精髓不谋而合。同时,“微思政”顺应了信息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了四个“转向”:使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追寻学习、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多种学习方式并举。综上所述,在“微时代”开展“微思政”,完全符合信息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充分满足学生甚至包括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更加体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5]。

三、“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该方法是一种在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进行系统评价与策略配对而形成行动战略,是战略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及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及对策。在SWOT分析法中,S(strengths)代表优势,W(weaknesses)代表劣势,O(opportunities)代表机会,T(threats)代表威胁。其中优势、劣势是对分析对象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而机会、威胁则是分析外部环境对分析对象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SWOT分析这一管理学分析手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基于“微时代”的新历史与现实条件下,综合新情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微思政”教育过程中,以网络为切入点,明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部条件,并认清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并利用内部优势来带动外部机会,以发挥SWOT分析的杠杆作用,实现系统全面地认识问题,为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得到不断优化。

1.“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优势。

首先,“微思政”发展了教育理念,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以更加灵活、细微、与时俱进的方式贴近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最终达到“潜移默化”与“润物于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其次,“微思政”更新了教育模式,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的探索,正努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再次,“微思政”拓宽了教育手段,是落细、落实思政工作的现实路径,“微思政”通过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真正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2.“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劣势。

第一,当前思政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开展“微思政”的主体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多采取传统的课堂大众传播教学方式,而高校网络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双栖”专家匮乏,“微思政”工作队伍的构成不合理。第二,思政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当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易有效地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心理需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无法紧跟“微时代”的发展步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第三,思政教育载体相对滞后,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载体为主,而相关教学方式已无法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大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管理服务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管理服务载体并未充分发挥作用[6]。

3.“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机会。

其一,思政工作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二,思政教育的素材得以极大丰富,随着由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越来越及时和高效,当前,在互联网上面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涉及学习、生活及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开展“微思政”的素材。其三,思政教育时效与实效均有提升,互联网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微媒体形式,更加灵活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中,大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4.“微时代”开展“微思政”所受到的影响。

第一,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复杂多变,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及便捷等特点,网络上交流内容的复杂性可能会部分消解一些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与道德意识,致使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受到影响。第二,在“微时代”,信息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而宽松的网络文化传播环境在推动思想自由表达的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受到影响。第三,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讲座、一对多及点对面的形式展开,具有很强的可控制性,而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使人们随时随地地浏览信息与发表观点,增强大学生选择知识进行学习的自主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变得相对被动,对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四、“微时代”开展“微思政”工作路径优化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微时代”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部分基于上述分析的结果,将组合采用“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及“WT”战略,对“微时代”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进行优化探究。

1.“SO”战略:发扬优势,勇抓机遇。

针对“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优势与机会,应积极实施“SO"策略,发扬优势并抓住机遇,以优化高校“微思政”队伍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一支既通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熟悉“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素质队伍,以时时了解网络舆论环境,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行为偏好,在深化“微思政”理念的同时,及时培育高校思政教育的“微产品”。

2.“ST”战略:依靠优势,直面挑战。

针对“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优势及面临挑战,应实施“ST”策略,“微思政”工作者要主动参与交锋,依靠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以直面挑战,通过抢占新媒体中思政教育的“微阵地”,以主导舆论,弘扬主旋律,并积极关注当今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努力践行“微思政”。

3.“WO”战略:把握机遇,改进不足。

针对“微时代”开展“微思政”所具有的机会和自身劣势,应积极实施“WO”策略,加强网络“微思政”队伍建设,以健全话语表达机制,提高教育者的媒介运用能力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学习“微时代”各项网络技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同时,创新“微思政”的话语表达,利用“微时代”便捷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4.“WT”战略:弥补不足,防范负面影响。

针对“微时代”开展“微思政”的劣势与所面临的负面影响,应当勇于实施“WT”策略,以弥补不足、防范负面影响。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的联动机制,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入“微思政”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其教学,实现在专业上的进步与成长,并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2]黄春丽,张文超,张浩男.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6-118.

[3]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研究,2011(5):84-86.

[4]朱宏胜.“微思政”在预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126-129.

[5]杜占元.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1.

[6]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1-2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创新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D-02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微时代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