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指导下乡土案例在人文地理教学的应用

2018-03-22丁汪宁

魅力中国 2018年38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核心素养应用

丁汪宁

摘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要求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而乡土地理案例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以课题 《核心素养指导下人文地理乡土案例教学研究》的研究实践为基础,通过列举人文地理乡土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乡土案例与高中人文地理课堂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地理;人文地理教学;应用

一、乡土案例与高中人文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

地理课程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學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并且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时代的发展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出,正是为了利用乡土地理案例培养学生对身边现实问题的论证和探讨的能力;为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地理实践力;为了通过展示家乡的乡土地理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地理教材中所描述的内容往往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时有困难,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出现了很多地理教与学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对于鲜花、乳产品等农业产值高的农产品,应该靠近市场布局这点,很多学生比较有疑问。如果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列举在本地花店或超市对这些农产品进行实地调查的图片和价格资料后,很多学生就能直观易懂。这样教材上抽象的专业术语便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明白、易懂。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从生活实际入手,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习地理课本知识,最终是要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再像初中时那样仅停留在教材上,而应该多到生活中,课外去学习实践。例如在讲解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地租高低的影响时,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在松桃县城区中心、主干道、郊区等多家店铺的租金进行调查比较,利用身边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地理动手操作能力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打下基础。

(三)展示家乡的乡土地理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展示家乡的乡土地理文化和特色,学生对乡土地理更加深入了解之后,便自然而然的对家乡更加热爱。因此,在高中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乡土案例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祖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二、乡土案例在高中人文地理课堂应用策略

(一)运用乡土特色农产品的材料或图片进行案例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结合本乡本土的地理案例,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素材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例如在讲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时,可以举出松桃正大茶厂适合种植茶叶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松桃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满足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适合茶叶的生长;再加上松桃县正大乡位于湘西丘陵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综合松桃县各方面的自然因素,正大发展茶叶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去调查当地的其他农业的发展条件、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融合学生的体会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乡土地理情景,采取角色扮演方式,体验式教学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业和一些工厂的类型不熟悉,使得传统的讲解很难有效的完成教和学的目标,但是如果借助乡土地理案例材料设计一些活动,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交由学生来分析,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可以利用松桃县的城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视频宣传片剪辑片段导入,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分析松桃县城北工业园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设计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投资商和招商引资负责人,通过他们利用视频所学知识的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工业区位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尝试课外实地考察,将地理应用于生活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理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更应让学生走出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课外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教材,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去感受地理实践的魅力,体会生活中地理的奥秘。教师在进行实地考察前, 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配。 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地调研的路线和地点,并准备好放大镜、指南针等考察工具和创可贴、纱布、消毒水等应急医疗用品。教师可选择地理地貌、土壤植被进行考察,也可以选择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考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与价值。

综上所述,乡土案例与高中人文地理课堂的结合符合核心素养指导下地理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典型的乡土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在快乐中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该精心策划探讨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20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核心素养应用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