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探究
2018-03-23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艺轩李沁枚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艺轩 李沁枚
一、引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采用语言、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课堂的方式,也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要想课堂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直接影响整节课堂教学效果,可见开展地理课堂导入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使用多种资源设计教学过程,秉承多样化的观念,重视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另外与以往课标相比,新课标特别突出了问题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概念图是用图式表示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工具,借助图式结构形象的表达各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来说明某个概念或某个命题。将概念图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导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由机械化学习向自主的有意义学习转变。[2]
二、概念图导入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本研究关于概念图的绘制主要运用Inspiration 8.0汉化版软件,软件有两种工作环境,分别为图表形式和大纲形式。图表形式主要用于体现内容之间的联系,大纲形式主要用于组织内容突出重点以及体现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利用Inspiration 8.0汉化版软件制作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概念图,可以任意搭配色彩,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也可以组织文字,拟写大纲。[3]结合具体地理课堂实际,总结出如下几种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使学生潜在意识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可见复习导入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展示图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概念图,提问学生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的夹角,复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进而让学生思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导致哪些现象呢?此种导入最大的优点是利用概念图既复习前面所学,有利于建立知识间清晰的逻辑联系。
2.目标导入法。
目标导入法即利用概念图将多个地理知识点串联成面,形成本节学习目标进而展示给学生的方法。由于概念图特殊的图式结构,既可以利用箭头表示本节知识点在知识网中的位置,形成知识点的联系,又可以利用关系描述词语提出应该掌握的层次要求,即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清晰明确。另外软件拥有图文并茂,颜色区分,添加音频视频等强大功能,更加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多媒体展示图2本节概念图学习目标,点击学习目标上的小喇叭,即可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学习目标,第一运用实例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第二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及各层特点,掌握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此种导入方法的优点是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习目标,目标导向性强,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图1 “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概念图
图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
3.情境导入法。
传统情境导入手段一般为教师语言描绘,多媒体创设或现场演示等,不同的手段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但情境多为独立的情境,单纯涉及某个知识点。本文提到的情境导入法指利用概念图将本节或本主题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情境中,统一展示。
以“大气受热过程”为例,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图3概念图,以旅行家去西藏旅游为情境,提出旅行家沿路发现一些所见所闻,比如西藏姑娘为什么皮肤黝黑?攀登喜马拉雅山,为什么爬得越高越冷?偶遇驻藏官兵在庆祝温室大棚喜获丰收,温室大棚的原理是什么?请同学们帮助他解释这些现象。
图3 “大气的受热过程”概念图
此种导入方法优点是将本节内容选择的相关情境系统化,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外情境导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地理素养。
4.观察导入法。
观察导入法指课前展示知识内容概念图,学生总结回答,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导入新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课前展示水循环概念图,提问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得出哪些结论?
图4 “水循环”概念图
软件制作的概念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课前将本节重点和难点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因有预习的基础,学生能够尝试总结出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虽利用概念图导入地理课堂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概念图导入也存在一些不足。复习导入虽然能将新旧知识结合,但是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效果有所欠缺;目标导入法明确地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但是激发兴趣的作用有所欠缺,情境导入法将整堂课联系在一起,但是不易帮助学生搭建起前后知识的桥梁,观察导入法很直观,但不适合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总而言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对象,课堂导入方式也不同,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时制宜,才能达到最佳的导入效果。
三、概念图导入地理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而非目的。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以其丰富课堂导入形式,优化课堂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具体课堂教学的使用中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使用导入手段,万万不可为了使用概念图而使用概念图。
2.丰富导入素材。
利用概念图导入地理课堂有利于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实现,但前提是建立在具体素材和知识的基础上。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历有限,利用概念图导入手段固然新颖,但内容可能稍有欠缺,因此,平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导入素材,[4]多多阅读文献,经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形成自己的导入素材库,建立概念图导入地理课堂的素材库。
3.避免过度导入。
教师在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格外注意导入时间和导入内容的设计和掌控。避免导入用时过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从而使得整堂课缺乏节奏感。同时也要避免导入内容过多,概念图呈现的信息量过大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对新知识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设计概念图导入时,要选择适宜的内容,遵循适度原则。
四、结语
有效的地理课堂导入设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课堂教学的序曲,能够给学生带来专属于地理课堂的感知体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概念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其应用到课堂导入中,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了解概念图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不足之处,并注意概念图在导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提高教师地理教学技能,丰富地理课堂导入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