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交流的实施策略
2018-03-20陈小利
陈小利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111 )
引 言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一些问题,并形成一些知识建构。但是如何将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产生的思维的成果、解题的方法以及不解或疑问有效地显现,以求最大化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呢?实践证明,集体交流环节是学生提炼数学本质、形成知识体系、学会解题方法等的重要环节,对整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集体交流处理误区
集体交流是指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倾听、质疑、提问、互辩等活动,以及在教师的及时点拨、归纳总结和核心引领下,学会数学知识,形成知识技能[1]。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个环节的处理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重学生陈述,轻互质思辨;重知识提炼,轻评价反思等。
例如,下面这个例题,小兔和妈妈能一次把8堆萝卜运回家吗?(如图1所示)
图1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计较答案“能”或“不能”,最终必将导致集体交流的低效,学生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学习流于表面,没有深度,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就更别提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了。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2]。
二、培养习惯,为集体交流奠基
学习习惯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积极的意义。要使集体交流有效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在集体交流中,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因此,善于倾听是有效集体交流的重要保障。在进行集体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发言者先组织好班级纪律,再进行集体汇报,如可以引导发言者在发言前先用目光审视全班同学,确定所有同学都把目光集中于发言者身上,然后再说:“请大家关注我的发言!”或是“请你听我说”,发言完后还要引导发言者提问,如“请问大家对我的发言有什么疑问或补充?”这样交流前有效组织交流秩序,交流后及时提问,才能确保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第二,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习惯。例如,例题:现在由沙和水泥混合成一混凝土,如果增加10g沙后,水泥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g水泥后,水泥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混凝土中有沙多少g?水泥多少g?题中加10g沙,水泥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沙占40%,水泥是沙的60/40=1.5倍。在集体交流中,要注重培养发言者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习惯。例如,要求发言者用学过的数学语言叙述图意、说明解题思路、复述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等。此外,也要培养交流者有目标地对发言者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补充,在教学中坚持引导交流者从“夸奖、评价、补充、疑问、建议、总结”这六个方面与交流者进行互动。交流者应以“我要补充……”“我要建议……”等句式来与发言者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言模板,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可仿效的课堂交流用语,除此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可能角度。这样的习惯养成既能保证学生间的互动更加有效,又能使交流紧扣本节课的重点,数学味儿更浓。
第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上述例题中,再增加30g水泥,水泥占75%,沙占25%,水泥是沙的3倍,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g占1.5倍,也就是沙=30/1.5=20g。所以上述试题中,水泥=1.5×20=30g,沙=20-10=10g。在集体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结合他人的想法,开动脑筋,形成自己的见解。当发言者汇报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应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反馈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只有这样,生生交流互动才能一步步形成,而教师也能从生生间的交流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并及时实施有效教学。
第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集体交流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好问的好习惯。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教师要在交流中有意引导、激励学生。一旦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教师要大加表扬,树立标杆,发挥榜样的力量。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地养成质疑的习惯,这些正是教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
三、因势利导,为集体交流建模
有好的习惯奠基,还需建立长期有效的集体交流模式。集体交流模式的开展首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小组交流的成果进行汇报,汇报完之后由发言者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或互动交流。而教师在这里则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教师要结合生生间交流的内容和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对学生的互动交流掌舵,要时刻关注引领学生将交流的重点落实在本节课的重难点上。
其实,这对教师而言也是极大的考验,教师要在学生交流偏题时拨乱反正;在学生交流有误时引领学生冷静思考,发现真相;在学生一脸懵懂时,积极提示发言者换一种讲法。最后,教师除了要总结本节课重难点之外,还要结合本节课的集体交流做评价和指导。只有这样,集体交流才会有血、有肉,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生动有趣、主题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和学科品格才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及时评价,为集体交流助力
在集体交流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从音量大小是否合适、语速快慢与否、表达是否自信大胆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发言者的内容进行评价,如可以评价发言者的发言是否有条理、重难点是否凸出等。而教师评价则应重点评价有创造性思维的发言、敢于提问质疑的发言、能够准确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的发言、解释数学本质的发言以及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言,甚至是孩子的错误资源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集体交流就是变模糊混沌于清澈透明的重要时刻。只有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课堂才会真实有效。
评价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颗颗点燃希望的种子,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正确、客观、积极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而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展开教学,这样的集体交流才会更加有效。
结 语
总之,集体交流是数学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可以说是整节课的精髓。教师只有抓好集体交流这个主阵地,学生的知识重难点才能得到落实,易错点才能得到解决,学生的各项品格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教学效率才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