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背景下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析
——以宁波甬江北岸大庆北路段城市设计为例
2018-03-21杨小燕
杨小燕
1 存量背景下的宁波城市剪影
1.1 扩容与提质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过去以土地空间换发展的城镇化路径如今已难以为继。宁波,作为一座飞速发展的三线城市,同样面临新老更替的课题。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从“三江口时代”向“东部新城时代”推进,未来的重点在于东部新城、滨海组团和北仑片区的建设。同时,老城区品质提升需求也日渐明显,尤其是沿三江六岸存量更新和代差空间景观塑造。而甬江北岸将是三江片区向北发展的主战场,是完构城市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动江北内陆组团发展,成为江北片区的发展引擎,也是宁波城市扩容与提质的缩影。
1.2 转型与复兴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港口城市,在宁波发展的历史浪潮中,城市生长经历了从内河经济(内河运输为主)、沿江经济(沿三江轴向延伸)、河口经济(脱离内河港走向河口寻求发展)到海港经济(河口港无法满足贸易发展,建立北仑深水港)4个阶段。宁波工业发展也随之经历了多次空间位移和产业转型,迎来了从工业主导到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服务业的转型。如今,海港经济凯歌高唱,而原有的产业空间正走向萧条落寞。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工业遗存复兴成为了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创新抓手。
1.3 落寞与重塑
宁波海河交汇、山水相依,三江六岸贯穿腹地,是一座由“水”雕刻的城市,曾经是当之无愧的江南水乡。然而,在长时期的城市扩张中水乡特色逐渐被消解。提到江南水乡,人们“只知苏杭,不知宁波”。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对未来空间塑造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尤其是在维护大生态格局的同时注重对三江六岸生态、文化的保护和重塑,为市民提供满足精神需求的第三场所,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美学品位,从而激活滨江岸畔,重塑精品水乡。
2 锈迹斑斑的甬江北岸
2.1 北岸的现实——落寞的工业带
2.1.1 用地布局混杂
目前,甬江北岸已成为宁波几大区块中发展比较滞后的区域。规划区内用地布局较为杂乱,工业、居住、旧村没有规律的咬合在一起。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占据较大空间,尤其是滨江沿线,导致滨江空间形象较差;环城北路沿线分布大量的汽车专营店;货运场站用地目前处于待更新状态。整体上建设风貌缺乏特色,环境缺乏品质,亟待改善与治理。
2.1.2 道路交通无序
甬江北岸的主要交通由环城北路、大庆北路和人民路承担,内部支路较为破碎缺乏体系,高峰期干道压力巨大,交通流得不到分解,且路面质量较差,对日常出行造成诸多不便。
2.1.3 生活服务功能缺失
甬江北岸的商业设施量并不小,但多为汽车专营店和市场,能为市民提供购物、休闲和餐饮的设施较少。现有文化设施主要以中小学校为主,缺乏文体、娱乐等供日常休闲的文化设施。
2.1.4 工业锈带占据滨江资源
甬江沿岸空间均被工业用地占据,几乎没有公共岸线。一线滨江为货运码头,布满钢铁堆场、木材堆场和塔吊;二线滨江为仓库、堆场、厂房;三线滨江为旧村、汽车销售、普通小区。稀缺的滨江资源充斥着浓浓的锈感,见证了曾经的辉煌,也诉说着今日的落寞。
甬江北岸大庆北路地段是宁波市工业遗存保存最为集中的区域,散落的工业文明遗产是宁波近代化历程、宁波港发展历史的集中展示窗口。同时,该地段属于核心区最后一块的滨江土地,并且西接湾头新区,东联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北承未来庄桥机场搬迁后的城市发展潜力区,在铁路北站迁建、庄桥机场搬迁、轨道二、三号线建设的机遇下,将发挥其后发优势,重新焕发出滨江地区的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和环境活力。
2.2 北岸的诉求——江北引擎 滨江秀带
2.2.1 功能诉求:完构主中心带动江北的双引擎
宁波总规中提出中心城区呈“一主两副、双心三带”的空间结构。一主即三江片区,两副即北仑片区和镇海片区;双心即三江片区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三带即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依江形成的三条滨江生活带。三江片区在进一步完善东部的基础上,重点向西、向北发展,适度发展南部。因此,甬江北岸成为三江片区中的向北发展的主战场,是完构城市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动江北内陆组团发展,成为江北片区的发展引擎。
