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2016-12-05唐心智
唐心智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问题。2015年11月,中央正式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改造传统产业四个路径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 传统产业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强调兼顾总需求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要素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集成性创新,与以萨伊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只是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有效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强调通过调整结构建立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
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主要有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种模式可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依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使我国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通过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国家经济的恢复。到2015年我国GDP总量已经达到67.7万亿,占世界GDP总量的15.5%,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9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6位,需求侧管理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进入2015年连续多月各类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如GDP、CPI、PPI等持续低迷。为保持经济稳定,政府通过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国内需求,但较之以前采取以需求侧为主的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下降,反而是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明显。
对处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新常态背景下各种创新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市场产品供需结构错位。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有大量购买力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由于产品供给不足、质量较差等问题造成大量需求外溢,国内居民购买力严重外流。
供给端产业效率低下。尽管依靠投资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产业组织的不协调,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减弱,从1981-1996年投资系数年均0.53,下降至2012-2014年的0.11。截止2014年底,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超过70%的企业家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和73.1%(依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79%为产能过剩)。
产业组织结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制约经济发展。至2014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增加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336.1亿元,占GDP比重9.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764.5亿元,占GDP比重为4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5809.7亿元,占GDP比重48.1%。我国产业发展格局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过渡的阶段。依据以往发达国家经验,这一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比重应该明显下降,但从2000年至今,我国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仅下降2.7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意义
稳定宏观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国政府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经济调控,这将是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平衡的重要措施,通过供需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GDP增长率由2010年10.4%逐步下降至目前7.0%左右,以速度换效益,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注入企业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依靠创新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长期以来我国产业体系中创新型企业较少,投机性的企业发展氛围较浓,从而导致我国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过多干预,努力推动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束缚企业创新发展的障碍,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
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居民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依托创新产业园区将城市、创新、服务与生活连接为一体。改造传统产业园区,不断将互联网资源整合到产业园区里面,带动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传统产业运营模式入手,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整合传统产业内部各种要素资源,进而带动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讨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生产要素配置问题,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放松政府管制,释放要素市场管制,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我国产品市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要素投资的有效性。引导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最根本就是激活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升级,以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为主线,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由依赖要素投入不断向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坚持创新驱动取向的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推动我国资源禀赋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将科学技术创新当作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市场导向,完善市场风险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
再次,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力争将发展速度维持在中高水平,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劳动与资本,对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视不足,必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最后,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要借助新技术的研发创新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升级。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变革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在原有传统特有工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产业生产线进行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以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债务负担为主线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型金融支持方式,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积极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业,不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四川省统计局课题“新常态下四川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专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5sc5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袁志刚、刘霞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 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9期。
②左彩金:《“一带一路”:中东欧经济发展新引擎》,《人民论坛》,2016年第24期。
责编/周晓燕 刘芋艺(见习) 美编/于珊 王梦雅(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