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奶牛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

2018-03-18闫振贵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胡莉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南朱书峰波苏山东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枣庄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虫体球虫

赵 晶 魏 凯 闫振贵 彭 军 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胡莉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山东 济南)闫 川 朱书峰 司 波苏 坡(山东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枣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条件下的奶牛养殖业在追求快速、效益、经济的前提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疾病多发是奶牛养殖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尤其是像球虫病这类隐性感染的消耗性疾病容易让养殖企业忽视或者错诊为一般病症,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将损失严重。因而了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特点,提高对其防控水平有重要意义。

1 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在规模化奶牛场中,奶牛的饲养管理由专人制定管理计划,日粮和草料是按标准配制和使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奶牛定期的清洁;牛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等因素使一些需要中间宿主传播的寄生虫缺少了中间宿主的环节,使得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1.2 无明显的季节性

现代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了提高奶牛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产奶数量和品质等经济效益,将牛舍内的温度、湿度等维持在最适合,四季都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为奶牛场内寄生虫的生长、繁殖、传播造就了有利条件。因此防制寄生虫病的工作需要由感染强度决定而不是按常规在春秋两季进行。

1.3 呈现慢性和隐性经过

广泛传播的寄生虫病多呈慢性经过,或许呈轻微或缺少临床症状,大多数只呈现带虫现象[1]。一般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致使奶牛死亡或极度消瘦,或仅仅引起繁殖率下降、肉奶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抵抗力下降的隐性经过,这也是导致规模化养殖场(户)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2 奶牛常见的寄生虫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2.1 奶牛球虫病

奶牛球虫病由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或等孢属球虫引起,是一种奶牛常见的寄生虫病。

2.1.1 病原特征 牛球虫有11种(国内),其中致病力最强的为邱氏、奥博及牛艾美耳球虫,且以邱氏和牛艾美耳球虫最为常见。邱氏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寄生于整个大肠和小肠,可引起血痢;卵囊为亚球形或卵圆形,光滑,大小为18μm×15μm。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较强,寄生于小肠和大肠;卵囊卵圆形,光滑,大小为(27~29)μm×(20~21)μm。奥博艾美耳球虫致病力中等,寄生的部位是小肠中部和后1/3处;卵囊细长,呈卵圆形,通常光滑,大小为(36~41)μm×(22~26)μm。牛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分为3个阶段,即繁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阶段[2]。

2.1.2 流行特点 此病春、夏、秋三季多发,多雨、潮湿、低洼、阳光不充足、卫生条件差的牛舍,都容易使牛感染球虫。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两岁内的犊牛发病率较高,患病严重,成年牛多呈带虫散播病原的状态。而在规模化奶牛场,四季温湿度、空气以及卫生环境没有明显的变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需要放牧也是被处理过的牧场。这样使得奶牛的球虫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1.3 致病作用和症状(1)球虫繁殖体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繁殖,破坏肠黏膜,且在肠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造成溃疡和出血。随着病程发展,营造出有益于腐败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腐败细菌产生的肠毒素和肠道中的其他有毒物被机体吸收后,导致全身中毒,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的机能失调。(2)此病潜伏期为15~23d,长时可达1个多月。急性型病期一般为10~15d,特殊情况下有在发病后1~2d内引起犊牛死亡的。病程初期奶牛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消瘦,体温略高或正常,下痢,产奶量减少。约一周后,体温可达40~41.5℃,食欲逐步减退甚至废绝,排带血粪便。后期的粪便为黑色,或全部便血,甚至肛门哆开,排粪失禁,体温降为35~36℃,病牛严重贫血、衰弱。慢性型的病牛通常在发病后3~6d逐步好转,但下痢和贫血症状仍然存在,数月后因极度消瘦、贫血而死亡。

2.1.4 诊断 临床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也可做肠黏膜抹片,观察虫卵)进行诊断。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是血痢、粪便恶臭、剖检时直肠有特殊出血性炎症和溃疡。此应与大肠杆菌病作鉴别诊断,奶牛球虫病多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犊牛;奶牛大肠杆菌病多发于出生后几日内的犊牛,病变特征之一是脾脏肿大。

