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养路径

2018-03-23张颖

文教资料 2018年3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文化自信现状

张颖

摘 要: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既包含对本民族文化清晰的认识,又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肯定和认同,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自觉地、积极地传承、弘扬和创新。本文在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模型的基础上,从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出发,针对大学生在构建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现状 培养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释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庄严,观点更鲜明,态度更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①。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习主席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既包含对本民族文化清晰的认识,又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肯定和认同,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自觉地、积极地传承、弘扬和创新。当代青年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文化自信程度决定着中国文化未来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构建的理想模型

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理想的构建模型。从传统文化角度看大学生文化自信,包含大学生对传统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在践行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可以分别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考察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认知情感和价值认同程度,进而调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程度。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拓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广度。只有认知度提高了,才能产生文化情感,进而形成传统文化意志和信念。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传承文化的了解,在进一步产生文化情感的基础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价值认同,并通过文化行为形成外在表现。本课题的问卷设计正是基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大背景考察文化自信的程度,并根据大学生文化自信行为的外在表现,探讨符合大学生文化需求和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方案。

三、天津市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调查研究

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调查,第二部分是从大背景下考察大学生文化自信程度和情感认知,第三部分是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践行程度的调查。调研分别对天津市3所高校展开问卷调查,包含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发出问卷175分,收回有效问卷175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1.少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

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时候,56%以上的同学选择一般;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选项中,选择研究过的大学生只占了5.14%,有41%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了解,有32%的同学选择了不是特别了解。在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有53.1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在对书法、国画或者民族乐器的学习情况调查时,选择学过一些皮毛和一点没有学过的大学生占40%和41.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一般,数据显示认知度较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很大的空间。

2.多数同学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比较深厚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问卷中有关于“你在欣赏中国文化时,你对其中蕴含价值观的自信如何”的问题,有72.57%的同学选择了有强烈的自信心,十分认同喜欢;在“你认为传统文化的前景如何”中,有73.71%的同学选择了比较乐观;在“你更乐于参加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是圣诞、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选项中,有76.57%的大学生选择了传统节日。在“你觉得现代教育体系中,是否应该开设国学教程”的选项中,选择非常有必要开设和可以开设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46.29%和49.14%。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您觉得在大学期间有必要开设传统文化类课堂么”的选项中,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到48%和42.86%;在“你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么”的选项中,选择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的大学生分别占到52.57%和46.29%。在“你觉得现代教育中,是否应该开设传统文化教程”的选项中,有46.29%和49.14%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有必要开设和可以开设。通过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愿望,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培养提供了依据。

四、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重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1.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去粗取精,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日常教育相结合,形式新颖多样开展,巧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在问卷中,有关于大学生对易于接受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调研,有57.71%的同学选择了学校课堂教育,有66.29%的同学选择了专家和文化名人讲座,有电视、报刊、主流媒体等大众传媒的正向宣传,有69.71%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大学生文化活动或者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有60.57%的大学生选择了亲身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优美的话语和睿智的思想,对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重大的意义,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挖掘、提升,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丰富的内容,更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增强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进行现代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恰当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可采用流行剧、网络流行语、四字成语中等通俗易懂、积极向上、脍炙人口、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把想要大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立体地呈现出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并被大学生所需要和接受,进而实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文化自信现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