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型”的教学设计*
2018-03-23赵思林
王 佩 赵思林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641112)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610068)
“几何概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认真研读了教材和相关期刊论文,以“几何概型”教学已有研究成果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安排顺序等作了分析,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作了说明.下面是对“几何概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重要性分析
“几何概型”是人教A版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第三节的内容,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之后,其上位知识为概率的统计定义和等可能事件定义,下位知识为运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估计几何概型的概率等内容.“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为: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1].“几何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将古典概型中等可能事件数量从有限推广到了无限,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人类对概率模型的认识[2].
(二)教学难点分析
“几何概型”的特点(特征)指的是几何概型所特有的性质,是其区别于其他概型的关键.因此不能仅把等可能性与无限性作为几何概型的特征,还应加上连续性.举一个典型的反例[3]:在全体实数中取一个数,求取到有理数的概率.这个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有无数个,满足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但是不能用几何概型来解决.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之间应具有连续性.由于实数集R具有稠密性,即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必有另一个实数,既有有理数,也有无理数.而有理数集也具有稠密性,即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之间有无穷多个有理数和无理数.因此,基本事件之间,即取出的无穷多个有理数之间,必然含有无理数,故不具有连续性.顺便说明,连续性这一特征,在高中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时,勿需操之过急向学生介绍,因为连续的严格定义现行教材不作要求.
(三)内容安排顺序分析
“几何概型”在人教A版数学3(必修)中,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如下:复习两种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一是实验法;二是古典概型法)→引入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无限多个结果的具体实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某时间段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上→通过转盘游戏,从古典概型中扇形区域B所占块数,向扇形区域B圆弧长度过渡→抽象概括几何概型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例题: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笔者的教学设计,本着简化问题,简化思维,简化研究的理念,欲充分体现几何概型的本质、核心,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补充、调整教材内容.如下:复习古典概型的基本特点和计算公式→问题引入:当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时,如果概率存在,能否用古典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多角度分析转盘游戏引入新知,从古典概型中扇形区域B所占块数,到扇形区域B所占面积,再到扇形区域B所占圆弧长度→抽象概括几何概型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概率计算公式数学化、符号化→范例与练习: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求含麦锈病种子的概率[4].
二、对教材加工与处理的说明
(一)更换教材引入的说明
教材引入:“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某时间段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上.”[5]虽然这两例均来自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且学生容易获得“基本事件有无限个”的感性认识,但这会增加学生对“背景知识”加工的“组块”量,如为理解“任何一个时刻”的无限性,需事先了解或课上补充,比秒更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微秒、纳米秒、皮秒、飞秒、阿托秒等.因此,笔者决定,以简单、直接的数学问题:“当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时,如果概率存在,能否用古典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引入新课.
(二)多角度分析转盘的说明
将教材对于转盘游戏的分析为“块数——长度”,补充、调整为“块数——面积——长度”.这样调整的原因有三:一是解决如何在实际背景中确定事件几何区域的困惑;二是重点突出有限到无限的思维过渡;三是通过扇形面积与圆弧长度的一一对应,更自然地实现“面积——长度”的过渡,避免直接从块数到“块数——长度”的突然性.
(三)更换例题的说明
由于在分析转盘游戏时,已经讨论过当基本事件构成的几何区域为面积和长度的情况,因此想通过再讨论“体积”,使学生全面感悟怎样构造适当的几何图形.而教材中的例1仍是“长度”,故将其更换为来自苏教版数学3(必修)中“体积”的例题.
三、“几何概型”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思考请同学们回忆古典概型的基本特点和计算公式.
基本特点:1.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简言之,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两个特点,分别为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设计意图:利用古典概型与即将学习的几何概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蕴涵在古典概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同学们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
问题1 当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时,如果概率存在,能否用古典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不能,因为已不符合古典概型中有限性的条件,那到底该如何计算,据此引出新知——几何概型.学习始于疑问,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生动、更富探索性.
(二)探究新知
1.问题情境
如图1,图中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5]?
图1
思考方法一:有限—古典概型
分析1:将指针指向某个扇形区域,作为基本事件,从图中观察到扇形区域的个数为有限个,这符合古典概型的有限性,据此联想考察基本事件是否具有等可能性这一特点,若不具有,则需要构造等可能事件,反之,直接使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即可.
图2 图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学过的古典概型,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如通过从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等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寻求学习新知识几何概型最经济的思维路径;通过弥补教材中问题情境的小瑕疵,即说明转盘(2)中5个扇形区域的面积相等,使学生明确数学是不存在丝毫的含糊,数学中每一步演绎推理都应是合情合理的.
思考方法二:无限—面积
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因此面也是由无数个点形成的.
分析2:将指针指向扇形区域上的某个点,作为基本事件,由于扇形区域上的点有无限多个,因此有无限多个基本事件,此时显然已不能用古典概型计算甲获胜的概率.但是仍有和古典概型相同的地方,即指针指向扇形区域上的每个点的可能性相等.
问题2:如果要求甲获胜的概率,这个概率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突出从有限思维到无限思维的过渡;甲获胜的概率与扇形区域B所在的总面积有关,并且使学生感知换一个角度分析与探究问题后,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与联系.
图4 图5
思考方法三:无限—长度
问题3:能否由扇形区域面积变成相对应的圆弧的长度?
分析3:将指针指向扇形区域对应圆弧上的某个点,作为基本事件.因为曲线圆弧上有无穷多个点,且指针指向圆弧上的每个点等可能,所以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且等可能.
图6 图7
设计意图: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三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选择性、灵活性,而且还让学生认知甲获胜的概率与字母B所在区域的位置无关,只要字母B所在扇形区域的面积(或圆弧的长度)不变这一本质,不管这些区域是相邻,还是不相邻,甲获胜的概率都是不变的.
2.几何概型
文字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符号化定义:公式中的d、D并非肆意选取,而是引用自苏教版数学3(必修)[4].
设计意图:(1)通过多角度地分析转盘游戏,感悟其中蕴含的等可能事件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型;(2)数学符号是人们进行数学的表示、运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6].在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还需根据不同学段的内容和要求作进一步的细化说明.故在本教学设计中,将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用特定符号精炼表达,使其组块占据记忆空间少且易于提取.
(三)范例与练习
试一试: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4]?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为学生提供应用几何概型,解决当构成事件的区域为体积的问题,以使同学们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回顾小结
1.知识结构图
在知识小结环节,笔者采用李善良[7]的知识结构图.
2.数学思想的提炼
本节课用了符号化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
3.反思
反思本节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学好、没有学会?能提出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知识的脉络进行整理、加工,构造、整理出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方法,胜过许多文字[7];弗莱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自我提问、反思,使课堂具有反思性和生长性等特点.
(五)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第142页,习题A组1,2,3题;
3. 思考题:举例说明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
4.预习: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设计意图:及时复习所学,使其融汇贯通;必要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思考题是利用本课所学的几何概型作为生长点,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预习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都能够得到提升,且课堂听课环节更具有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后的感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应用一些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思考下完成的,真感文献学习重要(可以少走弯路,理论指导实践),真感教材研究重要,真感教学设计不易.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叶立军,王晓楠.中美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以“几何概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2,(2):49-52.
[3] 孙福明.“几何概型”教学必须关注的三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1,(10):77-80.(注: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4] 单墫,李善良,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必修) [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106-110.
[5] 张淑梅,刘绍学,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必修)(A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35-136.
[6] 唐乃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J].小学数学教育,2015,(12):38-39.(注: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7] 李善良.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2):63-68. (注:人大复印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