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8-03-20赵晓兰
赵晓兰
【摘要】 目的 探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TIN-ag)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微小病变组(对照组)和非微小病变组(观察组), 每组38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普通病理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肾脏组织TIN-ag的表达变化。结果 通过对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 对照组患者在HE染色显示下, 肾间质和肾组织小管无明显异常, 光镜观测下足突融合正常;观察组患者肾小球发生病变, 并伴随有局部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的情况。在免疫荧光显示下, 对照组患者肾组织系统的TIN-ag症状表达清晰, 观察组表达相对较弱;两组患者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为:观察组4.72(3.01, 10.63), 对照组21.79(8.17, 35.0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IgA肾病、膜性肾病(MN)、狼疮性肾炎(LN)的免疫荧光吸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微小病变CKD患者的肾组织TIN-ag表达显著低于微小病变CKD患者, 故TIN-ag在肾脏的生理病理意义上有着很大的探索价值。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慢性肾脏病;表达;临床意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pression of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tigen (TIN-ag)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 total of 76 CKD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into minimal lesion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non-minimal lesion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nal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hematoxylin - eosin staining (HE staining) and Masson staining, and 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TIN-ag in renal tissue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Through routin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obvious abnormality in tubules of renal interstitium and renal tissue under HE staining, and the syndesmosis was normal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glomerular lesions, and accompanied by loc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tubular atrophy. Under immunofluorescence, the expression of TIN-ag symptoms in the renal tissue system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clear, and the ex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latively weak. The immunofluorescence absorbency (A) of two groups: 4.72 (3.01, 10.6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1.79 (8.17, 35.0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munofluorescence absorbance between primary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IgA nephropath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 and lupus nephritis (LN)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TIN-ag in renal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non-minimal lesion CK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KD patients with minimal lesion. Therefore, TIN-ag has great exploration value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kidney.
【Key words】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tige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xpress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TIN-ag的本质是基底膜糖蛋白物质, 同时也是抗体介导的间质性肾炎靶抗原。肾小管是肾组织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可以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筛选分子和产生激素[1]。在CKD中, 小球病变是是否引起病变的关键。TIN-ag异常活跃于肾组织表达中, 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粘附, 有效的维持其正常功能运转[2]。本研究课题从肾脏功能中各个组织的表达量方向出发, 针对TIN-ag在CKD中的影响做出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微小病变组(对照组)和非微小病变组(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0例, 年龄15~72岁, 平均年龄(36±1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 女9例, 年龄16~73岁, 平均年龄(37±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肾脏病组织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对CKD的诊断标准, 签署研究知情合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①通过特殊专业医疗器械对不同研究指标进行采集整理, 采用观测肾组织标本切片横面的方式进行研究。取参照标本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 使用此类对照法对间质面积作出三色染色体分级, 分级标准:
A级, 表面无沉淀、积色;B级, 存在局部沉淀和积色, 占间质面积约25%;C级, 存在覆盖性沉淀, 积色, 占间质面积约25%~50%;D级, 存在覆盖性沉淀, 积色, 占间质面积约50%~75%;E级, 存在覆盖性沉淀, 积色, 占间质面积约75%~100%。②每24小时需对患者进行1次尿液检验, 对尿比重和尿蛋白进行定量分析。③所有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肘静脉血的采集, 使用自动生化仪作为检测器械, 对患者的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表达量做出检测;并从患者尿液含量中测定分析尿蛋白含量。④CKD患者的临床病变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需要对不同病症的数据进行分类采集。光镜检测下采用逐步减弱的方法缩小检测范围。⑤每日将患者综合数据进行对比, 观察变化走向;包括:24 h尿液量、24 h尿蛋白、尿素氮、α1-微球蛋白表达量、β2-微球蛋白表达量、尿比重、病理管型等临床表现。
1. 3 观察指标 ①通过光镜观察两组患者肾组织HE染色显示是否存在异常, 并根据异常判断其表达方式。②观察在免疫荧光显示下患者组织肾小管基底膜的TIN-ag是否表达清晰, 并根据表达程度判断其区别意义。③观察原发性FSGS、IgA肾病、MN、LN病型之间的TIN-ag是否存在表达差异, 根据其差异性判断临床应用意义。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Q1, Q3)表示, 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通过对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 对照组患者在HE染色显示下, 肾间质和肾组织小管无明显异常, 光镜观测下足突融合正常。观察组患者肾小球发生病变, 并伴随有局部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的情况。
2. 2 在免疫荧光显示下, 对照组患者肾组织系统的TIN-ag症状表达清晰, 观察组表达相对较弱;两组患者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为:观察组4.72(3.01, 10.63), 对照组21.79(8.17, 35.0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原发性FSGS、IgA肾病、MN、LN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为:原发性FSGS 55.21, IgA肾病 55.74, MN 54.82, LN 54.96, 原发性FSGS、IgA肾病、MN、LN的免疫荧光吸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KD的主要危害在于损伤肾组织系统, 破坏肾小球滤过功能;可以通过血和尿液等成分异常来判定和检测, 可及时防止其对人体器官安全造成的威胁。临床表现中, 多为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感染等方式[3-6]。已知CKD发生时, 肾小管微环境改变, 如酸性环境变化、肾小管异常等, 都将影响正常的肾脏功能。以上临床表型的变化都与TIN-ag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相关, 当肾小球固有的细胞系统受到破坏, 蛋白含量增多, 其分子机制能在肾脏疾病的各种症状当中发生作用。由于近年以来相关药物的广泛应用, 相关药性的有害增生几率也在逐渐增高, 同时引起间质损害的几率增高。以往有研究表明[2], TIN-ag的表达与血肌酐、α1-微球蛋白等表达量等都有一定相关性, 因CKD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脏病之一, 有病因复杂多样、不同发病机制等特点, 使其病理特征极难把控;抗肾小管基底膜与抗体相关的部分, 药物与之结合成新的抗原, 从而诱导机体自身产生抗体。TIN-ag表达降低了CKD小管基底膜, 维持其细胞形态的健康有显著效果;说明TIN-ag的异常表达也与小管的间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7, 8]。但目前对于TIN-ag的机制认识仍然不够详细, 无法肯定TIN综合征疾病的起因, 无法肯定自身免疫性机制介导;在国内对于TIN-ag的研究较少, 科研资料不齐, 所以TIN-ag的研究对阐述TIN-ag的机制、治疗以及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非微小病变CKD患者的肾组织TIN-ag表达显著低于微小病变CKD患者, 故TIN-ag在肾脏的生理病理意义上有着很大的探索价值, 有关TIN-ag与CKD肾组织纤维化更多的表达联系, 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叶猗, 肖力, 刘伏友, 等.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在肾脏研究中的进展.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 29(5):396-399.
[2] 杨叶猗, 肖力, 许向青, 等.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4):246-250.
[3] 庹金丽, 张玲.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的结构、功能及在肾病中的研究.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5, 13(2):10-13.
[4] 宿志梅.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大学, 2004.
[5] 杨叶猗. TIN-ag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南大学, 2013.
[6] 宿志梅, 赵明辉, 辛岗, 等.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检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6(2):177-180.
[7] 郑洪, 李德祥, 侯文. 脾免疫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的作用. 贵州医药, 2002, 26(7):589-590.
[8] 杨智洪, 王晓辉, 姜艳超, 等. 利用小干扰RNA抑制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相关蛋白的表达. 生物技术通讯, 2008, 19(2):185-187.
[收稿日期: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