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分析

2018-03-22董诗博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董诗博

摘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新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以及相关的行业,都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业务的开展。在2015年国家发布了“互联网+”的发展战略,鼓励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的开展和创新。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也受到重视。目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都已经利用互联网进行传统的信息服务,但是对于智慧化服务模式的建设还比较缺乏,本文针对“互联网+”建设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进行简介,对目前高校的传统信息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智慧化服务模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

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技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在2018年召开的两会期间,推出了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人工智能,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智能科技的加入。此外,早在2015年,“互联网+”成为信息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課题,针对“互联网+”的应用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国家也发布了“互联网+”发展战略,提倡各行各业积极的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互联网+”主要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改变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针对性的进行产业的开发、联合和创新,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跨行业的融合,将其他行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行业的多向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管理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以往由于纸质图书数量的限制,导致很多图书不能完全引进,在互联网发展之后,可以利用云数据进行相关图书的储存,并且进行大型数据库的购买和使用,进而更加便利知识的获取,更好的帮助师生掌握知识。

一、“互联网+”与图书馆的主要联系

(一)图书存储方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图书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从以往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图书储藏和数据库储藏结合的方式。因为“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发布,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现阶段,多种阅读APP也如火如荼的出现和发展起来,因为电子图书的出现,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和借阅,进而导致图书馆面临威胁。但是“互联网+”模式又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首先,“互联网+”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可以解决图书馆的管理混乱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图书的查阅比较费时间和精力,利用“互联网+”对图书进行管理,可以快速的进行查询所需要的资料。因此“互联网+”模式能够更加便利的进行图书的存储,同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图书的查阅。

(二)图书馆运行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的运行模式是通过网络进行整体的图书控制和管理。首先是图书的处理层,包括互联网的信息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整合和分类,通过信息通讯技术进行主流图书的购置和查询,同时负责图书馆馆内资料的查询和统计;云计算主要是对图书馆的存储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的归结,帮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有效的了解图书馆的情况;物联网的设置主要是对图书进行监督,对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管理,确保图书的安全性,此外,物联网还可以对图书馆进行安全的控制和管理;大数据在运行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对图书信息的处理和筛选,对通常借阅图书的种类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更好的进行图书的采购。这四个部分都是技术层面的,主要利用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整体的管理,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此外,处理层与核心层通过数据交互相连接,核心层主要是图书馆的智慧化知识服务,通过处理层对图书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最后是基础层,基础层主要就是智慧化知识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包括服务环境和智能化设备以及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三)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下,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发生改变,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往人工服务转变为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包括借书、查询以及相关书籍的查阅,都已经通过互联网完成,通过互联网,相关图书馆的知识调用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服务效率较之以前也大大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善,不仅方便,而且更加全面。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与不足

(一)基本信息功能。

目前高校的图书馆功能仍然比较传统,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图书馆的信息系统进行图书位置的查询,需要借阅或者需要使用的需要另外的进行相关机器的使用。目前高校的信息服务系统有以下三个功能:首先能够推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目前很多的高校都已经建立相关的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进行图书馆信息的推送,同时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以及详细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介绍一些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图书馆的重大事件;其次是数据库的使用,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对于数据的使用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校引进比较著名的数据库供师生使用和查阅,可以进行在线访问也可以使用相关的设备进行下载,同时可以与其他学校合作共享资源,保证数据资源的充分性;第三就是相关活动的宣传和图书的采购咨询,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活动的宣传,类似于一些重要的讲座或者数据统计的使用方法和读者的一些活动,通过互联网渠道更快的进行传播,促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和使用,让学生更便利的进行图书的使用和查询。

(二)信息服务存在不足。

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图书管理的改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众多的不足。在进行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进行图书馆信息的介绍,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活动的宣传,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图书馆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整体信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平台,但是这些平台的开通只是简单的对图书馆的信息进行传达,扮演的角色只是信息传递者,并没有起到更多的作用。在进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基本的信息进行宣传,缺乏更深层次的利用。第二,对数据的挖掘不深刻。高校在进行数据的购入过程中基本都是利用现有的系统进行数据的重现,并不对数据做出改变,很多数据的使用难以进行分解,此外,用户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会有相关的浏览记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没有对使用者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导致数据库购入的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比较松散,忽视读者的使用体验。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是学生上自习学习的场所,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却很少,尽管馆内资源丰富,很少有学生进行使用和借阅,主要原因是图书信息的缺乏和相关资源的查询困难,导致读者不能进行资源的利用。这些不足导致高校图书馆资源并没有完全得到利用。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就当前的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为读者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

三、“互聯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策略

(一)构建开放性的大型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在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可以建设开放性的大数据知识平台。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数据资源的整合,首先要进行数据的全方位查询和整合,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处理层,在上述部分介绍的,先利用信息通讯服务进行数据的少选和罗列,充分的对知识中隐含的联系进行探究,之后利用大数据给出的结果进行更详细的图书信息整理和策划,之后将这些数据存到云计算中,建立开放性的数据库。之后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划分和管理,对购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包装,按照学生的搜索排行,同时通过校园网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浏览记录进行访问,实现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模式。此外,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登录网站查询资料,同样可以通过手机和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便利的下载和使用,完全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应用。

(二)利用“互联网+”提升读者使用体验。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对个人的使用体验很少关注,因此对读者的偏好和使用体验的效果均没有相应的统计。所以需要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化的读者体验环节,提升对系统的使用体验。首先,建立各个学科具体的图书信息档案。收集各个专业需要的书籍,建立相应的读者书籍库,收集的内容院系、专业、学科以及相关的论文等,根据收集的数据设立读者档案和数据库。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专业性的书籍做出相应的评价,可以让读者对书籍的满意度和整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的阐述和表达。除了建立完整的档案体系,还应该针对读者设立个人的查阅档案,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查阅情况进行保存,之后利用大数据推荐学生可能喜欢的书目,这样既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又能够提升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利用互联网建立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联系。

互联网使用如此频繁的状态下,完全可以利用其它平台进行图书数据信息的使用,图书馆可以建立起官方网站,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开放,学生通过登录网站进行图书信息的收集,可以方便的使用手机电脑或者其他设备进行学习,其次,可以建立专门的APP,下载APP之后登录个人账号,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获取想要的资源。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在线学习课程,帮助师生快速学习和获取知识。

四、结束语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基于“互联网+”进行高效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建设是以后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的进行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会有更多的发展和改变。

参考文献:

[1]张晓广.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J].信息通信,2015,(10):175-178.

[2]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69.

[3]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1):116-120.

[4]康耀玮.“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络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0):100-102.

[5]于爱华.MOOC 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81-85.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