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能量动画片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8-03-19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画儿童

姜 皖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韩国中央大学 美术学院,首尔 151-742)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商品的价格和利润上涨,人们的社会生活压力陡增,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生活压力大,农耕种植已无法满足生活需求,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遗留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成长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空间限制的问题,都是现如今社会发展中需要人们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1]。正能量动画片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动画艺术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借助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提取创造而成的动画角色,通过电视、影院、网络等媒体播放平台,在诉诸于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传达创作者的世界观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传递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美的表达,以满足观众的情感诉求和思想寄托,与观众神魂相交,弥补精神世界的空缺。动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类的思想世界作出补充和扩展、对情感世界作出洗涤和升华。动画片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忠实伙伴”,是儿童的情感需求,也是模仿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充满娱乐性、极具审美价值、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动画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能够有效帮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

1 调研的区域与目的

1.1 皖北地区状况

2016年,据民政部统计,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70万以上[2]。安徽皖北地区属于我国中部地区,以发展传统资源为主,面积占全省的28%,人口却占全省的44.6%。在新经济常态下,这些传统资源优势正在持续弱化,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村家庭为了改变贫穷现状,提高生活质量,只能背井离乡,纷纷外出务工。本次调查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蒙城仁和路小学为调查对象。

1.2 调研的目的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振臂高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独特的思想特征、个性特征,在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时,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和健康成长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观看动画片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应杜绝情节低俗、色情暴力等负能量动画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侵蚀。动画公司、广电中心有责任向农村留守儿童传播正能量动画片,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帮助留守儿童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三观”。

2 调查内容和意义

2.1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村儿童的生活基本信息。根据调查对象的性别、父母外出务工状况、现阶段居住成员等信息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据的比例状况。第二部分:调查儿童观看动画片实际状况及动画类别。通过观看动画片的频率、时长、渠道方式、喜欢什么类别动画片、角色风格类型、观看动画片获取知识情况、观看动画片时监护人的干预情况、引导情况等内容反映农村留守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实际状况。第三部分:调查儿童内心情感需求。通过调查观看动画片中遇到的情境、剧情类别、角色类型等内容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对情感的需求状况。第四部分:调查农村儿童观看动画片言行模仿状况。通过调查观看动画片中的行为方式、语言模式、兴趣爱好等内容反映农村留守儿童观看动画片后的模仿状况。第五部分:主观问答题。喜欢观看哪一部动画片?为什么喜欢?同一部动画片中哪个角色较为熟悉?能不能感受到动画片中角色情绪?通过这些问题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对观看动画片后的感触状况。

2.2 调查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正能量动画片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各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儿童中占有重要比重,是未来建设祖国不可忽视的力量。动画片是留守儿童的重要伙伴,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小朋友的心理认知积累。正能量动画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孩子性格,为小朋友正确处理生活矛盾指引道路,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尽可能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 动画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概述

调查报告实发148份,实收148份。调研结果显示,其中73份为留守儿童,75份为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据总调查问卷的数量比例为49.3%。100%的留守儿童都观看过动画片,观看时间从1年到5年以上不等。79.1%的留守儿童认为通过观看动画片或多或少能学到知识;15.9%的留守儿童表示通过观看动画片不能获得知识;5%的留守儿童认为通过观看动画片不知道能否学到知识。动画片中的情节行为对98.6%留守儿童都存在影响,90%的留守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存在监护人不在现场引导的情况。

动画片是媒介产品,属于大众媒介传播途径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娱乐的桥梁。大众文化传播对儿童心理影响效果有可能是显著突出的,也有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出以下几点。

3.1 动画片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伙伴”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和动画片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伙”蕴含共同之意,“伴”蕴含陪伴之意。由于电视及网络平台大范围普及,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丰富,加之又缺乏监护人看管,从而和动画片产生消遣娱乐及情感需求的“伙伴”关系。调查数据显示,100%的留守儿童都观看动画片,且观看年时为1年到5年以上不等,90%以上通过电视平台获取,随着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使用电脑、手机及去电影院观看的数据也在不断攀升。

