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2018-03-17魏文志刘艳如温晓华张婧环田京利
魏文志,刘艳如,温晓华,张婧环,高 冕,田京利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已被广泛认同,并被WHO明确为Ⅰ类致癌源[1]。随着对Hp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发生相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McCully[2]首次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很多研究相继报道HHcy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密切[3-5],以及Hp感染与血脂异常、炎性反应、Hcy升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导致HHcy的危险因素之一[6-7]。为进一步探讨Hp与Hcy和脂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的关系。本文对1613名健康体检人群的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1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进行体检,并同时行Hp、Hcy、血脂、FBG及腰高比(WHtR)和体重指数(BMI)的检测者1613例,其中男1001例,女612例;年龄为20~91岁,中位年龄47岁。排除标准: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感染、肿瘤等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及其他疾病者;②近4周内服用抗生素、维生素B12及叶酸等影响血液中Hcy代谢的药物者。根据13C和14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将检测者分为Hp感染组861例和Hp未感染组752例。
1.2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①Hcy水平检测:所有的受检者均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其血清Hcy,操作步骤依据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的方法提供进行。判断标准如下:健康成人血浆Hcy水平>15 μmol/L,老年(≥60岁)>20 μmol/L为HHcy。②血糖、血脂水平检测:所有参检者均于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C、TG、HDL-C、LDL-C、FBG。③肥胖筛查标准:①WSR切点异常≥0.5[8-9];②BMI≥28为肥胖[10-11]。④Hp感染检测:使用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试剂盒检测纳入者DOB值,使用HY-IREXB型13C呼气检测仪进行检测,DOB≥4.0判定为Hp感染;使用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14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检测纳入者DPM值,DPM≥100判定为Hp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Hp感染情况的分析 1613例健康体检者共检出Hp感染者占53.4%(861/1613)。Hp感染组中男548例,女313例;年龄中位数(M)为47岁;四分位数间距(QR)为12岁。Hp未感染组中男453例,女299例;年龄中位数(M)为48岁;四分位数间距(QR)为1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关代谢指标浓度的比较 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WHtR、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血清TG浓度高于Hp未感染组,血HDL-C、LDL-C、FBG、TC浓度低于Hp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Hp未感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体检人群相关代谢指标比较
注:FBG: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HtR:腰高比,BMI:体重指数,Hcy:同型半胱氨酸
2.3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HHcy检出率比较 HHcy总检出率为35.2%(567/1613),其中Hp感染组HHcy检出率为38.7%(333/861),Hp未感染组HHcy检出率为31.1%(234/75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61,P=0.002)。
2.4Hp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以Hp感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和相关代谢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Hcy为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表面上皮和黏膜层之间的革兰阴性菌,Hp感染者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炎性反应[12]。本研究显示Hp总感染率为53.4%。Hp感染具有传染性,通过密切接触传播[13],并可能长期潜伏不诱发胃肠疾病,极易被忽视,应加强对Hp感染的防治工作,以降低Hp感染率。
Hp可引起血脂异常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14-15]。其可能通过脂质体IL-6、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导致含高浓度脂肪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降解减少及总胆固醇和TG增加,最终导致血脂升高。文献报道,Hp通过诱导胃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IL-1、IL-8和TNF-α刺激肝脏分泌VLDL-C及LDL-C引起血脂升高[16-17]。本研究发现Hp感染与血脂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与国内文献一致[18]。由于Hp感染及血脂代谢异常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与地区和经济条件等多因素有关,要确定其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尚需更大规模深入细致的研究。
Hcy在体内的代谢依赖于B族维生素和多种酶参与,相关维生素缺乏导致Hcy代谢障碍致HHcy。Hp是通过黏附性足突牢固附着于胃黏膜细胞表面,引起慢性炎性反应及其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增加Hcy浓度[5],是引起HHcy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Hp感染导致的HHcy可以通过损伤血管基质、加重对动脉壁内皮的氧化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影响血管运动调节降低蛋白C活性、诱发凝血酶的产生及血小板聚集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型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6]。本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组HHcy检出率高于Hp未感染组。在排除了年龄、性别、相关病史、血糖、血脂等已知因素对Hp的影响后,提示Hp感染与HHcy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同[6-7,19]。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Hcy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Hp感染与HHcy的发生关系密切,加强健康人群Hp感染及Hcy水平检测和防治,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1] Prinz C, Schwendy S, Voland P.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shifting the global burden.[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34):5458-5464.
[2] McCully K S. 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mia: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es-erosis[J].Am J Pathol, 1969,56(1):111-128.
[3] 赵燕颖,程海涛,王志军,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0):1613-1617.
[4] 朱华伟,任保仙,齐进兴,等.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6):3669-3671.
[5] 孙艺菡,杨星林,李峰,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5(1):38-40.
[6] 雷鸣,白驹,吴建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5,30(9):894-897.
[7] 吴琴琴,洋韩伟,李乔,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关系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10):1381-1384.
[8] 邝建,杨华章,王声涌.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72-275.
[9] 刘莉,平智广,李琳琳,等.腰围身高比对代谢综合征的筛查能力分析及界值确定[J].卫生研究,2012,41(6):992-996.
[10]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11] 邢渊.我国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60-61.
[12] 陈烨.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J].中华消化杂志,2016(1):8-10.
[13] Eusebi L H, Zagari R M, Bazzoli F.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Helicobacter, 2014,19(Suppl 1):1-5.
[14] 宋珏,冉利梅,刘玉屏,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水平的关系[J].贵州医药,2015,39(11):973-975.
[15] 于汶,宗力群,胡荣,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6,11(10):1442-1446.
[16] 程丹丹,何丛,吕农华.幽门螺杆菌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68-70.
[17] 张吉,张晨莉,蔡凯愉,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健康人群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8(1):20-22.
[18] 刘志军,杨秀蓉,张丹,等.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2(1):23-25.
[19] 谢桃,杨璋斌,李文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31):4343-4344,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