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套管法治疗颈胃局灶坏死3例

2018-03-19袁俊强袁卫东童继春吴奇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胃壁瘘口换药

袁俊强, 袁卫东, 王 勇, 童继春, 吴奇勇, 张 明, 张 科, 袁 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比例约23.9/10 000[1]。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颈胃坏死多发生在术后4~8 d,多在患者进食流质饮食后发现,常表现为高热,血象急剧增高,颈部皮肤发红肿胀,甚至部分患者还伴有明显胸闷、气急及氧合下降情况[2]。自2014年8月,作者采用颈部双套管负压吸引结合胃管、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患者共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患者男3例,年龄67~73岁,平均69.3岁; 手术行左颈、右胸、上腹三切口1例,左胸左颈2例,病理均为鱗状细胞癌。术后颈部切口敞开时间: 4 d者1例,6 d者2例,经颈部原手术切口敞开清创换药确诊颈胃坏死,坏死胃壁组织颜色苍白,有特殊的腐败臭味,食管与胃缺损口较大,漏出物量多。颈部切口炎症反应重,因引流及时,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3例患者发现颈部异常后均开放颈部伤口,清除切口及颈部吻合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及污染物,手工制作双套管,使用20号胸管剪侧孔,沿食管床路径插过瘘口,进入纵隔,缝合固定于胸壁; 内部使用吸痰管,外接中心负压吸引; 采用普通输液皮条作为冲洗管,与吸痰管平行,用丝线与吸痰管缝扎固定,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堵管; 下方伤口使用缝线简单缝合固定。同时,胃管接胃肠减压,营养管持续肠内营养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消炎、抑酸等治疗,待体温稳定、血象正常后,每3 d退胸管2 cm, 观察体温及引流情况,待患者情况平稳后行胃镜检查及碘油造影,观察瘘口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 1例双套管引流后8周行食管造影示食管-胃连续性良好,无造影剂外溢,顺利拔除套管; 2例放置双套管12周后顺利拔除。本组患者1~3个月每月复查胃镜,2例胃镜顺利通过,无明显狭窄; 1例狹窄,胃镜扩张3次后好转。

2 讨 论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3]。目前,食管癌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4]。

颈胃坏死诊断: 以往对颈胃坏死认识不足,常简单按吻合口瘘处理[5]。颈胃坏死应与吻合口瘘相鉴別。颈胃坏死多发生在术后4~8 d, 颈部切口敞开后有坏死胃壁,坏死部分失去活性,颜色灰暗,有坏死组织的特殊腐败腥臭味,瘘口较大,漏出物量多; 吻合口漏的瘘口小,漏口边缘胃组织血运良好,瘘出物量较少,无臭味。

颈胃坏死的原因: ① 胃游离过程中操作导致胃壁局部捻挫伤; ② 分离结扎时距离胃网膜右动脉太近,诱发血管痉挛,甚至血栓形成; ③ 胃壁血管漏扎形成胃壁血肿,影响血供; ④ 胃上提过高,张力过大,血管血流减少; ⑤ 胸廓入口过小,挤压胃底致胃壁坏死; ⑥ 术后胸胃胀,增加颈胃和幽门部的张力; ⑦ 咳嗽、呃逆频繁,使颈部肌肉收缩,挤压胃底和胸廓伤口,成为颈胃坏死的间接原因。

颈胃局灶坏死的治疗: 控制瘘口继发感染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引流,以前常规处理吻合口瘘及胃壁坏死使用开放引流,纱布换药充填伤口的办法,容易导致消化液积聚,瘘口浸泡在消化液及唾液中,不利于伤口的愈合[6]。目前本院主要采用简易双套管接低负压吸引配合胃管内引流、营养管提供肠内营养治疗颈部吻合口瘘及胃壁坏死穿孔。颈部双套管引流治疗颈胃坏死方法简便,可在瘘口上下的食管黏膜和胃黏膜之间提供一个支持物,且持续负压引流,使唾液、胃内容物等大部分经双套管引出,能明显减轻颈部伤口污染,且减少换药次数,方便颈部伤口护理,加速颈部切口的愈合。李桂珍等[7]认为在瘘口区放置引流管行低负压吸引,可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吻合口愈合。有研究[8]表明封闭式负压吸引能刺激肉芽生长,缩短治愈时间,但直接负压吸引,容易造成管壁堵塞,造成引流不畅,且颈部吻合口周围血管多,负压管直接吸引血管壁,可能造成出血。作者采用的双套管优点: ① 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大幅减少换药次数; ② 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吸引引流,且持续冲洗瘘口,减轻了消化液的腐蚀,最大限度地吸引干净瘘口周围污染物; ③ 双套管在负压吸引和组织之间有间隙,负压管不直接接触血管壁,减少出血风险; ④ 套管多个侧孔,当有液体流出时经侧孔进入套管被负压吸引出,而脱落坏死组织则不易进入侧孔,进而堵塞吸引管; ⑤ 双套管下段刚开始放置在瘘口下方,防止瘘口内容物下行,引发纵隔感染。

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注意事项: ① 双套管需定期取出清洗,清除管壁上的污染物及坏死组织; ② 吸引管堵塞时,需停止冲洗,清洗吸引管,必要时更换吸引管; ③ 双套管必须放置到瘘口周围,保证充分引流; ④ 待患者体温稳定,血象回复正常,吸引装置内无坏死组织或脓性内容物,可每3 d拔出2 cm, 观察有无发热、胸闷气急情况,排除纵隔感染,如无明显异常,可继续缓慢拔出双套管,拔出至吻合口附近时无明显引流,行碘油造影,无明显造影剂外溢时,拔除双套管,改纱条引流并换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猜你喜欢

胃壁瘘口换药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胃壁增厚的CT研究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