3.2 动画片有助于对农村留守儿童智力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受后天条件制约,了解新鲜事物的机会少、途径少。动画片情节、逻辑简单易懂,逻辑思维框架符合年龄阶段接受范围,故事内容充满了传说、幻想、神话等神秘色彩,不仅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思维认知,也能满足其想象力发展的空间。动画中的人物角色设计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经过提炼后拥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符号,具有概括性、夸张性、象征性的特点,能够起到锻炼孩子记忆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作用[3]。斑驳陆离的颜色设计,在吸引孩子的感官注意力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促进孩子观察力和应变力的成长。在探究正能量动画片对孩子影响时,它对留守儿童智力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问卷中显示,观看《大耳朵图图》的留守儿童,能够受到动画片里的图图影响,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超强的想象力,对生活很乐观。而收看《秦时明月》的留守儿童会很崇拜懂得机关、富有创造能力的荆天明。

3.3 动画片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父母长年不在孩子身边,无法做出及时的指导和引导教育,单靠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意志力薄弱、心智不够成熟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氛围熏染,抵制不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从而沾染不良习惯。此时向儿童传递具有正能量类型的动画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掌握孩子对动画片中正面角色的崇拜心理,潜移默化中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问卷显示,观看《中华德育故事》的留守儿童能学到传统文化礼仪、尊敬长辈、争做诚实的好孩子;从《熊出没》中学到熊大熊二保护环境的热情,不向恶势力低头,积极反抗的态度;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向大头儿子学习听父母的话、早起刷牙、饭前洗手、按时睡觉、就餐同家人一起入座、帮助家长做一些小事情。

3.4 动画片让留守儿童建立起区分真善美标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独立的区分能力,以至于对待人或事的认知都比较感性,无法做到脱离表象,作出深刻的理性判断。动画片中色彩丰富的场景、惩恶扬善的角色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当孩子们讲到那些诸如“哪吒”“小龙女”等正面人物时会兴高采烈、情绪激昂;而说到“石矶娘娘”“申公豹”时会明显表现出对这一角色的厌恶。不难看出受动画片的影响,孩子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辨别“善”“恶”“美”“丑”的标准。正能量动画片传递给农村留守儿童的不仅仅是娱乐性,还能提升他们对待人与事的理性认识,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在成长的阶段塑造了基本的善恶观念。

3.5 动画片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交往

农村留守儿童有一部分抵触与群体交流,一部分甚至找不到正确有效的交流方式。正能量动画片能让儿童学会怎么与伙伴友好相处,怎么去克服胆怯自卑性格,怎么去乐于助人,怎么同伙伴团结协作,学会善良勇敢,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4]。在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 儿童能在认识理解动画的内容、得到精神层面的需求时,也能下意识把从虚拟世界中学习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之中。问卷显示观看《海绵宝宝》的留守儿童觉得海绵宝宝对身边的朋友很友好、很慷慨大方、很值得朋友信赖。观看《哆啦A梦》动画片时觉得机器猫乐于助人,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出现。

3.6 动画片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提升

农村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述能力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弱。问卷显示,造成留守儿童语言表述能力弱的原因主要是长期情感缺失、隔代溺爱放纵。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留守儿童容易养成性格胆怯不自信,造成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和模仿,作为留守儿童最重要的伙伴之一——动画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留守儿童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农村,无论是家庭中或课堂上,言语上的交流方式均以方言为主。以动画片《西游记》为例,动画片中的配音生动风趣,言语简练而又幽默,语速快中有、慢中有快,语调中的停顿、重音、升降准确而又掺和奶声奶气的语气,非常迎合儿童成长阶段的需要及发展特点。让处于“休眠状态”中的普通话重新获得苏醒,让儿童表达能力更加富有活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将来踏入社会中在言语交流上获取自信。

