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探析
2018-03-20李敏梁崇玺杜春兵
李敏 梁崇玺 杜春兵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 98例上睑下垂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 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案, 改良组则采用改良额肌瓣治疗。比较两组上睑下垂治疗效果;手术矫正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干预后患者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生活质量;术后睑内外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上睑下垂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改良组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0.56±
0.12)mm、生活质量评分(95.24±2.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1±0.51)mm、(82.25±0.6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矫正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78.41±2.10)min、
(2.11±0.12)ml、(2.58±1.52)个月,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49±2.13)min、(12.12±3.57)ml、(3.61±
1.59)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的应用效果确切, 相对于传统手术, 可减少创伤, 简化手术操作, 减少并发症,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 改良额肌瓣;上睑下垂;应用效果;手术方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41
上睑下垂有两大类, 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上睑下垂。其中, 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分单纯性、上睑下垂伴随上直肌部分麻痹、上睑下垂综合征。本研究分析了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
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 每组49例。本次所纳入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者。排除合并重症肌无力等所致上睑下垂者。改良组中男31例, 女18例;年龄3~67岁, 平均年龄(25.21±15.70)岁;先天性30例, 后天性19例。对照组男32例, 女17例;年龄2~67岁, 平均年龄(25.19±15.70)岁;先天性32例, 后天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案。改良组则采用改良额肌瓣治療, 具体方法如下。沿着术前上睑皱襞用美蓝标记切口, 单眼需确保和对侧对称, 双眼者画等高线。全身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局麻), 沿着美蓝标记将皮肤切开, 沿着切口皮下向上进行分离, 分离至眉弓上1 cm, 用止血钳将额肌瓣内侧、外侧角后钳夹, 双侧向上均剪开1 cm, 形成可以下拉的额肌瓣。将睑板前部分眼轮匝肌分离, 促使中央睑板暴露, 将额肌下拉, 将少量眶脂肪去除, 用5-0薇荞线在额肌瓣进行褥式缝合, 并固定在已经暴露的中央睑板中上1/3部位, 先打活结, 对上睑缘位置和弧度进行观察, 若满意则将缝线扎紧, 若不满意重新调节至满意。用6-0可吸收缝合线通过睑板对皮肤切口进行间断缝合, 形成重睑。给予抗生素眼膏涂抹, 注意加强角膜保护, 术后给予绷带包扎和
冰敷。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上睑下垂治疗效果;手术矫正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干预后患者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生活质量(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术后睑内外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优:正常平视的情况下两上睑缘高度相差≤1 mm,
上睑缘在角膜缘上, 眼球闭合功能正常, 睑缘有自然弧度, 双侧睑裂对称;良:正常平视的情况下两上睑缘高度相差≤2 mm, 上睑缘遮盖2~3 mm, 双侧睑裂基本对称;差:不满足上述参数和标准, 正常平视的情况下两上睑缘高度相差
>2 mm, 上睑缘遮盖>3 mm[1]。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上睑下垂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优21例、良19例、差9例, 优良率为81.63%;改良组患者中优31例、良17例、差1例, 优良率为97.96%;改良组上睑下垂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干预后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生活质量比较 干
预后, 改良组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0.56±0.12)mm、生活质量评分(95.24±2.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1±0.51)mm、(82.25±0.6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手术矫正时间、手术过程创伤指标、术后康复时间比较 改良组手术矫正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78.41±2.10)min、(2.11±0.12)ml、(2.58±1.52)个月,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49±2.13)min、(12.12±3.57)ml、(3.61±1.59)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术后睑内外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 改良组有2例出现睑内外翻、1例切口感染、无出现眼睑闭合不全,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有3例出现睑内外翻、4例切口感染、3例出现眼睑闭合不全,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治疗上睑下垂存在创伤大、手术复杂和并发症多的特点。采用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则有明显优势[2]。改良额肌瓣可直接上提上睑缘, 可预防辅助材料的使用所带来的并发症;同时, 改良额肌瓣治疗可有效减轻眼部瘢痕, 提高美观度和患者接受度[3, 4]。另外, 改良额肌瓣力度大, 矫正效果好, 可降低复发率。但在实施改良额肌瓣手术的过程中需注意额肌瓣和骨膜钝性分离部位避免高于眶上切迹, 以免损伤眼球以及内侧神经血管束。此外, 还需加强眉毛毛囊的保护[5-10]。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案, 改良组则采用改良额肌瓣治疗。结果显示, 改良组上睑下垂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改良组两上睑缘高度相差值(0.56±0.12)mm、生活质量评分(95.24±2.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1±0.51)mm、(82.25±
0.6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矫正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78.41±2.10)min、(2.11±0.12)ml、(2.58±1.52)个月,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49±2.13)min、(12.12±3.57)ml、(3.61±1.59)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改良额肌瓣治疗上睑下垂的应用效果确切, 相对于传统手术, 可减少创伤, 简化手術操作, 减少并发症,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莫晓岚, 蔡茂季, 杨秀云, 等. 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改良水平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6, 32(6):458-459.
[2] 杜薇薇, 丛丽霞, 林秀珍, 等. 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 37(2):
128-130.
[3] 李玲, 孙立新, 夏晓波, 等.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18(8):1169-1171.
[4] 孙玉峰, 张芳, 王俊河, 等. 应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 27(1):27-30.
[5] 刘文静. 改良式上睑下垂额肌悬吊伴内眦赘皮同期矫正术临床分析.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14):69-70.
[6] 李想, 王喜梅, 刘林嶓, 等. 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 2016, 25(9):38-40.
[7] 于妍娉, 瞿纹.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疗效观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 24(6):230.
[8] 邢战中, 吕杰, 王翠.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16, 25(1):17-19.
[9] 杜薇薇. 直视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中国医学工程, 2015(5):69.
[10] 杨瑞琪, 程新德. 改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 27(5):315-316.
[收稿日期: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