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保持核心竞争力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军民融合发展经验总结

2018-03-20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煤气化气化航天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陈 泽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公司”)是国际领先的煤气化技术企业,是国有股份制企业。其前身为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22日,2011年9月28日整体变更为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亿元。

航天工程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能够将煤炭通过粉煤气化炉高效、环保、低成本地转化成气态的洁净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广泛适用于煤制甲醇/合成氨/天然气/合成油/烯烃/制氢/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等领域,已获得授权有效专利共144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海外专利22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洁净煤利用技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

航天工程公司的主营业务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是国内煤气化领域典型的既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又拥有工程转化能力的专业化工程公司,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石化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十一五”期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优秀服务单位。

航天工程公司军民融合发展成功经验总结

一、转变发展思路,军民融合形成突破

创新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创新思路,正确、可行的创新思路是创新成功的基础。2004年,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面临着实现跨越发展的巨大压力,鉴于军品任务的指令性特点,民用产业的突破成为释放这一压力的唯一途径。经过大半年的研究、论证,该研究所理清了思路,即: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一定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依托中国航天60多年来在运载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技术、设施、人才和管理优势,将在系统工程、系统控制、燃烧传热、流体控制、特种材料等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民用化工领域,大有可为。

基于对国内煤化工行业和自身基础的深刻认识,2005年初,当卢正滔教授提出研发航天煤气化技术的想法时,双方一拍即合。国内煤化工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先进煤气化技术的迫切需求,为这一想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牵引力;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在燃烧、传热、流体动力、结构、振动、旋转机械、阀门自动器、总装、系统工程、控制技术等方面拥有的雄厚技术积累,以及卢正滔教授丰富的化工工艺知识和经验,使得这一想法具备了可行性;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也为这一想法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外部保障。埋下了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只能通过一步步地探索实践,这与中国航天成功的经验一样,技术基因一定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二、持续技术研发,把握核心竞争力

从联想集团“贸工技”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工贸”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坚持技术创新的公司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具备技术壁垒优势和发展后劲,并且藉此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航天工程公司始终秉承“核心技术即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从技术研制启动开始,便瞄准行业内、甚至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技术;通过不断深化技术研发,紧跟行业发展的脚步,保持业界技术领先地位。同时,通过资源整合,航天工程公司还形成了自己的专利专有设备,为客户提供了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

重视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也就意味着要重视保护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为保护航天工程公司在粉煤气化技术、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安全,“十二五”期间,航天工程公司专门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截至目前,航天工程公司已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共144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海外专利22项,授权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知识产权战略得实施为航天工程公司开拓国际化业务提供了保障和保护,航天工程公司的核心专利通过了多家国际跨国公司的专利独立性审查,技术也获得了多家跨国公司和一些国外咨询机构的认可,打开了走向国际合作的通道。

三、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市场导向

在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航天工程公司也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全行业内率先引入了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航天工程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包括项目前期论证、工程建设技术支持、仿真操作培训、装置试车指导、装置运行阶段技术支持,以及备品备件供应、项目投资后评价、远程数据分析等一整套技术及工程服务。航天工程公司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航天煤气化技术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在项目推广初期,航天工程公司在国内首创了开车仿真培训服务。通过让客户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航天工程公司仿真中心提前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界面,掌握航天煤气化技术的要点,可保证项目在建设、调试阶段拥有充足合格的技术人才,确保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在项目建设和调试期间,航天工程公司派驻有丰富煤气化装置运行经验的人员现场指导客户开展建设和调试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解决客户后期维护的后顾之忧,航天工程公司总部全面协调建立了备品备件服务平台,提高了备品备件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降低了存货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同时,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实施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化,实现了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的备件的目标。

航天工程公司还投资建设了远程服务中心,使得航天工程公司能够及时掌握各现场气化装置的运行情况,从而为客户提供故障诊断、故障预判和操作指导等服务,为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得到了用户的赞赏;从项目现场远程采集的数据在用于指导优化设计的同时,也为远程故障诊断及智能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技术储备。

截至目前,航天粉煤气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40个项目89台(套)气化炉,运行率平均达到95%以上,占据了我国粉煤气化领域50%以上的市场,为客户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培养人才队伍,注重工作作风

如何持续创新技术、服务市场,人才是关键。航天工程公司在组建航天煤气化技术研发团队时,抽调的人员都是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技术骨干。研发团队继承了航天“严肃认真、稳妥可靠、周到细致、万无一失”的优良作风,在研发过程中,对每个环节、每个技术问题都一丝不苟,既有理论计算、分析,又有专家评审、试验验证,确保研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有据可依、富有成果,坚决杜绝“想当然”、“试试看”、“走过场”的作风,保证了整个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在项目启动伊始,便给航天工程公司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培养了扎实的工作作风。经过多年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目前,航天工程公司从业人员总数已发展至64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其中,88%的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员工平均年龄34岁;拥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为123人;拥有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各类注册执业专业资质人员145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81.4%,经过梳理,已初步形成了19类专业、49个专业方向、150个技术领域的学科结构。

