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1

2018-03-22张安华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学生专业

文/ 张安华(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1]加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加深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高校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问题,就必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一般教育模式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新时期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换言之,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较好的就业创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积极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第二、拓展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第三、改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一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和就业创业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养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目前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多采用的模式是照搬商学院或直接参考国外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没有衡量标准,基本以选修课、讲座或论坛等形式开展,学生选修多以获得学分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想要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互相促进的过程,两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应是依托于学科教学过程的“重构”,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也使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2]由此,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从两方面着手探索与构建具体运行方式。

一是“渗透式”。这种方式要求在艺术设计专业原有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融入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将创新创业内容和因素,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完成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努力完成与此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教学要求。[3]这即是说,将创新创业理论实践与艺术设计学科直接关联,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重视学科优势互补,在传授设计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以往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在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安排上,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本身具有特殊性,多数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可以将实际项目“课程化”,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比如,景观设计课程作业与新农村建设项目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当然,还可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外的知识拓展,如配合课程邀请企业负责人开设讲座、积极申请设计作品相关专利等,这样的专业课程内容和形式才能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结合式”。这种方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直接纳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框架体系中。一方面,投资、营销、商务、管理、理财等创新创业类课程本身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允许并鼓励学生在校内乃至校际跨学科自主选修。目前一些高校创新创业优质课程正在完善其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实行跨校学分互认制度让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获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结合课内外、校内外学生的专业实践、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真实体验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亲自走进公司、工厂、机构或高校,主动认识并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以及产品生产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收获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创业教学的目的除了通过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各项能力——对学生在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并抓住机遇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等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无庸置疑,一个鲜明的创新理念引导及其表述,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萌发意识,激发对创新信念的追求,达到转化为创新行动的目的。”[4]唯有如此,当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思考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二 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不应是闭门造车,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践服务平台的匮乏。不断拓展延伸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增强创新能力、积累创业经验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包括校内、校外两方面。

一是增设校内实践平台,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校内平台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实验室(如产品模型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陶艺雕塑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以及艺术设计创业训练中心、创业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旨在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课程、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让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发掘并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与此对应,学校还可以出台可行的奖励扶持政策以激励大学生参与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是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完善产学研培养机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社会各界的联系,签约更多校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艺术设计专业校外的创新创业

实践平台形式多样,不仅包括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等企业,还囊括设计院所、写生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这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不但为学生体验设计市场需求、行业规范、生产过程、企业运作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也为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软件操作以及手绘技能提供了机会。高校加强与校外实践平台的合作,可以让创新创业教育得以全方位走出教室,从而为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以及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合作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高校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前往校外实践平台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体验设计工作,在实践中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第二、高校积极建设“双导师”师资队伍,积极引进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企业家、设计总监、设计师、工程师等企业界人士来校讲课或指导实践;第三、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化培训,让教师直接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或深入企业调研进修,增强自身实践经验。

三 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根据《全球教育倡议报告》,创新创业的教学方式应当包括:第一、实际案例研究;第二、组织团队技术;第三、商业游戏和模拟;第四、企业家和其他从业人员讲座;第五、企业家访谈,特别是高成长性企业的企业家;第六、项目工作;第七、商业企划的制定和评估;第八、学生企业(创建新企业和成长项目的研究)。[5]108从该报告来看,目前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则显得过于单一,多以教师在课堂上对照教材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且时效性、针对性不强,与快速发展的新兴设计市场不能对接。事实上,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与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一教学目标是相悖的。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学生缺乏锻炼,长此以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就业能力薄弱,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要改善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首先应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师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并没有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多挂靠在经管学院、商学院或教育学院,这类师资虽有很好的学术背景,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创新创业理论的讲解,造成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在高校从事设计教学工作,疲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到企业机构参加培训,普遍缺乏设计实践经验,也较少对新的设计理念、软件以及新技术钻研学习,且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对跨学科、多学科知识的要求,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更多是“纸上谈兵”。必须承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师资的要求很高,既要求任课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又要求其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实践能力较强。简言之,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以落实的必要前提。

其次,师生的教学关系应从教师讲课“灌输式”转向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的角色不是消极地展示所要传达的信息、改正学生的错误并展示其教学技能,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现象和事件的新的思考。”[5]102在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案例研究、小组讨论或团队协作、嘉宾演讲、情景模拟等多种互动形式。如在办公空间设计的课程任务书下达后,教师可以先拟定统一的设计主题,然后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探讨该主题所涉及的设计要素、空间表现手段以及国内外经典案例,在此基础上每人形成多种设计草案。这种头脑风暴式的研讨过程,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让学生能相互提出并接受彼此的合理化建议,更深入思考分析具有主题性的办公空间设计方案,从而构思形成较合理的平面草图。当然,这种小组讨论是贯穿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即使进入具体的平面图、顶面图、立面图设计阶段,仍然可以保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案,既能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大胆发挥想象力,还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形成新颖的方案见解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加善于表达自己。

再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还应鼓励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国内艺术设计院校正在探索的“工作坊”教育模式,就是一种强调学生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积极准备,参加“挑战杯”、“红点”、“IF”、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创新创业竞赛或相关专业培训,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生的公平竞技,不但磨砺和提升了他们的设计创意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也让大学生所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得以为同行所认同并提升了该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还应重视研发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的教材。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类教材的使用方面,没有将学生层次和学科类型的差别纳入教材编撰的考虑范围,针对适用于专业特色修订的教材短缺。考虑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应自觉探索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材,引入恰当的教学内容,列举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四 结语

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进而缓解他们步入社会的就业压力。必须承认,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能促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商业悟性的契机并实现人生价值;能使其在人生思维最活跃的大学阶段发挥创业激情和创造性,使大学生创业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5]26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应当积极建立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拓展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教师的立场看,需要从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向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从学生的角度看,不但要做到课堂上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砺并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学生乃至政府、企业等一切力量与社会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良性运作。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