3.7 动画片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感受艺术熏陶

农村留守儿童对艺术领域的理解比较肤浅。艺术熏陶强调的是艺术的感染力,长期生活在艺术氛围里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5]。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是生命的帝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圈子狭窄,艺术交流基本为零,接受艺术熏陶的渠道少、机会小。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学、艺术学、哲学、结构学、动力学、视听语言、绘画、雕刻、声音、调色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观看动画片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感受艺术、领悟艺术、接受艺术的主要方式之一。农村留守儿童在动画片长期陪伴下,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启迪,促进了他们对艺术领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的开发。所以,我们要善用动画片的艺术特性培养留守儿童的艺术兴趣,增强留守儿童的审美能力,选择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形象性、简明性、天真性等表现形式的动画片,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方面的健康成长。

4 观看动画片存在的弊端影响

从马克思理论可以得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和观察事物也要具有辩证的精神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动画作为留守儿童的“虚拟朋友”,同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长期并长时间观看动画片的留守儿童,脾气会相对暴躁、自我约束力能力较差,这充分显现了长期观看动画片的弊端。一方面,长年观看且时间持久有害于健康成长。表现一,就餐时间不入桌;表现二,休息时间不入睡;表现三,视力疲惫不休息。另一方面,长期观看且监护人没有做到正确引导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表现一,人际交往言语粗俗。表现二,思维方式我行我素。表现三,行为方式血腥暴力。表现四,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表现五,动画中情节设计得不够合理,缺乏危险信息示警,如模仿灰太狼用火煮小羊的桥段,造成全国范围内几起火烧儿童的案例;模仿动画片《熊出没》,用斧头将两根手指砍伤案例;乌鲁木齐5岁女孩模仿动画片,撑伞从11楼跳下摔伤案例等。对于剧情设计有缺陷的片子,希望广电中心严格把控,不能让沉痛的历史教训再次发生。调查报告显示,监护人规定一定时间范围内观看动画片的留守儿童普遍比长时间观看动画片的留守儿童更加积极健康,这充分体现了监管儿童观看动画时间的重要性[6]。

5 动画片向留守儿童传播正能量的必要性

儿童喜爱看动画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快乐,因此,动画片需要通过故事情节、画面色彩、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向儿童传递快乐。具有正能量的动画艺术作品,能以它独具一格的艺术样式充分满足儿童的猎奇心理,让儿童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获取新的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弥补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缺失,达到帮助孩子养成积极性格和正确“三观”的目的。留守儿童的鲜明特质之一就在于缺少来自于父母、社会、学校的关爱和及时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接受正能量动画片的陶冶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国产电视动画片《孔子》《九色鹿》《葫芦娃》《酷巴熊》弘扬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及国外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鼓励孩童的勇敢、智慧;国外电视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宠物小精灵》《大红狗克里弗系列》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团结合作精神及语言学习能力等。

作为当代中国动画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创造出积极阳光的动画作品,为儿童在成长时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要盲目追求作品的数量及时长,而忽略了动画片作为儿童成长期间传播娱乐及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6 结语

动画片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忠实伙伴,既是儿童的情感需求,也是模仿学习、获取知识的对象之一。正视正能量动画片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能力,通过分级制,妥善处理好动画片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提高动画制作人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同时,家长、广电、媒体、学校、动画制作公司等个体机构部门,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避免血腥暴力、言语粗俗、情节庸俗、画面不雅、剧情恐怖、低俗外来文化等侵蚀孩子的心理健康,弘扬正能量动画片,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视点[J].河池学院学报,2013(6):53-55.

[2] 中国新闻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安徽留守儿童数量超70万[EB/OL]. (2017-05-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1119882721.htm.

[3] 李祥,韦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4):131-136.

[4] 石净波.数字媒体环境下国产电视动画的审美特征与发展策略[J].中国电视,2017(6):105-108.

[5] 孔成. 电视镜头语言的艺术特色解析[J].中国电视,2016(11):109-112.

[6] 陈昭晖.中国电视动画政策转型之痛[J].东南传播,2014(11):68-69.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画儿童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