2.1.5 治疗与预防(1)治疗:①氨丙啉,20~25mg/kg,1次/d口服,连用5~6d为一个疗程,可抑制球虫病的繁殖和发育,并有促进增长和饲料转化的效果[3];①磺胺类可减轻症状,抑制球虫病的恶化;③球痢灵,25~50mg/kg,混于饲料一起喂给,连用一周;④对症治疗,在使用球虫药的同时结合止泻、强心、补液等对症方法,隔离治疗病奶牛,贫血严重时考虑输血等。(2)预防:可采用生物安全措施,消毒、杀虫、环境控制等。同时配合药物预防:氨丙啉,5mg/kg,混于饲料一起喂给,连用21d。常山酮预防效果好,但国内尚无此类产品。在这里要着重说明一点,如若主要的产品是乳制品,一定在治疗和预防的用药时,注意药物使用后奶牛的停奶期,以免对乳制品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2.2 奶牛疥螨病

奶牛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虫在其体表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寄生虫病。此病也称为疥廯,牛癞等。

2.2.1 病原特征 疥螨,浅黄色龟形,背部隆起,腹部扁平。雌虫(330~450)μm×(250~350)μm,雄虫(200~230)μm×(140~190)μm。腹面有4对粗短的肢,雌虫腹面有2个生殖孔。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的支条,足上有吸盘呈钟形。雄虫的吸盘在第1、2、4对肢的末端,第3对肢末端有长刚毛。而雌虫的吸盘在第1、2对肢的末端,长刚毛在第3、4对肢末端。

2.2.2 流行特点 此病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很高,疥螨在宿主体外的存活时间的长短,会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强度等多种因素而不同,且差异显著。通常,多发在冬季和秋末春初,因为这些时间段阳光照射不足,家畜毛茂密且长,特别在牛舍潮湿,奶牛卫生未达标,皮肤表面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疥螨活跃。在规模化奶牛场此病的季节性就没有上述这么明显,有时候也会被工作人员认为是一般病症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病情恶化,造成较大的损失。

2.2.3 致病作用和症状 初期易发生在奶牛面部、颈部、背部、尾根或其他被毛短的地方,表现为不规则的丘疹样病变,剧痒[4]。之所以发生剧痒是因为螨的体表长有很多刺、毛和鳞片,同时能由口器分泌毒素。后期呈现脱毛、结痂、皮肤变厚、失去弹性,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其原因是虫体的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使皮肤发生炎性浸润并伴有液体渗出。由于患部奇痒且呈蔓延趋势,病牛的生活状态与情绪受影响,食欲逐步减退,生长发育缓慢,产奶量下降。如若不及时救治,患病牛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生理机受到损害,开始消瘦,虚弱,而幼牛感染后往往引起死亡,损失惨重。因此做好奶牛疥癣病的综合防控十分重要[5]。

2.2.4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剧痒、患部皮肤的变化等明显症状的奶牛,确诊不难。但是,因为规模化条件下的养殖场,使有些特征性的条件如发病季节等不再成为确诊的依据,因此,尽量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方法可选择以下的步骤:用刀刮取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交界处的痂皮或皮屑,直至皮肤轻微出血,取最后刮下的皮屑滴加少量的甘油水溶液或液体石蜡,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活虫体。接着将刮取的皮屑放试管中,加5%~10%NaOH溶液,沉淀2h,或者煮沸数分钟,然后用离心机按2000r/min离心5min,取沉渣镜检,检查虫体[6]。

2.2.5 治疗与预防(1)治疗:①药浴或喷洒疗法。0.1%~0.2%除癞灵,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连续喷7~10d。同时用除癞灵喷洒牛舍地面、牛栏及附近地设施,以消灭散落的虫体。②0.2%伊维菌素预混剂,每吨饲料添加3kg,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d。③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1%伊维菌素或1%阿维菌素注射液,剂量为0.3ml/kg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只能皮下注射并且成年母牛禁用。治疗慢病的药物,大多数对螨的幼虫卵没有消灭作用。因此,对病奶牛治疗须进行2~3次(每次间隔5~7d),以便杀死新孵出的幼虫。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弃奶期的问题,此外,治疗疥螨病的药物有许多,注意交叉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2)预防:养殖场奶牛舍要宽敞、干燥、透气、通风良好、不要过于密集的饲养。饲养员要时常注意奶牛群中有无发痒、掉毛现象,及时挑出可疑病患,隔离饲养,快速查找原因,发现患病奶牛及时隔离治疗,已无经济价值的可以给予淘汰。另外,工作上不注意,此病也可由工作人员传播病原,因此,工作人员在注重养殖场环境的同时也要防止因自身疏忽而使奶牛染病。

