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翻瓣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8-03-20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槽骨牙周炎

黄 涛

牙周炎是牙周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仅仅应用基础治疗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并且重度慢性牙周炎还能改变患者的骨形态甚至影响牙槽骨吸收,临床应用非手术疗法后依然会存在深牙周袋,若患者想要恢复牙周软、硬组织的外形,则需要实施牙周翻瓣手术,同时该手术还能促使牙周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形态[1]。本文作者对4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翻瓣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6周牙周基础治疗且PD不低于6 mm,患者90 d内未使用抗生素,1年内没有接受牙周治疗,同时入选患者无全身性疾病,而嗜吸烟患者、孕期与哺乳期妇女以及治疗中断或者没有复诊患者均已排除在外。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8.27±3.06)岁。B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8.38±3.12)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做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A组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医护人员按照顺序给予患者口腔卫生教育、刮治、洁治以及根面平整。基础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再给予患者服用盐酸米诺环素,100 mg/次,1 次/d,同时告诉患者使用2%葡萄糖氯己啶漱口,早晚各漱口一次,2%葡萄糖氯己啶与盐酸米诺环素均服用2周。②B组应用改良Widman翻瓣术手术治疗,具体如下:医护人员先给予患者口腔消毒,并行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内斜切口将袋内壁上皮组织切除,接着对肉芽组织进行清理,将健康组织瓣保留下来后再翻开,从而完全暴露根面牙石。手术操作者在直视状态下将牙石刮净,并平整根面。再对手术区进行反复冲洗,将复位牙龈组织瓣缝合,选择表面处覆盖牙周塞治剂。术后1 d进行冷敷,为了预防感染,给患者使用3 d抗生素,术后7 d拆线。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与龈沟出血指数(SBI)。同时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各采集6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备用,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血清中的IL-6、IL-1β、CRP、TNF-α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 l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对比 组间治疗前的PD、PLI、BI、CAL与S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的PD、PLI、BI、CAL与SBI对比,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B组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对比(±s)

注:组间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P<0.05。

观察指标 A组(n=40) B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D(mm)6.26±1.37 3.28±0.17▲ 6.27±1.34● 5.32±0.27△▲PLI(分 )2.96±0.34 1.94±0.32▲ 2.97±0.34● 1.12±0.02△▲BI(分 )2.53±0.71 1.94±0.32▲ 2.42±0.74● 2.02±0.68△▲CAL(mm)6.14±1.52 5.0±1.02▲ 6.08±0.34● 3.17±0.0722△▲SBI(分 )4.97±1.14 2.94±0.34▲ 4.96±1.27● 1.19±0.4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组间治疗前的IL-6、IL-1β、CRP、TNF-α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的IL-6、IL-1β、CRP、TNF-α进行对比,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B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优于A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组间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P<0.05。

观察指标 A组(n=40) B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L-6(μg/L)8.96±1.07 7.28±1.14▲ 8.97±1.04● 4.36±0.97△▲IL-1β(ng/L)9.26±1.12 7.84±1.12▲ 9.27±1.24● 4.26±1.08△▲CRP(mg/L)5.73±1.24 3.93±1.24▲ 5.76±1.16● 2.03±0.78△▲TNF-α(pg/mL)51.54±6.7243.04±6.92▲ 50.58±7.33● 21.18±7.14△▲

