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草原鼠害危害及防治对策
2018-03-19
(青海省大通县草原管理站, 青海 大通 810101)
1 自然概况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地处北纬36°43'~37°23',东径100°51'~101°56',地形地貌复杂,内陆高原性气候特点显著,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16.66万hm²,草场类型主要以山地干草原和高山草甸类为主,草场平均可食草产量3869.35kg/hm2[1]。
2 危害现状
2.1 种类
据调查统计,大通地区草原鼠害种类主要为高原鼢鼠(Mgospalax baileg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俗称“瞎老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是典型的独具性动物。雄鼠最大体重可达490.0g,平均体重267.4g,平均体长197.1cm。高原鼢鼠终年生活在黑暗的洞道中,不冬眠,在巢内贮粮越冬;高原鼠兔属兔形目鼠兔科,终生营家族式生活,穴居,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多栖息在海拔3100~5100m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地区,喜欢选择滩地、缓坡等植被低矮的开阔环境。其身材浑圆,没有尾巴,体色灰褐色,体重可达178g,体长120~190mm。每个巢区的家族成员平均为2.7只,最多4只[2]。
2.2 发生面积
高原鼢鼠发生面积10.02hm2,危害面积8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7.9%,高原鼠兔发生面积5.59hm2,危害面积2.67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6%。
2.3 地域分布及危害程度
2.3.1 高原鼢鼠
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4200m的草原上,在大通县的六大草场均有分布,宝库草场、青林山岔草场、桦林瓜拉草场、向化达坂草场尤为严重。高原鼢鼠每公顷新鲜土丘215个,最高达307个/hm²。每公顷有高原鼢鼠45只,年损失牧草3×104kg(鼢鼠按375kg/hm2计)。
2017年大通县草地鼠害分布及密度表
2.3.2 高原鼠兔
生活在海拔2400~4300m的草原上,主要分布在宝库草场的热水、哈什金、大南沟、巴音沟,青林山岔草场的黄花滩、西陵大湾、1~6道沟、阿石登、达坂。危害区平均每公顷有效洞口183.3个,最高达266.7个/hm2。年损失牧草2.4×104kg(鼠兔按900kg/hm2计)。
3 讨论
大通地区主要草原鼠害种类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在宝库草场的大南沟、热水、哈什金和青林山岔草场的西陵大湾、二道沟、黄花滩、达坂、阿石登2种鼠害混合发生[3]。鼢鼠危害面积8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7.9%,是大通地区草场的主要害鼠;高原鼠兔危害面积2.67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6%。
大通地区草原鼠害危害相当严重,高原鼢鼠尤其猖獗,主要原因为:一是长期以来,草原、农田、森林的鼠害分区而治,各防各治,互不联系,在农牧交错地带、农林交错地带尤其严重。二是草场虽然承包到村,但是放牧员管理草场、保护草场的观念从根本上没有转变,自觉防鼠意识淡薄。三是草原综合治理力度不够,只片面地、单纯地追求捕鼠,没有与人工种草、补播封育等草原保护和改良措施结合起来,防效成果巩固难度大。
4 防治对策
加强鼠害的危害情况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提高科学防治水平。要全面掌握害鼠在一定空间的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了解害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预测其数量对适时、准确防治害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测报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测报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对测报人员进行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
农牧、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对草场、林地、农田交错地带进行联合防治,实行统防统治。同时,把防治、扫残、防效巩固和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依靠群众防治鼠害,在群众中掀起防鼠热潮,使群众自觉扫残,防治结束后,将弓箭发放给防治区域的放牧员保管,以便于及时防治,做到不留死角,防治一片,巩固一片。
加强综合治理,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控制鼠害的发生和发展,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要与建立围栏草场,人工种草、补播封育等草原保护和改良措施结合起来。
[1]韩金花.门源县高原鼠兔的危害现状与防治建议[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0(01):17-18.
[2]张兴禄,李广.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J].草业科学,2015,32(05):816-822.
[3]张宏利,卜书海,韩崇选,等.鼠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