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峪“采花节”对舟曲藏区小学生精神人格的影响

2018-03-15陈龙江杨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藏区民俗文化小学生

陈龙江 杨平

【摘要】博峪“采花节”历史起源代代相传,人人参与节庆活动。尤其对于当地小学生耳濡目染,培养他们敬畏自然、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感恩向善的思想情怀;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采花节”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领悟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真、善、美,讲仁义,讲道德,学会感恩,热爱家乡,培养重德、重孝、积极向上、富有民族自豪感和民众凝聚力的精神。

【关键词】博峪采花节 民俗文化 藏区 小学生 精神人格 影响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12-01

在中国西北腹地,甘肃南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舟曲县博峪乡。博峪乡位于舟曲县南部,与陇南文县、四川九寨沟毗邻。生活在博峪河畔的藏族群众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朴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许多节日都凝聚了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歌舞与独特的生活习俗,有多向的意义,博峪“采花节”也是如此。从传之久远的这一节庆活动来看,自古以来博峪人崇拜自然万物,信奉土地山神,保留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众多文化习俗,以及古代先民的群体祭祀风貌。这些都是博峪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食粮。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期望神灵将一切善良福祉降临村寨,庇护村寨风调雨顺,教人敬畏自然,尊老爱幼,感恩向善,团结协作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舟曲人民的思维和行动。尤其在人格的形成,特别在舟曲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采花节神奇的传说,藏文化历史起源代代相传,人人参与。尤其对于小学生耳濡目染,培养他们敬畏自然、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感恩向善的思想情怀。

一年一度的博峪采花节,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古朴典雅的舞蹈,简单明快的曲调,梦幻般的神奇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博峪有一农户,生下七个女儿。这七姑娘个个善良美丽,聪明能干,尤其是最小的女儿——达玛,她的眼睛像月亮一样明亮,心灵像雪莲花一样纯洁,她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妇女纺线、织布、缝衣裳;浆染毛线、编织锦带的本领。她经常上山采药,采来百花药草为乡亲们治病医伤,当地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心地善良而聪慧的姑娘。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农历五月初四,七姐妹如往常一样到山上采药,忽然狂风骤起,尘烟飞舞,乌云密布,一霎间,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天地一片苍茫。七姐妹慌忙背起背篓觅路回归,由于浓云密布骤雨倾盆,她们迷失了方向,七姐妹不幸走散了,待雨停后回到家时,失散的六个姐姐陆续回到家,却久久不见七妹达玛回来。老人们焦急地依门眺望,众人连夜点着火把上山,寻遍采药山岗的丛林沟壑,不见踪影。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人们在山崖下洪沟的一棵青松下找见了达玛。此时,她已经静静地躺在松树旁,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把采来的草药,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乡亲们心里都非常明白,达玛是因为采药为百姓治病,才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卷下山崖遇难的。

人们怀着惋惜的心情哭诉着这位善良的天使,其余六姐妹与众多乡亲悲痛欲绝,纷纷含泪采来百花,插至她的身旁,将她安葬在松树下。就在达玛姑娘遇难的第二年,这座山上竟然开满了一种酷似喇叭花的奇花,乡亲们心想这正是达玛姑娘的化身,于是就将其叫作“达玛梅朵”(枇杷花藏语称“达玛梅朵”)。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成了乡亲们纪念达玛姑娘的日子。这一天,各村寨的青年男女穿着盛装,都要上山煨桑,采达玛花,举行“朵迪贡边”(用采花歌舞的形式祭祀山神的一种民俗活动)。以此祭奠达玛姑娘,祈求达玛花仙显灵,佑助家乡幸福安康,风调雨顺。

后来山寨的人们为了纪念达玛,在她经常采百花草药的山岗上栽上了云杉和柏树,直到达玛的六个姐姐相继去世,人们将她们安葬到达玛姑娘旁边的松树下,为了永久地留住七姐妹的芳迹,每年端午,以达玛姑娘七姐妹名字命名的达玛科阔目科,扎哈科、次四科、哈日科、博日科、决日科七个采花坪上,人们总要尽情载歌载舞,植树采花,迎接吉祥,形成“朵迪贡边”。

从此,“朵迪贡边”这一民俗活动就这样年复一年,流传至今,形成了现今的博峪“采花节”。这一民俗活动无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每当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加入采花队伍亲自体验以及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从小懂得家乡本土历史文化,让其明白家乡的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在良好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培养其热爱家乡,爱护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与人为善,感恩尽孝的美德。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采花节”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集体观念、团队意识。

每年的五月初五,博峪当地的青年男女都要结伴上山,艰难路段相扶相依,到山顶煨桑、采花、祭山神。人们踏青采擷鲜花,纵情放歌山林,然后下山,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回村以后,他们将采颉来的鲜花送给孤寡老人和待生育的妇女,然后聚集到院场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祝福一年的吉祥。这种习俗历经千年,薪火相传,完整而纯洁的保存并传承下来。在舟曲传统民俗中独树一帜,成为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奇异瑰宝。

如果说过去的“朵迪貢边”是一种宗教意义浓厚的活动,那么今天的采花节则更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娱乐活动。通过“采花节”活动,凝聚民族情结。所以说这种民俗文化充满着人文情怀,陶冶小学生一种潜在的组织、团队协作精神,对培养孩子的爱美情操和集体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生活就有民俗,民俗文化源于生活。成长的孩子需要接受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这些耳濡目染的民俗文化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较之那些抽象、枯燥的道德说教,民俗文化强烈的生活性、形象性,实践性和审美愉悦性的表现形式,更适合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在儿童群体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易于被接受、最易于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有效形式。

总之,传统民俗文化在小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精神人格。博峪“采花节”是融文化、经济、旅游、宗教等为一体的定期民间盛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领悟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真、善、美,讲仁义,讲道德,学会感恩,热爱家乡,培养重德、重孝、积极向上、富有民族自豪感和民众凝聚力的精神,让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舟曲县志》

[2]《舟曲史化》

猜你喜欢

藏区民俗文化小学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