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浮生六记”与“仟悔录“之间的异同及中西文化的特色

2018-03-20唐晓琳

西部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忏悔录浮生六记沈复

唐晓琳

【摘要】“浮生六记”与“仟悔录”是由两位不同国度,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知名度的作者撰写的,两部作品也有许多的异同之处,并表现出来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色。笔者通过对“浮生六记”与“仟悔录”之间的异同及中西文化的特色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能对加强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 “浮生六记” “仟悔录”

“浮生六记”与“仟悔录”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相差甚远,但在中国国内,这两部作品都被国人说熟悉。《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陈寅恪曾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仟悔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它是由十八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卢梭所作,而且这部著作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甚至被认为是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下面,笔者就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及所体现中西文化的特色做一下探讨。

一、“浮生六记”与“仟悔录”的相同之处

(一)两者的语言都十分畅达

两部书的语言都十分畅达。卢梭的写作风格,总的说来,是明白易懂的,读他的书,使人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卢梭极有描写才能,他对那些极其美好事物的描绘的篇章堪称佳作。孩子们植树的故事,生长在路边长春花的小事,他第一次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他与葛莱劳丽小姐及她的朋友白天野餐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叙述得确切、简明而且文采斐然。“浮生六记”在语言方面与“忏悔录”也极为相似。虽然“浮生六记”是用浅显的文言写成,但简洁、优美。“浮生六记”的文体酷似宋代笔记,也与小品十分相近。沈复的文笔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畅,完全没有斧凿的痕迹。“浮生六记”的文章极好,堪称古今佳篇。

(二)两者童年时期都具有同情心

“浮生六记”与“忏悔录”两书的作者在孩提时都对弱小者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而且用极其稚朴的方式对弱小者以帮助。卢梭写道。

“每当我在书中读到凶恶暴君的忍残、或是邪恶僧侣的阴谋诡计的时候,真有心万死不惜去把这些无耻之徒宰掉。有时我看到一只公鸡、一头母牛、一只狗或是其他畜牲侵害别的畜牲,我往往会跑得满身大汗去追它,或用石块去砍它,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恃强凌弱。这种感情可能是我的天性,我也相信一定是生成就有的;但是,我第一次所遭受的不公正的沉痛回忆和我的天性密切融合得太久,因而这种天性更加增强了。”

沈复也写道;“余忆妻时,……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

“忏悔录”与“浮生六记”各自的这段描述何其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别,尽管沈复对弱小者寄予同情,怀有正义感,他写道:“年長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这里反映出了儒家思想,并掺杂着释家因果报应之说。

(三)两者的写作背景相似

卢梭是在流离颠沛中撰写他的“忏悔录”的。这部作品的前六章是卢梭在达文波特先生家写的。在那里,卢梭对英语一无所知,除戴莱斯之外,没有一个伙伴。卢梭是在这样凄凉的流亡中渡过1766年的。卢梭的“仟悔录”的第一部分是1767年完成的,第二部是1770年完成的。在卢梭生前,“忏悔录”得不到出版。“怦悔录”第一部的第一至第六章是在1781年出版面市的,那时卢梭已辞世好几年了。据考证,当沈复四十六岁时,他在写“浮生六记”,其中的第四记就是那个时候写的,沈复1808年五月至十月间在中山,即琉球群岛,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当时的身份是嘉庆皇帝派往琉球正使齐鲲的幕客。那时他有闲暇时间写作。沈复在“浮生六记”的开端处写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于是他纪录下那段时间的往事,缅怀往事,特别是他们伉俪之间,也就是沈复与芸娘之间那一段你情我爱温馨的往事。“浮生六记”第一次付梓面世是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它和“忏悔录”一样,当时可能已是作者身后的事了。通过“忏悔录”和“浮生六记”,我们知道卢梭和沈复都是饱学之士,而且他们两人都是自学成材的。

二、“浮生六记”与“忏悔录”的不同处

(一)两者知名度和写作意图不同

“忏悔录”是一部遐迩闻名的文学作品,相反,“浮生六记”却是一本小册子。“忏悔录”享有极高的世界声誉,而“浮生六记”的知名度则远不如“忏悔录”。而且它的最后两记,即第五记“中山记历”和第六迎“养生记道”,原己散佚。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编辑王均卿在苏州发现了这两记,并将它们与原来的四记合为全璧,付梓面市。但新发现的两记,公认为赝品,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卢梭是仿效古代基督教会思想家奥古斯(公元354—430)的“忏悔录”写成自己的“忏悔录”的。卢梭撰写自己的“忏悔录”旨在维护自己,回击别人对他的诽谤、中伤和蜚短流长。他所回击的这些人,既包括他的敌人,也包括他的朋友。沈复撰写“六记”意图是“记其实情实事而己。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此,卢梭的“仟悔录”可以称为一部论战的著作,是卢梭向他的敌人宣战的檄文,而“浮生六记”则是一部缅怀往事记叙兼抒情之作。

