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以免疫力减低为共症的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
2018-03-18赵春华
赵春华
(江苏省兴化市周奋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00)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鸡包涵体肝炎3种鸡传染病的共症是都表现为免疫力低下。禽呼肠孤病毒的感染可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或腿鞘炎、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矮小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其中以病毒性关节炎或腱鞘炎最为常见;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鸡包涵体肝炎又称贫血综合征,是由禽腺病毒Ⅰ群的包涵体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文介绍3种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控
禽呼肠孤病毒主要经水平传播,而经种蛋垂直传播的效率较低。
症状与病变。病毒性关节炎或鞘炎最常发生于4~8周龄的鸡,病鸡可见不同程度的跛行。跗关节和腱鞘肿胀,关节腔内常含有黄色的炎性渗出液或脓性渗出物。严重病例可见腓肠肌断裂。有些鸡群的临诊症状不明显,但增重慢,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偏高。剖检可见腺胃增大和出血、卡他性肠炎、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灶。
诊断要点。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作出病毒性关节炎的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细菌性和支原体性滑膜炎相区别。禽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可用9~10日龄鸡胚,初次分离以卵黄囊接种为佳;接种3~5 d后胚胎死亡,皮下出血,体表变紫。病毒的致病性可通过接种1日龄易感雏鸡的足垫得到证实,接种后72 h引起显著炎症。
预防和控制。第一,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在将感染鸡群清理后,应做好鸡舍的彻底清洗消毒,对于防止下批鸡群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0.5%有机碘和5%过氧化氢溶液可有效地杀灭禽呼肠孤病毒。第二,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种鸡接种疫苗可提供对雏鸡的早期保护,而且对病毒的垂直传播有限制作用。如种鸡未进行免疫,也可于1日龄对雏鸡接种疫苗,但应注意有些活疫苗毒株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干扰作用。
2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和防控
临床症状。一般本病的潜伏期为8~12 d。病鸡精神委顿,发育受阻,贫血,皮肤出血。有的皮下出血,可能继发坏疽性皮炎。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和血红素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值降至<20%。血液中出现幼稚型红细胞,细胞核肿大,核仁明显,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吞噬细胞内有变性的红细胞。死亡率低的为10%,亦可高达60%。
病理变化。全身性贫血,血液稀薄。胸腺、骨髓萎缩,退化。股骨骨髓脂肪化、呈淡黄红色,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病例出现法氏囊萎缩;肝肿大发黄或有坏死斑点。腺胃黏膜出血,严重贫血病例可见肌肉和皮下出血。
诊断要点。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原虫病、黄曲霉毒素中毒及服用过量磺胺等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区别。病毒分离可采用MDCC-MSBI等肿瘤细胞系,以肝脏悬液加等量氯仿处理后接种细胞系。PCR可用来检测感染细胞、组织和疫苗中的病毒DNA。
预防和控制。第一,由于预防本病的疫苗价格昂贵,仅适用于某些种鸡群,而对一般鸡群只能依靠综合性预防。第二,在SPF鸡场及时进行检疫,剔除和淘汰阳性鸡对预防本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SPF鸡群存在本病,则用SPF鸡胚及其细胞培养所制的疫苗会造成病毒的大范围传播。
3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和防控
本病以严重贫血、黄疸、肝出血和坏死、肝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免疫力减低为特征。本病多发于4~10周龄的仔鸡,但成年鸡和产蛋鸡很少发生。主要通过污染种蛋垂直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环境、用具等水平传播。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突然发病,3~4 d到达死亡高峰,6~7 d后死亡减少或逐渐停止。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呈蜷曲姿势,食欲减退或消失,拉白色水样稀粪;严重贫血或黄疸,鸡冠肉髯苍白或黄染。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或影响蛋壳质量。
病理变化。解剖病死蛋鸡,可见肝肿大、苍白、质脆易碎,表面和切面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并见有性起的坏死灶;肾脏肿大,苍白,表面多有出血点;脾有白色斑点和环状坏死;有些病例可见心包积液;骨髓呈灰白色或黄色。组织学变化是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内有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边界清晰,大而圆或形状不规则。
诊断要点。依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和病变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简要步骤为:取病鸡的肝组织,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日龄SPF鸡胚,5~10 d后鸡胚死亡,可见胚胎出血、肝坏死。
预防和控制。第一,种群净化。如果连续几批鸡出现病例,则需要对种鸡群进行净化。第二,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杜绝传染源传入。加强免疫抑制性病的防控,消除应激因素,在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增强鸡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