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天宁区多举措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2018-03-20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军民

常州市天宁区以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作为军民融合发展载体,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大力促进“军转民”、“民参军”,推动资源双向流动、优势协同互补,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使其成为天宁区乃至常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常州市天宁区虽然处于建设初期,但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体系

常州市天宁区抓住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机遇,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的重要保障,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充分发挥国家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地方政府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形成了国家主导、地方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常州市天宁区设有专门的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常州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常州当代防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公司(常州当代防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常州天宁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园区服务中心)(见图1)等相关单位工作。其中,常州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常州当代防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培育平台支持、成熟项目招商落地、“军转民”项目引进、“民参军”渠道协助、“军工四证”协助办理、项目跟投管理等工作;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公司(常州当代防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筛选和投资、基金管理等工作;常州天宁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园区服务中心)负责园区运营管理、入驻企业培育孵化、毕业企业跟踪服务等工作。

同时,常州市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发展协会在政策宣传、企业服务、政企沟通、以商招商等方面的作用,扩大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见图2),使常州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最终形成了以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弘创大厦)和军民融合产业园二期(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层、整个常州市域为紧密层、整个长三角地区为辐射层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见图3)。

二、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常州把人才战略放在突出位置,保证常州军民融合产业持续发展。

常州是以制造业为特色的城市,制造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其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常州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了分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高层次人才初期以引进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自我培养为主;中初级人才以定向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充分发挥常州的职业教育优势(见图4)。

由于常州缺乏高质量、高层次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所以,军民融合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必须以引进为主。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对于常州深入实施的“龙城英才计划”,要向军民融合领域倾斜,重点引进省“双创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等领军型人才、海外留学归国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创业型人才;另外,以常州当代防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与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等人才。

常州是我国职业教育名城,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以各个领域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并在城市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建立了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园区。常州可以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就近定制培养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中初级人才;对于极少数具有特殊技能的技师人才,可以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人才引进办法。

三、完善产业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开放式现代产业体系

常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布局机制,严格按照功能定位落实产业布局,组织、引导企业和项目按照产业链发展、园区功能要求集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向“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创新化”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与教育、金融、人才的有机结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常州以当代防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平台,建立开放式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一端连接高校、军工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源,一端连接企业技术需求方,鼓励企业与高校、军工科研院所对接,推进军民协同创新,解决“民参军”、“军转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衔接、技术标准转换等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原则,建立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开放式现代产业体系。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以特色产业园作为发展定位,主动选择一家产业关联度大的军工中央企业作为紧密合作伙伴,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以导入“军转民”项目为重点,兼顾引进其它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符的“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或项目。对于一般入园企业或项目,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一方面,要根据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坚决拒绝负面清单所列的产业项目或企业入园;另一方面,从军工关联度、核心竞争力、项目成长性等方面评估项目或企业是否具有入园资格(见图5)。

四、建立健全集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二期建设过程中,常州积极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具体包括: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强化总量约束;以土地产出率为核心,提高建设用地标准;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引入租赁形式,形成土地使用主体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土地综合治理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加快现有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业废弃土地再利用,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提高国有土地使用效率;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健全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严格土地流通环节管理,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入土地市场;健全生态用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保持生态用地一定比例。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惩戒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环境风险预警和管控,健全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对环境执法的法律监督。

五、加强“策划—规划—计划”保障,完善产业园管理体系

常州加强“策划—规划—计划”保障,策划提供方向,规划提供方案,计划提供实施流程,在统一策划前提下,做到多规合一,并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实施计划,将责任明确到单位。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了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常州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常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各相关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明确责任,推动人才、产业、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见图6),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分工和时间要求,加大工作目标推进督查力度。

加强资金保障。由常州市政府牵头,联合民间资本,发起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引导基金,筛选园区孵化项目,以股权投资形式注入,扶持项目成长,再通过上市或被收购形式实现退出。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通过这种“基地+基金”形式,扶持项目做大,进而培育出内生型军民融合企业,使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成为一流产业园、示范产业园。

实施监测评估。通过联席会议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的监测评估工作,及时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推动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营运工作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军民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常州的早晨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