(二)两者的写作顺不同

“忏悔录”是按时序写成的。从细节上讲,由于卢梭的记忆不准确的关系,可能常有出入,但这些纪录都是基于对过去经历的事事的回顾,所有这些都是再创造。关于这些所具有的纤细的思想感情,非卢梭莫属。“忏悔录”是“罗曼斯型的自传”,纯从事实着眼虽有所悖,却是卢梭真实心态的表露。沈复的“浮生六记”不是按时序写成的,书中有些地方含糊,使人不解,意思也不大,有时书中描述的事并不连贯。若以现今的眼光来看,沈复对写作所持的看法与我们大相径庭。因此,“浮生六记”和现今我们惯常所阅读的各种故事、传记,包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和卢梭的“忏悔录”,都十分不一样。反之,沈复别立专章,循之各记其乐、其趣、其愁、其快。这样,“浮生六记”就形成不同的六个层面(只存四个)。它们加起来就是“浮生”的总和,而各记又各自成篇,而它们之间却又有内在联系。我们想寻找出“浮生六记”中的转折承启,作者却未提及;我们希冀作者有所阐释,但他却无所奉告。“浮生六记”的辞句简洁流畅,不拖泥带水。作者撰写这本书是缅怀往事。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可能并非作者原有的意图,但全书却浑然天成。俞平伯先生在其“重刊‘浮生六记序”中指出:“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正是如此。“忏悔录”与“六记”两书都饱含感情,带着淡淡的哀怨,坦率地、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身的经历。

(三)两者的文化特色不同

尽管“阡悔录”的作者卢梭(1712—1778)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1763—?)几乎是同时代的人,虽然他们两人同样具有浪漫色彩的身世,却并没有直接的任何接触与联系。他们两人各自撰写的自传性质的作品,有本身的文化特色。这是与作者的居止、教养、所处的境遇密切相连的;其一是在中国,另一位是在法兰西。他们二者都反映出了十八世纪不同国度的不同风貌。

“忏悔录”与“浮生六记”彼此间是迥然不同的。关于“浮生六记”所反映出的各种事事,在这里应该指出来,人们可以把““浮生六记”看作是一部有价值的社会文献。“浮生六记”这本书,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被看作是一部香艳之作。这里有不少的情事是并存不悖的。其中有沈复与他的妾之间的事事,以及沈复的爱妻芸娘要为沈复纳妾的各类事事都交织在一起。上面提到的这些,是十八世纪中国的旧习俗,而这种妻妾共处的现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叶。关于沈复的乃翁收螟蛉和干女儿这种情况、沈复的爱好、沈复的壮游,所有这些,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

三、两作品所体现的东西文化特色

“浮生六记”明显地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而“忏悔录”却纯系西方式的。在“忏悔录”中有在退隐庐的田园行乐,有卢森堡元帅一行的动人场景;有在橙桔园的幽居闲适,……所有这些,显然都是具有西方色彩的。卢梭第一次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也全然具有西方特色。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异国情调。

“浮生六記”所具的中国特色是十分显著的,在“浮生六记”中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首先是关于沈复与他的妻子芸娘之间在闺房评文论诗的谑语:“一日,芸问曰,‘各种古文,奈何为是?余日‘国策‘南华取其灵快,……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余笑曰:‘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芸笑曰:‘妾尚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感于怀未尝消释。余曰:‘何谓也?芸日:‘彼非作《琵琶行》者耶?余笑曰:‘异哉!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字何其有缘耶?芸笑曰:‘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字联篇耳。(吴音呼别字为白字)相与大笑。”

以上这些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可谓机锋处处,妙语联珠。沈复还写道:“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这些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下面也是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记述:“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具有某些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当沈复年纪并不大时,他就爱花,也喜欢剪盆树,使之栩栩如生。沈复还有另外一种爱好,就是设置花园、亭台、阁柳及别的景致,在这方面他独具匠心。沈复写道:“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正如沈复所写“静室焚香”是“闲中雅趣也”。“爱客”、“小酌”、“行令”也是沈复的闲情趣事。以上这些无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总之,“浮生六记”与“仟悔录”作为两部在国内比较知名的作品,由于作者在时代、背景、学识以及文化思想方面的异同,也使两部作品即具有相似之处,也具有不同之处,并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但两部作品在实质上都表现出来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与反抗。

猜你喜欢

忏悔录浮生六记沈复
浮生六记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沈复自嘲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