2.2.2 文化诉求:连接工业历史文明的纽带
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过去承载经济发展的产业空间迎来了枯木逢春的机会,工业遗存的复兴将在宁波的历史长卷上刻下城市的记忆与希望,成为宁波打造城市特有文化气质、营造港城特色文脉的有力抓手。而甬江北岸与老外滩、滨江酒吧一条街共同构建宁波三江六岸中的3大亮点,并形成差异化发展。老外滩主要以欧陆风情、高消费、多元化的顶级社交平台为主;滨江酒吧街主要以接待型、高消费的室内夜生活为主;甬江北岸旨在打造全民化、全天候和全开放的市民休闲空间,成为连接城市工业历史文明的纽带。
2.2.3 空间诉求:重塑滨江形象的城市中庭
在宁波三江六岸提升规划中,将甬江北岸定位为城市水上公园,营造都市滨水生活带。北岸的塑造将成为体现宁波水乡城市的新亮点,以及打造城市滨江中庭、链接湾头RBD和创智水湾、构建城市的软实力带,从而大大提升城市的品质,带动江北发展。
因此,综合甬江北岸三维诉求思考,将其定位为“江北引擎、滨江秀带”,打造完构主中心带动江北的双引擎、连接工业历史文明的纽带、塑滨江形象的城市中庭。
3 从“锈带”到“秀带”
3.1 工业遗存识别
3.1.1 工业遗存的定义
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存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根据《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存定义)。
图1 甬江北岸现状情况
3.1.2 识别方法
工业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建筑、艺术及其他人文信息,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历史的物化证据,具有多重价值。甬江北岸的工业遗存识别主要从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和附加价值等5大要素进行综合判别。
①历史价值:工业遗产是历史的遗存物,是人类社会变革时期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见证,凭借其承载的信息以及独特性成为体现社会文明和城市成长过程的历史足迹,并成为历史形象的载体。遗产不是越老越好,在历史价值的判别上,对企业和建筑年代不应采取同一个尺度。历史年代久远或在工业发展史的关键时期建设发展的工业遗产有相对重要的历史价值。甬江北岸的工业主要从1950年开始发展,至2004年以后基本停止建设。规划从工业遗存的年代久远度和企业在行业里的重要性考虑,将1950年至1980年之间建设的具有近现代历史感的工厂识别为工业遗存,其中包括宁波北站货场(1960年)、宁波食品冷冻总厂(1970年)、宁波水产加工有限公司(1950年)等六家工厂。
②社会价值: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这种活动,反应人们在生产活动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工业遗产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社会价值包括社会影响度和精神价值。社会影响度指是否为大型支柱性企业、是否为同行重点企业、是否为区域性优势特色行业以及是否为宁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精神价值主要是通过判断在与工业遗产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中,其在人民群众及城市历史方面是否产生过重要影响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反应一定时期内该地区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价值:工业遗产中储藏了太多的科学技术信息,这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启迪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价值。科学价值是工业发展技术水平、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具体是指该工厂曾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创某一工业行业,独创某一技术,或者科学技术长期居于行业领先水平。规划应判断是否具有近现代工业技术科学、建筑科学的重要引领作用,是否能作为代表今日技术发展之物质见证。