五、坚持强化基础,提升综合能力

航天工程公司注重生产研发基础建设,筹建了北京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北京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兰州研发中心项目和粉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实验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产业基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航天工程公司的装备制造能力,破解了市场需求增长与制造能力不足的矛盾,抓住了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了经济规模快速扩大。

航天工程公司持续推进内部流程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投入使用了OA系统、ERP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了全公司流程仿真优化设计及三维数字化工程设计。这对于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现有的管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为加强规章制度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航天工程公司对内部制度进行了持续优化,涉及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外事管理、技术改进、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了相关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实施有效性,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执行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航天工程公司拥有可移动测控系统、滴管炉试验装置、探针测速系统、ASME压力容器设计软件和Phast+ 3D软件等各类研发试验软、硬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此外,为满足试验需求,航天工程公司还自主研发了业内首套气化炉液流试验台。该试验装置在研制过程中参考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发动机液流试验台的设计,借鉴了流阻试验相关标准,可用于烧嘴、气化炉、盘管等水介质设备的压力和流量试验。

六、挺进资本市场,多方寻求支持

由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资金长期依赖国家计划渠道,缺乏多元化的筹资体系,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要求。2010年5月,航天工程公司正式启动上市工作。其间,虽然由于上市相关政策不断变化,经历了2次IPO暂停、重启,航天工程公司仍全力推进上市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完成了上市相关的各项重要工作,终于在2015年1月28日实现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标,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航天工程公司身处能源行业,政策性强,受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大,成立伊始就站在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视角和行业高度来审视其发展方向和目标,所以自创立之初就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航天工程公司不仅得到了上级单位的支持,还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现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氮肥协会、北京市政府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航天工程公司的发展。

航天工程公司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和分配机制仍需改进

航天工程公司未来要实现战略转型,从设备的供应商转变为运营商,成为多元化的公司,需要改变目前的组织结构。此外,航天工程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原有的分配机制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目前,航天工程公司正在大力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以调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公司发展。

二、业务模式发展受限

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投资大幅下滑,工程项目数量大幅减少,对工程公司和装备制造行业造成了不利影响,航天工程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项目数量逐年减少。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航天工程公司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资本运作能力亟待加强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又有利于企业资本运作成功。航天工程公司于2015年上市,拥有了良好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的作用,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协调发展,以提升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项目谋划、资金运作、资产经营、资本运营为手段,创新经营机制,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四、国际市场有待开发

“十二五”时期,航天工程公司虽然在国内市场上拿到了多个订单,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却远远落后于壳牌气化炉等竞争对手。在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及时、快速的国际市场响应机制,以及更有效的国内市场营销机制。

结束语

航天工程公司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依托航天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的研发体系,具备强大的仿真分析和工程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了煤气化技术的系列化和标准化,较好地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转换。

二是煤种适用性得到了验证。三高煤及褐煤气化技术的成功使航天工程公司的产品取得了在煤气化技术领域最大的煤种适用范围。

三是航天工程公司自建有40000m2的产业化基地厂房,用于航天煤气化核心设备的生产、组装和调试。经过工程实践检验,产品质量性能优异,国产化率接近100%,可全面替代进口产品。

四是形成了行业内独有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包括仿真培训、开车服务、零库存服务,以及远程数据支持服务,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过往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航天工程公司将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气化技术开展持续创新,力争在重点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主要涉及以下研究方向:

一是优化气化装置的工艺性能,大幅提升“安、稳、长、满、优”关键指标,气化装置单台单次连续运行时间大于330天;实现气化装置全自动控制;逐步实现煤气化装置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高的碳转化率等。

二是围绕煤种开展系统性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煤质气化性能研究,开展运行数据库建设;开展石油焦、煤焦气化特性研究。

三是开展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研究,将3000t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优化完善,开展高压粉煤气化技术研究。

四是新型煤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在半废锅、全废锅技术,热解与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工业废物气化处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五是实施智能化控制和健康管理研究,在气化装置全自动智能控制及故障在线检测诊断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发展理念,不仅要提升自有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竞争力,也要体现公司发展绿色能源经济的使命及社会责任。因此,航天工程公司“十三五”时期,将力争成为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全球领跑者,以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内国际一流的综合服务商。

猜你喜欢

煤气化气化航天
新疆宜化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通过鉴定
生物质CO2/H2O共重整气化的热力学分析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新型旋风除尘器在秸秆热解气化设备上的应用
掺改性煤气化渣水泥新拌浆体与减水剂相容性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LNG空温式气化器传热性能预测
煤气化炉渣路面基层材料研究与应用
蚂蚁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