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

2018-03-20程兰芳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合理化产业结构升级

程兰芳,黄 皓

(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一、引 言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靠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已渐显无力,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引发的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国内消费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虽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源于需求,但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现阶段只有解决了供给体系的一系列问题,才有可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有鉴于此,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了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改善需求的前提下,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并指出现阶段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不仅为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纵观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行测度,另一部分则是考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田新民等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定义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并建立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测算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处于较低水平[1]。何天祥等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理论,构建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不仅能测定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反映其内部的差异性结构[2]。周明生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更加显著,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既能够解决中国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也能满足市场供应,达到供给平衡[3]。张辉通过对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分析来考察产业结构升级的演进机制,明确了中国当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第二产业主导性仍较强[4]。

总之,多数学者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上,都是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或合理化单个层面进行考察,鲜有学者能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同时综合两个维度来评价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的研究更是不多见。本文将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二维图,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进行经验考察。

也有不少学者分析了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关因素。Yang Haizhen等考察了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发现对外贸易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短期有助于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升级[5]。Chen En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源是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人力资源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长期促进作用[6]。周光亮考察了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间的投资竞争使投资过多地流人第二产业,而对第三产业发展推动较小,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薛晴从资源开发、民间金融与产业结构之间内生关系的角度,研究西部新兴资源富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8]。张翠菊等基于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三者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9]。龚志民等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增长关系[10]。魏伟运用面板数据回归,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在宏观上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在微观层面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11]。徐传谌等实证分析了中国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历程,指出当前国有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并得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中国国有化经济体制的调整[12]。于斌斌分析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促进作用,但对小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明显的负向影响[13]。储德银等采用GMM估计通过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税收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和总量效应,结果发现商品税、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增值税等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所得税的激励效果尤为显著[14]。

综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而同时考察多种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尚欠充分。事实上,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因此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作用无疑是有必要的。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出发,选取了地方财政支出、税收政策、金融环境、市场国有化环境、居民消费水平五大因素来分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规划实施及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选取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央明确提出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改革,其中“去库存”和“去产能”目的一致。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利益,盲目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另外,需求扭曲,企业为迎合消费者而过度生产也是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要做到“去库存”和“去产能”,需要从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两方面入手;“去杠杆”涉及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过高的问题,而解决杠杆问题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展直接融资,这就需要对市场金融环境进行优化;要做到“降成本”,需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补短板”主要体现在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都是短板,而且高科技产业也一直是短板,因此“补短板”要加大地方政府对公共产品以及科技上的支出,通过增量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新供给,引导新需求。

从上述五大任务作用机理中我们提取地方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国有化程度、金融环境、居民收支因素来分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并分别选取了相应的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三、基于两个维度的产业结构升级状态评价

产业结构升级是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仅是指产业结构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上升并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反,对第三产业的盲目投资导致第二产业的供给失衡带来的后果就是产业之间发展不均衡、需求降低等。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是提升各产业之间的分工协调,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出发全面综合地反映产业结构升级。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度量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重点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沿着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不断上升。本文将借鉴付凌晖改良后的Moore结构变化值[15],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行度量。

Moore结构变化值由约翰·H·摩尔提出,该指标借助了空间向量内积运算,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将所有产业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个n维向量,将两个时期内两个向量间的夹角θ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当某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发生变化时,其与产业向量的夹角就会发生变化,把所有夹角求和,则可以得到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设:

Wt=(w1,t,w2,t,…,wn,t)T

Wt+1=(w1,t+1,w2,t+1,…,wn,t+1)T

(1)

(2)

(3)

(4)

进一步,本文建立三维坐标系,其坐标轴分别代表三次产业占GDP比重。设X1=(1,0,0)T,X2=(0,1,0)T,X3=(0,0,1)T分别代表三次产业处于极端状态,向量Xi(i=1,2,3)表示该地区只有第i产业。现将某一地区产业结构量化表示为向量X0=(x1,0,x2,0,x3,0)T,其中xi,0(0≤xi,0≤1,i=1,2,3)表示第i产业所占比重。记X0与Xi之间的夹角为θj(j=1,2,3),其大小能代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θj由式(5)确定:

(5)

于是,本文定义产业结构高度化度量指标H为:

(6)

