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研究

2018-03-19周妍彤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脑卒中

周妍彤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抽取院内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均达有效及以上效果,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干预效果不理想,转其他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技能、一般情况、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对比差异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復阶段中,给予专业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需要进行一个阶段的功能恢复,基于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早期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包括辅助被动训练与按摩等,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得以早日恢复[1]。在本次研究中,为对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加以证实,特对院内90例脑卒中患者展开对比调查,观察不同干预方案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院内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开展对比研究,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48岁~73岁,平均年龄(62.35±10.04)岁;脑梗塞患者37例,脑出血患者8例。观察组45例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49岁~74岁,平均年龄(62.47±10.26)岁;脑梗塞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超过一个月的偏瘫病程。排除标准:治疗后回家调理者;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经对比,各组在年龄与基础病症等基础情况上并无明显差异,符合对比研究选样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组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同时给予脑血液循环药理治疗,对患者给予必要健康教育及运动康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组内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干预,具体如下:

1.2.2.1 早期体位与肢体辅助运动

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72h实施康复治疗,运动干预依据脑卒中功能障碍特征,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初期阶段中,辅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取侧卧、半侧卧体位,卧向健侧,避免患侧上肢与肩关节牵拉而受到损伤;维持患者良好肢位,促使患肢处于功能位,上肢多伸展,下肢多屈曲,避免关节挛缩与变形等情况的发生。早期体位与肢体辅助运动每天进行2-3次,单次时间控制在lOmin之内,并在辅助运动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积极询问患者感知变化情况,若患者在运动过程出现肢体不适感,则及时停止,避免过度运动而导致患侧受压过度,影响功能恢复[2]。

1.2.2.2 患侧肢体与踝关节等被动练习

针对患者的患肢各关节实施被动运动方案,初期活动以轻微为原则,活动力度与时间逐渐增长,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腕伸与踝关节背伸进行牵张练习;健侧与患侧翻身训练与大桥训练同步进行。在此阶段中各项练习活动每日进行1次,单次时间控制再20min之内。

1.2.2.3 坐位与步态训练

在非治疗时间中辅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将床头抬高300左右,每次训练时间以患者能够接受程度为准,在患者承受时间超过3 0min后,床头可升高100直到升高900,在患者可承受锻炼时间不断增长后,可进行床边健侧与患侧坐起及平衡锻炼;在患者可自行坐起后,进行坐站与站立平衡训练,初期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后期患者可借助于辅助道具独立完成训练。

1.2.2.4 日常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训练中,可选择自行穿脱衣服、进餐、洗浴、拧毛巾等活动;辅助给予电疗干预,具体涉及到低频脉冲电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等,若观察患者无明显收缩情况可选择低频脉冲电刺激,若患者出现主动收缩可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每日进行1次,单次时间控制再30-40min,电疗每天进行1次,单次时间控制再2 0min左右。

1.2.2.5 高压氧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O.lMpa氧气,在高压氧舱中取坐位或卧位下吸氧3 0min,在休息lOmin后继续吸氧30min,每日进行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后2个月的整体干预效果、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

在整体干预效果方面,观察组45例患者均达有效及以上效果,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干预效果不理想,转其他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86.67%,组间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对比

在运动康复相关指数方面,干预前,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上进行对比并无明显差异,经不同干预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在生活质量方面,经不同干预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技能、一般情况、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神经受到损伤,加之治疗周期较长,在原发病得以治愈后,需要一个较长的康复时间,在此过程中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例。在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中,是否早期接受康复锻炼、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积极性、康复锻炼合理性等均会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造成影响,为此,专业的康复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研究结果上分析,未加强康复治疗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3.37%,而加强康复治疗一组患者总有效率则达到100.00%,充分证实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中实施专业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康复效果。从患者运动功能指数上分析,实施不同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中加强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生活质量上分析,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此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经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信心,由此间接影响到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中,给予专业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琼,贺鹭,李丹等.脑卒中患者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05 (21):487.

[2]麦嘉颖.电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06 (13):68.

[3]徐冬艳,田茹锦,刘珏等.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研究[J].康复学报,2018,06 (02):47.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脑卒中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