④艺术美学价值: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包括艺术观赏度和风貌完整度。艺术观赏度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是否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和特征;是否是著名建筑师的作品;工业建筑和构筑物、设施设备是否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设计建造水平是否优良,是否表现出时代的先进性。风貌完整度指整体格局是否完好,建筑、构筑物、标识是否完好。
⑤附加价值:这里的附加价值指稀有性价值。比如在特殊加工流程方面、在遗址的象征性或者景观方面是否给工业遗产增加了特殊价值。同时,建、构筑物工业遗产由于不可移动,价值会受所属区域环境的影响,即工业遗产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稀有性景观资源,对于丰富该区域景观的层次和多样性有特殊价值。稀有的工业资源主要针对已经或逐渐消失的工业行业遗存,或是使用了当时独特的建造工艺所建造的工业建、构筑物,或行业稀有,或工业技术稀有、或建筑稀有。稀有景观是从景观的稀缺性去分析,其景观的文化内涵、视觉美观、建造工艺等对于丰富一定区域内的景观具有特殊价值。
综合以上5大要素分析判断,识别出宁波甬江北岸的值得保护利用的工业遗产包括:仓库13栋,冷库4座,码头12个,运冰道两条,铁轨4段,龙门和塔吊数十处。并对厂区的整体布局结构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工艺流程等进行全面保护。
3.2 工业遗产保护
3.2.1. 确定保护范围和保护级别
根据工业遗产分布的完整性、使用价值、分布特色以及是否对城市发展有重大矛盾等要素分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范围的划分和保护级别的确定。甬江北岸确定风貌协调区和核心保护区两个保护范围。
①风貌协调区:为建议保留区,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内部建筑与设施可进行空间位移及适度修整改造;可能对未来建设影响较大的,通过建筑面积和容积率奖励措施引导业主动进行保护与协调。
②核心保护区:为强制保留区,比如港务局1、2号仓库、一至四号冷库、豪城码头以及两条运冰道等工业遗产,风貌相对完整、综合价值比较突出,对未来建设影响较小,将视作强制保留的对象。强制保留是指不得改变其内部结构和外观风貌,不得改变其空间位置。
图2 甬江北岸工业遗产识别
3.2.2 保护措施
根据工业遗产所处的保护范围和自身的综合价值,结合规划功能布局,对甬江北岸的工业遗产采取三种保护措施:
①原址原样:包括核心保护区内的4座冷库、两栋仓库、1座教堂。保护原则为空间位置和整体风貌均不改变,通过清洗、加固和局部修复等措施进行保护,再通过新功能植入、增趣增绿等方式加以利用。
②原址改造:包括协调保护区内的两段铁轨、5栋仓库、1个厂房集群、 两条运冰道、8个码头。保护原则为结构框架不变、空间位置不变,通过立面改造、空间嫁接、增趣增绿等措施进行利用。
③空间位移:包括协调保护区内的1段铁轨和部分工业设备、设施,将其位移到商业内街、广场和滨江绿地中。保护原则为设施保留但空间位置可移动,将工业元素融入新设计中。
3.2.3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通过甬江北岸工业遗产分类、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形成保护名录,便于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做为工业遗产保护立法的基础。其中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保护级别分为建议保护和强制保护;保护措施分为原址原样保护、原址改造、空间位移以3种方式。
3.3 新功能植入
结合甬江北岸的定位、功能布局和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对沿岸赋予3大发展特色,西段结合货运场站植入文化休闲功能,中段植入商务休闲和科普教育功能,东段结合渔场植入创意产业功能。
3.3.1 从货运场站到文化休闲部落
西段货运场站因保护内容较多,且靠近宁波城市RBD和老外滩,规划考虑植入和培育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城市时尚新地标,以亲水、亲绿激发滨江活力,传承文化、留住记忆。滨江区域以开放式的滨水游乐为主题,位移部分厂房,作为滨水商业配套使用。南片区保留的建筑体量较大,同时考虑滨江的景观性和可达性,植入文化展示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室外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集亲子游乐、艺术展示、节庆活动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具体措施有以下4种:
图3 甬江北岸工业遗产保护范围
①原有建筑分类保护,植入文化艺术功能。港务局1、2号仓库作为文化艺术展示以及主题餐厅,货运仓库功能置换为青年艺术长廊。
