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川紫方萃取油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脓包性皮炎
2018-03-23高晶
高 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门诊,沈阳 110032)
顽固脓包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瘙痒、皮损等,以顽固性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皮肤美观和生活质量。顽固脓包性皮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内分泌、患者饮食、生活方式等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刺络拔罐是治疗顽固脓包性皮炎的有效手段,其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已经得到证实[2-6],本研究采用复方川紫方萃取油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顽固脓包性皮炎患者,均符合《中医外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和精神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15例,女24例,年龄在18~64岁,平均年龄为(30.86±6.77)岁,病程在2周~9年,平均病程为(4.22±0.78)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5例,中度26例,重度8例;对照组男14例,女25例,年龄在18~63岁,平均年龄为(30.79±6.71)岁,病程在2周~8年,平均病程为(4.19±0.75)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6例,中度26例,重度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南阳天衡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60677),5 mg/次,1次/d,外擦维生素E霜,1~2次/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复方川紫方萃取油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复方川紫方药物包括鸡血藤、附片、姜黄各100 g,桂枝、防风、红花、伸筋草各200 g,川芎、紫草、羌活各300 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制剂室制备,用90%的乙醇浸泡,料液比为1:12,先密闭浸泡30 min后,在60 ℃下萃取2次,每次萃取60 min,制备的萃取油在4 ℃的温度下保存。充分暴露皮炎部位,将萃取油涂抹,每天1次。刺络拔罐:选用华佗牌皮肤针和火罐(苏州医药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取大椎、心腧(双侧)、肺腧(双侧)、肝腧(双侧)7个穴位,操作者先在穴位处用拇指搓揉,使其局部发红发热后,绷紧皮肤,用0.01%的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将皮肤针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对皮损处进行常规消毒,将针尖对准皮损部位,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在皮肤上叩刺,立刻提起,由外到内反复叩刺,扣刺2~3下,其中皮损局部进行强刺激,见筛状出血后拔火罐,留罐10 min取下,以每穴位拔出3 mL黑血为最佳,再用消毒棉球对拔出的血液进行擦拭和消毒,保持干净,隔天治疗1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连续治疗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评分 中医症状包括皮损、瘙痒、刺痛、水肿等,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1分为轻微,2分为有一些,3分为较严重,分数越高说明中医症状越严重。
1.3.2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包括自我感知、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项目,共14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绝大多数(非常)、比较多(有一些)、偶尔(有一点)、无,采用0~3分制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皮损症状基本消失,瘙痒感减少80%以上,残留色素基本消失;有效:皮损症状有所缓解,瘙痒感减少50%以上,残留色素有所缓解;无效:皮损症状无变化,瘙痒感减少不足30%,残留色素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为84.62%(33/3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n = 39)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评分上的比较 2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评分上的比较(± s ,n = 39)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评分上的比较(± s ,n = 39)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12±1.14 1.43±0.34#△对照组 7.08±1.15 1.97±0.41#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s ,n = 39) 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s ,n = 39)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9.37±3.14 36.94±5.59#△对照组 19.52±3.21 28.03±4.17#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顽固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顽固脓包性皮炎在中医上属于“顽癣”的范畴,风热之邪积于皮肤,造成情志抑郁,气郁化火,病久不愈[7-10]。顽固脓包性皮炎治疗方法较多,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内服和外涂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对于症状较轻患者能够有效治疗,但是顽固性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中医上主要采用中药内服、熏蒸、针灸等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16]。
复方川紫方萃取油是治疗顽固脓包性皮炎的有效药物,药方中鸡血藤性温味微甘,具有补血止血、通经活血的功效;附片性平味甘,具有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姜黄性温味辛,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桂枝性温味甘辛,具有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的功效;防风性微温味甘辛,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红花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伸筋草性温味苦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的功效;川芎性温味辛,具有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的功效;紫草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羌活性温味苦辛,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诸药萃取油能够起到调和气血、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能够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改善顽固脓包性皮炎中医症状的效果[17-18]。
刺络拔罐是通过皮肤针结合拔罐对顽固脓包性皮炎进行治疗,其中皮肤针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浅刺出血能够将恶血排除,调气治血,恢复脏器气血功能[19-20]。拔罐能够疏通经络,将湿热风寒之气用拔罐吸出,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扶正祛邪[21]。取大椎、心腧、肺腧、肝腧四组穴位,能够清血热,泻肝火,达到改善患者体质和减轻中医症状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拔罐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管机能,促进血液中有毒物质的排出[22-23]。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川紫方萃取油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脓包性皮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皮损、瘙痒等症状,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杨晓仙.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2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4):385-386.
[2]唐春蕾,孙艳.刺络拔罐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重症痤疮60例[J].中国针灸, 2010(增刊1):98-99.
[3]尹炳权,吕福全.中医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最新临床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3):562-564.
[4]高兰.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20(10):1403-1405.
[5]孙慧丽,熊桂华.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6):1171-1172.
[6]刘硕.局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06, 26(12):49.
[7]董虹,詹强.食疗配合拔罐改善湿热体质人群痤疮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0):56-57.
[8]石光煜,付晨菲,张婷,等.中医药治疗脓疱性皮肤病的经验浅析[J].中医药学报, 2016, 44(4):57-59.
[9]王少英,曹克平.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3):2428, 2430.
[10]尚佩生,张文娟,于均峰,等.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外用方剂组方规律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2):57.
[11]王文霞,张春艳.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1):83-84.
[12]梁凡.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1):183-185.
[13]马天明,刘贵军,李全.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近况概述[J].中医药学报, 2014(2):91-94.
[14]李金兰,徐延华,高燕,等.中药汽疗仪熏蒸为主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 2007, 29(4):18-19.
[15]王水电.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慢性淤积性皮炎26例[J].医药论坛杂志, 2011(3):178-179.
[16]顾炜,张小卿,吴景东.中药痤疮合剂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5):991.
[17]解春湘,祁芙蓉,慧艳,等.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 19(11):1358,1371.
[18]开雁.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82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227.
[19]厉卫红.自血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43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2):184-186.
[20]杨竞,贾振宇,赵慧霞,等.针刺配合防风通圣散治疗寻常痤疮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1, 43(4):101-102.
[21]杜玉茱,贾春生,石晶,等.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20(5):666-670.
[22]曾雪,刘瓦利,赵婷,等.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113例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25(10):812-814.
[23]王双勋,修禅.枇杷清肺饮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5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8):167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