2.3 奶牛皮蝇蛆病

奶牛皮蝇蛆病是一种皮肤寄生虫病,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幼虫,寄生于奶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3.1 病原特征 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形态相似,成蝇似蜜蜂,大小在13~15mm。牛皮蝇的腹部绒毛是橙、白、黑色相间的花纹,胸部颜色是前后端淡黄,中间黑色。蚊皮蝇腹部颜色为灰白、黑、橙黄相间的花纹,胸部全部是淡黄色或灰白色,胸背部有灰白色的绒毛和4条光亮的黑色条纹,纹上无毛,极为清晰。卵呈长圆形,淡黄白色,(0.76~0.8)mm×(0.22~0.29)mm[7]。两者都是完全变态,成虫口器退化,不采食,不叮咬动物。

2.3.2 流行特点 一般情况下春季和夏季常发,在规模化奶牛场内无明显季节动态。如若生存环境合适,且奶牛体内存在着病原则可以生长发育感染牛群。该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成虫经由血液途径造成传播,而这种传播方式又可分成虫对奶牛的传播以及奶牛之间的传播。通常情况下,牛皮蝇对奶牛传播病毒后,病毒可轻易的通过空气传播使其他奶牛感染,这种传播方式会对养殖场的奶牛群造成危害,且危害严重。另一种是比较少见的,皮蝇通过寄生的方式造成传播,危害仍严重[8]。两种皮蝇的繁殖能力极强,每年春秋季节开始排卵,蚊皮蝇在4~6月份,牛皮蝇在5~8月份。

2.3.3 致病作用和症状(1)产卵骚扰(约1%的死亡率):牛皮蝇飞翔产卵,引起奶牛极度惊恐不安、踢、狂跑等,易造成摔伤。奶牛神经紧张,采食休息不好,流产,窝死等。(2)机械损伤:幼虫可钻入钻出皮肤、在食道粘膜下寄生、在皮下组织中移行(在背部进行触摸可摸到隆起)等引起组织损伤、肿胀、发炎从而引发相应皮肤瘙痒、蜂窝组织炎、穿孔,神经萎靡等。若第三期幼虫在牛背部造成穿孔严重的话,会影响皮革质量,使皮张利用价值降低30%~50%。(3)掠夺营养:奶牛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贫血、产奶量下降。(4)毒素作用:幼虫分泌毒素,在奶牛体内造成感染,发生贫血和肌肉稀血症。

2.3.4 诊断 个体诊断根据三期幼虫寄生的时间和部位在牛背造成的肿瘤初步判断,也可在食道等部位解剖发现虫体,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对群体进行诊断[8]。

2.3.5 治疗与预防(1)治疗:因此病原的生长史长达1年,生长经过为完全变态,在12月到第二年的3月期间,如若在食道或脊椎中幼虫死亡会引起相应的严重反应,所以这段时间不宜用药。①杀灭体内幼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系列药品,按有效成分注射或者口服0.2mg/kg。同时配合用药:防治疥癣病等寄生虫病的药物,在每年10月份开始进行药物驱虫,以后每间隔20~25d使用1次药物,连续使用3次;倍硫磷浇泼液,按每0.1ml/kg剂量,沿奶牛背部中线按前后顺序浇泼。①灭蝇:每年6~9月份,对奶牛场的设备工具,运动场,奶牛舍用灭蝇剂喷雾来消灭成蝇;1%~2%敌百虫喷洒奶牛体表,每隔10d进行1次。③清除虫体:如果已发生穿孔,可直接从孔中用镊子取出虫体,也可先杀后取。因幼虫成熟时间不同,可每隔10d重复操作。④对于有外部创口的奶牛要对症治疗,内腔用0.1%KMNO4进行冲洗,然后撒入碘仿。(2)预防:增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建立科学的驱虫保健制度,进行定期驱虫。也可以选用中药防治,如当归醋浸液,把2kg当归放入8L食醋中,浸泡2d后涂擦在奶牛背部,成年牛每次适宜涂擦150ml浸液,犊牛减半,确保被毛和皮肤都被浸湿。