显然,H的值越大,表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越高,因此可用H衡量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及演变趋势。图2展示了全国2007—2015年的产业结构发展高度的变化趋势。

图1 产业结构状态空间表示图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图2 2007—2015年全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值变化趋势图

由图2可见,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值在2007—2015年期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这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从整体上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的同时,不同产业间的分工协调趋于合理、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状态。在国家及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供求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三次产业占比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三次产业占比之和等于1),也就是说,第二、三产业占比决定了第一产业占比,因此可用第二、三产业间的耦合状况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

耦合(Coupling)一词来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状态。之后,学者们将其引入到经济学领域当中,用来分析具有两个系统间相关性的复杂程度。在经济学中,通常将两个及以上有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作耦合系统。

耦合度C是衡量两个系统之间协同程度的度量,即衡量两系统或两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7)

式中的u、v表示的是两个系统或要素的得分。耦合度C介于0与1之间,若其值越大则系统或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因此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中,其值大小可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为了评价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了产业增加值、产业就业人数、产业增加值占比、产业人均产出和产业增加值指数各指标;运用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分别对各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打分,得到第二、三产业得分u、v;最后通过耦合度计算公式得到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耦合度大小,以此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三)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的关系研究

在上述从理论层面分别考察了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程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直观地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状况,需要从经验数据的角度来实证考察。因此,本文将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两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状况的综合评价平面图(图3)。

图3 2015年中国各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状况综合评价图

图3展示了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综合状况,纵轴代表产业结构高度化,横轴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并分别用其均值将平面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区域Ⅰ代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程度都处于较高状态;区域Ⅱ则表示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较高,合理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程度均较低的地区处于区域Ⅲ中;区域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状态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高,高度化程度较低。将全国31个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归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较好,天津、重庆、山西、辽宁、江苏、山东、广东、宁夏、西藏地区产业结构级次较高,产业结构发展的高度及产业之间的合理化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北京、上海地区虽然产业结构发展高度较高,但其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究其原因为北京和上海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第三产业占据较高的比重,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黑龙江、海南、广西地区处在产业结构级次较低区域,表明这3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度低且不合理;其余超过半数的地区都处在产业结构欠高度区域,且中西部城市较多,这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欠均衡,与现实情况相符,因为东部地区大多处于沿海,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再加上中央对东部地区扶持政策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国家政策及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其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

表2 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各区域包含省区名称

四、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状况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更深层地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可能存在着空间依赖性,拟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研究。

(一)空间自相关检验

为确定是否适用空间计量模型,首先要考察数据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即数据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可理解为位置相近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变量取值,如果高值与高值聚集在一起,低值与低值聚集在一起,则为空间正相关;反之,则为空间负相关。一般度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有Moran指数、Geary指数,本文采用Geary指数G测量因变量的空间依赖性,其具体公式为:

(8)

分别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检验空间依赖性,结果见表3。

表3 Geary指数检验结果

表3显示,二者各年份的检验结果均显著,且检验值均在0到1之间,这说明全国31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故可以使用空间计量模型。

(二)模型的选择与检验

空间计量经济学适用于对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其最大特色在于充分考虑了截面单位在空间上的依赖性。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有空间滞后模型(SAC)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但这两种模型仅单方面考虑了解释变量或随机扰动项的空间自回归,不能全面地分析一些复杂的空间关系。本文拟采用带空间自回归误差项的空间自回归模型(SARAR),其一般形式是:

y=ρWy+Xβ+μ

(9)

μ=λWμ+ε,ε~N(0,σ2In)

(10)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nt×1的列向量,W为n×n空间权重矩阵,ρ是空间滞后项Wy的参数,解释变量X为n×k矩阵,βk×1为参数向量,μ为随机扰动向量,λ表示随μ存在空间依赖性,ε表示误差项。

本文研究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Y=ρWY+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μ

(11)

其中Y代表产业结构升级,分别用产业结构高度化H和产业结构合理化C表示;X1、X2、X3、X4、X5表示的是地方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国有化程度、金融环境和居民收支。

为了检验模型的恰当程度,通过经验数据来进行拟合。首先需要用F检验、LM和Hausman检验分别检验模型的个体、时间以及随机固定效应。

表4 随机固定效应检验结果

表4显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具有固定效应。又进一步,通过似然比LR检验确定了模型的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使用Stata12.0进行SARAR回归。