3 讨 论

牙周炎的发病因素主要为牙菌斑微生物侵袭,患者发病后常出现牙周袋形成、附着缺失等不良情况,会进一步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是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临床特点以牙周支持组织丧失为主,长时间存在炎症能破坏牙槽骨吸收,而临床表现则主要为各种骨形态异常(比如反波浪型骨、凹坑状型骨吸收或者局部牙槽骨代偿性增生),从而产生厚扶壁骨等等[2]。此外,患者牙龈的正常生理外形也会逐渐丧失,菌斑堆积增多,炎症复发概率加大。因此,对牙槽骨的形态异常进行纠正,恢复牙龈生理外形,是消除牙周袋的关键[3]。一般情况下,重度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疗效较差时则表示牙周病损已经累及深层,而牙槽骨解剖形态也有可能出现显著的变化,让组织缺损加大并且更加复杂,加大自身组织修复难度,此时,手术治疗变得非常重要,是控制牙周炎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牙周翻瓣骨手术以翻瓣术为基础,对病变区牙槽骨外形进行修整,构建具备生理外形的硬组织与软组织形态,加快牙周组织再生速度。牙周翻瓣骨手术将部分袋壁切除,克服或者降低牙周袋深度。手术过程中能充分暴露病变牙槽骨,方便手术操作者可以在直视状态下彻底平整根面,将受感染软硬组织以及带有内毒素的表层牙骨质清除,接着复位,然后缝合。当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牙周翻瓣骨手术术后产生新附着现象的概率很少,究其原因在于牙周翻瓣骨手术开展前,手术操作者会探诊深度在1~3 mm的部位,术后牙槽骨会出现少量吸收的现象,从而减轻临床附着水平。此外,牙周翻瓣骨手术过程中将牙周袋壁切除,术后牙龈组织炎症水肿也会逐渐褪去,致使龈缘位置往根方移位,充分暴露压根面,最后形成显著的牙龈退缩状况。国外有学者对伴有深垂直骨吸收的三壁骨袋患者行牙周翻瓣骨手术治疗进行报道,结果显示术后出现骨再生的概率很高[4]。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缺损附近存在大量骨壁,而这些骨壁以及骨缺损残留的牙周膜是参与再生细胞的主要来源处,为此,术后出现骨再生的现象比较正常。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该结果显示了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Widman翻瓣术治疗,菌斑去除效果更优。因此认为,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说明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优于牙周基础治疗。以往临床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时主要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虽然可以去除牙齿表面菌斑,某种程度上控制炎性反应,但是牙周基础治疗对附着损失与牙周袋现象并不能起到完全改善的作用。而改良Widman翻瓣术则能够将病变的牙周袋切除,从而人为地对牙周袋深度进行控制,并且对牙槽骨进行修整,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为了确保Widman翻瓣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医务人员应该重视以下5个内容:第一,给患者制定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按时维护患者的口腔卫生[5]。第二,手术过程中需要将袋内壁炎症上皮完全清除。第三,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牙槽骨外形进行修整,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或者缩减牙槽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缝合过程中严密覆盖龈瓣的骨面,情况过于严重时可以应用松弛切口将张力减小,降低骨吸收量,提高新附着的概率。第四,龈瓣复位过程中可以在袋内注射派丽奥软膏且进行片刻轻压,让派丽奥软膏与压面紧紧贴住压面,从而达到降低袋内血块凝集的效果[6]。第五,术后需要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预防龈瓣出现从牙面剥离或者撕裂的现象。

综上所述,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应用牙周翻瓣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对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1] 黄涛,刘琳.慢性牙周炎患者改良Widman翻瓣术后TNF-α水平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及意义[J].中古实验诊断学,2015,19(12):2138~2140.

[2] 笪海芹,陈莹,柳七零,等.超声骨刀联合改良Widman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12):2747~2749.

[3] Barnes VM,Kennedy AD,Panagakos F,et al.Global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human saliva and plasma from healthy and diabetic subjects,with and without periodontal disease[J].PLo S ONE,2014, 29(18):105181.

[4] Ye G,Li C,Xiang XR,et al.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 induces PDLSC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ERK and p38 signal pathways[J].Int J Med Sci,2014,11(10):1065~1072.

[5] 郭兴怀.牙龈环切辅助牙周炎患牙正畸压低对牙周炎患牙PGE2、ALP与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2):1730~1732.

[6] 曹直,王亚玲,刘志云.牙周干预治疗对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6,36(28):1710~1713.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槽骨牙周炎
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临床疗效的评价研究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