2.4 奶牛弓首蛔虫病

奶牛弓首蛔虫,是由弓首科弓首属的牛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2.4.1 病原特征 虫体粗大,圆柱状,淡黄色。雄虫长110~260mm,尾部有弯向腹面的小锥突;等长或稍不等长的形状相似的交合刺1对。雌虫长140~300mm,尾部直。虫体前部1/8~1/6处有阴门开口。虫卵近球形,有较厚的呈蜂窝状的卵壳。虫体头部有唇3片,唇基底部宽。食道呈圆柱形,后端由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

2.4.2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热带和温暖地区,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主要危害初生犊牛。奶牛弓首蛔虫幼虫可通过胎盘和乳汁传播给犊牛,而犊牛体内排出的虫卵污染饲料和饮水又可以通过口食感染母牛。虫卵对消毒药品的抵抗力较强,对直射阳光的抵抗力较差,在干燥的环境里经2~3d死亡。本病多发生于0~6月龄犊牛,7月龄以上的牛很少发生。每年的2~5月份出生的犊牛以及多雨的季节,有高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规模化奶牛场温度和湿度都可以控制,管理条件也可以调节,故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2.4.3 致病作用和症状 此病原的寄生部位主要是犊牛的小肠,虫体机械性刺激导致肠炎。成虫寄生时造成肠的堵塞和穿孔,幼虫是通过移行造成肠壁、肺脏、肝脏等组织的损伤导致出血、发炎。轻度感染的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奶牛出现消瘦虚弱,被毛乱且无光泽,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口腔有特殊气味,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重度感染因衰竭或虫体引起的肠堵塞、穿孔而死亡,犊牛死亡率较高。

2.4.4 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发病日龄初诊,确诊用饱和食盐水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尸体剖检时在小肠内发现多量虫体及其相应的病变(1-6月龄奶牛可用)。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性诊断。

2.4.5 治疗与预防(1)治疗:①伊维菌素,0.3mg/kg,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①驱蛔灵,200mg/kg,一次口服;③左旋咪唑,8mg/kg,一次肌肉注射或口服等。(2)预防:①搞好牛舍清洁卫生,控制好牛舍温湿度,犊牛的粪便进行集中发酵,杀灭虫卵,减少奶牛感染机会;①对15~30日龄的奶牛进行预防性驱虫,因为许多犊牛可能带虫却不表现临床症状;③为防止母牛感染,犊牛和母牛分开饲养,在多发季节和地区,提倡对6月龄以下的犊牛全部进行驱虫。

3 建议与展望

(1)寄生虫病通常是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容易被忽视,一般拖到病程后期,养殖场(户)治疗时大多数使用见效快的西药,有些还会应用大的量抗生素,对奶牛的养殖造成很大的危害。建议将来在用药方面,可以采用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剂以及植物多糖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2)面对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现状,养殖场(户)应该有更长远和科学的眼光和计划。“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应该成为规模化养殖的准则。科学的养殖,合理的免疫程序,先进的防控技术,绿色的用药方案,采用更科学、合理、先进、绿色、无污染的养殖新技术将是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1] 葛洪玲, 化芳. 奶牛疥癣的预防和治疗[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34(4): 91-92.

[2] 张劲松.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J]. 中国动物检疫, 2011, 28(10):58-60.

[3] 赵俊永, 杨军旗, 翟占军.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技术[J]. 畜牧兽医, 2014, 1(10): 3.

[4] 徐益, 徐梅. 对中西医结合诊治奶牛疥螨病的初步探索[J]. 养殖与饲料, 2015, 5(5): 20.

[5] 何明良, 甘学虎. 奶牛疥廯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17, 5(12): 70-72.

[6] 管杰崇, 梁树强, 何庆林等. 用中草药治疗奶牛的疥螨病效果好[J]. 中国奶牛, 2002, 8(1): 45-46.

[7] 秦建华, 张龙现. 动物寄生虫病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8] 卢德福. 奶牛皮蝇蛆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 6(30): 106.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虫体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