表5 SARAR回归结果

注:表中数据是根据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劳动统计年鉴计算所得。ρ和λ分别是被解释变量和扰动项的空间自回归系数;*、 **、***分别表示在0.1、0.05、0.01置信水平下显著,下同。

从回归的结果可知,空间自回归系数均显著,说明模型拟合较好。从表5还可以看出,地方财政支出、税收政策、金融环境和居民收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显著,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显著的因素有地方财政支出、税收政策以及国有化程度。

(三)回归结果分析

考虑到存在空间滞后项,仅分析回归系数反映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够全面。为尽可能详尽地分析各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通过考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来反映。

表6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效应估计结果

表7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效应估计结果

估计结果中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代表各因素对本地区、相邻地区以及总体的作用,本文将从各个因素出发,全面分析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地方财政支出对本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及科技支出的增加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支出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负向作用,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投资竞赛”,本地区财政支出的增加会诱发相邻地区政府增加支出,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过度投资则造成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扭曲。从总体来说,地方财政支出增加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税收政策对本地区及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有负向影响,表明中国税收政策欠合理。过重的税赋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会影响供给的效率。同时,税收的增加会减少企业的科研支出等其他支出,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创新,也会阻碍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值得注意的是,税收政策对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正向作用,也就是说,当本地区的税收政策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时,会为相邻地区敲响警钟,从而促使政府出台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政策。

3.市场国有化程度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本地区及总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国有化程度阻碍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相邻地区影响不明显,符合实际情况。市场国有化程度越高,表明垄断程度越高,导致不同产业间从业人员分配不均匀,进而会对产业结构之间的合理化程度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一般来说,国有化程度是相对于国家整体而言的,一个地区的国有化程度并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

4.金融环境无论是对本地区还是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都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没有显著影响。金融市场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双渠道调整资金流向,优化各产业间生产要素等资源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不仅如此,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表明借贷市场利息比率合理,进而降低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也会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5.居民收支对本地区及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有着正向作用。居民收支的高低可以反映需求水平的高低,需求的变动会使供给体系做出反应,从而带动供给体系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影响居民收支的因素较多,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会对产业结构高度化造成积极影响,企业可以通过调节供给,加大消费者对第三产业产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实现转化升级。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及较高的居民收支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应加大一般公共服务和科学技术上的支出,激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并且要加大地方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杜绝不同地区间 “投资竞赛”现象的发生。建议政府继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调整借贷市场的利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应继续刺激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鼓励服务业创新,增加第三产业产品的供给,促进居民对服务业的消费。

2.现有税收政策和市场国有化程度显著地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税收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均有负向影响,说明税收政策存在问题,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财政部在已出台四批政策减税降费7 18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从地方渉企政府型收费入手进行清理,预计一年为企业减税降费达到一万亿元以上,相信在这样的税收环境下,企业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大幅提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如此,这也会为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扫清障碍;另外,较高的国有化程度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鼓励创新,防止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出现,调控市场作用机制合理分配资本,有助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

3.中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具体而言,在处于产业结构发展较高级次的区域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多数处在产业结构欠高度区域,产业结构状况较差。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科技支出、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和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并调整税收政策与国有化程度,使其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1] 田新民,韩端.产业结构效应的度量与实证——以北京为案例的比较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9).

[2] 何天祥,李明生.信息熵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价模型——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求索,2012(1).

[3] 周明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10).

[4] 张辉.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下的产业驱动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5(12).

[5] Yang Haizhen,Zhao Wenping.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Trade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ew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Ope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4(3).

[6] Chen En.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llocation on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Guangdong[J].Ope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7,5(1).

[7] 周光亮.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自中国的经验[J].经济问题,2012(1).

[8] 薛晴.资源开发、民间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西部新兴资源富集地区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5).

[9] 张翠菊,张宗益.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8).

[10] 龚志民,余龙.城镇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9(5).

[11] 魏伟.财政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

[12] 徐传谌,翟绪权,张行.中国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2).

[13] 于斌斌.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2).

[14] 储德银,纪凡.税制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诠释与中国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17(3).

[15] 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8).

猜你喜欢

合理化产业结构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