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2018-03-16章爱莲骆秋龙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基因突变类药物

陆 燕,吴 鸣,章爱莲,骆秋龙,王 琼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时期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MP所致儿童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本研究对我院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及非SMPP患儿的MP耐药基因突变状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MP耐药基因突变以及儿童SMPP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患儿103例,排除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肺支气管疾病、营养不良及年龄<1月者,按临床表现分为SMPP组31例与非SMPP组72例。

1.2 诊断标准

1.2.1 MPP诊断标准[2]:(1)临床上有肺炎的表现和(或)影像学改变;(2)血清单次MP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

1.2.2 SMPP诊断标准[3]:符合下列标准中前3条中的任意2 条和(或)后2条中任意1 条。在确诊MPP基础上出现:(1)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三凹征及发绀等;(2)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1周以上无效, 或持续发热时间超过10 天;(3)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占据一个肺段或肺叶以上范围;(4)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5)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害。

1.3 研究方法

患儿入院后用无菌棉签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采样后将拭子放入采样管中密封。由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标本中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A2063G和A2064G)的点突变,根据MP23S rRNAV区2063、2064位点两侧设计PCR引物,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并测序,试剂盒来源为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序结果分析运用DNAMAN软件,检测到A2063G和A2064G的点突变即为耐药基因检测阳性。同时检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MP抗体、痰培养、免疫球蛋白E、胸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MPP 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SMPP组31例与非SMPP组72例,SMPP组年龄较大,发热时间及住院天数长,CRP更高,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高,肺外并发症更多见;2组患儿经治疗均好转或治愈出院,但SMPP组更多患儿需使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MPP组与非SMPP组临床特征比较

2.2 2组患儿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103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耐药基因阳性49例,阳性率47.57%,其中SMPP组22例,阳性率为70.97%,非SMPP组27例,阳性率为37.50%,2组患儿咽拭子样本耐药基因的阳性率经卡方检验,χ2=9.732,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SMPP组阳性率高于非SMPP组。

3 讨论

SMPP病情较普通MPP进展迅速,可短时间进展为胸腔积液、肺不张等,部分可导致坏死性肺炎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MPP肺外并发症也较常见,可累及任一器官和组织如血液系统、皮肤、胃肠道、关节、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4]。本研究中SMPP组及非SMPP组临床特征相比较,发热时间及住院天数长,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高,肺外并发症更多见,与文献报道相符合,SMPP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组织炎症性损害明显。SMPP年长儿多见,常表现为发热时间长、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肺部病灶范围扩大、胸腔积液、肺不张,甚至表现为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本研究也显示SMPP组与非SMPP组相比患儿年龄较大,可能是由于年长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完善,故发生MPP时免疫介导的肺损伤更严重。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的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糖体50S亚基的23SrRNA V区中心环的点突变,其中最为常见的点突变是A2063G,其次为A2064G。以往肺炎支原体耐药的检测采用基因测序法和MIC测定,但均存在工作量大和费时等问题,无法在临床工作中大量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联合了PCR和荧光探针技术,扩增和检测同时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逐渐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5]。我们的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不受病程及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适合于疾病早期或年幼、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检查。本组研究表明,SMPP组耐药基因阳性率高于非SMPP组,提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是SMPP的危险因素,对耐药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SMPP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SMPP患儿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Jain S,Williams DJ,Arnold SR,et a1.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among U.S.children[J].N Engl J Med,2015,372(9):835—845.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3]俞珍惜,刘秀云,江载芳,等.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 :246-249.

[4]Vervloet LA,Marguet C,Canmargos PA.Infection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importance as an etiological agent in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 [J].Braz J Infect Dis,2007,11(5):507-515.

[5]Wolff BJ,Thacker WI,Schwartz SB.et a1.Detection ofmacrolide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by real-timePCR and high-resolution melt analysi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8,52(10):3542—3549.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基因突变类药物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