②空间拼贴,植入文化交流功能。融入后现代设计元素,加入通透玻璃盒子,打破原有建筑的厚重感,虚实结合。西片区设精品艺术商店、文化艺术沙龙、工业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功能,东部设儿童艺术馆、阳光剧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
③新空间围合,植入休闲娱乐功能。植入各类主题餐厅、酒店、休闲商业、时尚娱乐、青年旅社等功能建筑,也提供文化办公类的功能,丰富区域业态,完善配套设施。
④环境改造,挖掘货运文化,植入休闲游憩功能。对这一段废弃铁轨进行原址改造,变身休闲步道,局部枕木空间位移至滨江公园,结合龙门、塔吊打造工业景观小品和儿童游乐设施。
3.3.2 从废弃铁轨到绿线公园
中段商务休闲段的工业遗产保护内容较少,结合规划确定的科技总部、高端商务接待、会议论坛、信息咨询等功能,植入部分公寓配套设置满足该片区的人才居住需求。滨江部分结合亲水广场,打造滨江城市活水生态公园。景观塑造方面对原有的工业空间环境进行保留改造,赋予全新的空间内涵,融入新的功能中。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种:
①设施位移,再设计。将这一段铁轨和工业设施集中位移至滨江商业内街和活水生态公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再设计,改造为步行道、休憩座椅、科普教育设施和趣味景观小品,打造极具工业文化气质的公共空间。把曾经人们最不想去的空间变成最适宜人行的空间,将废弃铁路变成集慢道、公园和景观带为一体的休闲绿谷,串联滨江商务配套功能,激发滨江活力。
②细节刻画,融入新空间。滨江绿地景观设施融入工业元素,与科技文化结合,采取野趣种植和铺装创意,加入心思细腻的视线设计,打造人性化的社交空间,保留场地记忆并满足市民的怀旧情结,并通过活水生态公园使江景往内陆延伸,使生态科普与工业科普相结合,打造宁波市民创意中心。
3.3.3 从渔场到创意园区
东段海洋渔业区域的工业遗产保护内容较多,完整性较强,并靠近宁波未来科技城,规划植入创意产业功能,在保留渔业公司冷库的基础上植入创意办公、酒店、公寓以及服务配套等服务,打造体现工业文化文明的创意产业园。滨江地区以生态岸线为主,位移部分厂房构架做滨江商业功能,保留两条主要的运冰道至江面,结合码头,打造主要观景动线。具体措施有以下3种:
①保留冷库,植入文化艺术功能。对4个冷库进行原址原样保护,变身创意办公楼;植入创客空间、艺术展览、文艺酒店等新功能。对船厂厂房、机械管道和建筑群进行移位改造,变身滨水商业配套,植入滨水休闲购物、休闲美食和咖啡茶室等业态。保留原运冰道构架,采用清洗、涂鸦、加固等措施,作为儿童趣味设施和观景长廊。
②新旧融合,植入创意服务功能。新建建筑注重保留遗产的风貌协调,植入新功能包括创意loft、会议会所、餐饮娱乐、创意展示、创意公寓、酒店和创意工坊等。建筑空间与外观设计上尽量与保留的冷库建筑风格相协调,禁止建设欧式、仿古类建筑;色彩材质方面采用水泥、石材和木材等自然材质,体现具有艺术感的创意氛围。
③挖掘海洋渔业文化,植入生态休闲功能。对此段铁轨进行原址改造,通过阶梯化、色彩化、绿植化等措施,将其变身为灵感公园。结合运冰道的原址改造,打造通往滨江的景观长廊和观景平台。江边绿地融入工业元素,通过龙门、塔吊、钢条堆等构筑物的艺术化处理,打造兼具科普功能和休闲拾趣的“铁锈”主题公园。景观细节方面融入海洋渔业的符号特征,通过公共空间的增趣增绿、废弃轮船变身涂鸦乐园等方式使原本落寞的工业空间活力再生。整体上结合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城市“文化紫道”,构建充满工业记忆的城市滨江慢道。
图4 甬江北岸工业遗产保护措施
图5 甬江北岸城市设计方案
4 结语
城市永远处在不断地新旧交替之中。我们生活的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痕迹,是随意拆了抹去,还是善加改造保存下来,度量着城市对遗产珍视的深与浅。从“锈带”到“秀带”,工业遗产的复兴不应该成为经济效益追求的第一目标,也不应该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挡箭牌”,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对人类的精神引导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模式很多,但是没有“万能法宝”,我们的规划设计应保持低冲击,避免“用力过猛”和“过度设计”,使工业遗产遭受二次破坏导致历史文化价值消失殆尽。
[1]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德国鲁尔区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2007(07).
[2]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R].2003(7).
[3]吕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观察——以江南造船厂与798厂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