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

2018-03-15申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有效性阅读教学

申丽

【摘要】要想达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积极监督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阅读的成绩,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争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88-02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一起,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寻求适合不同学生年龄段和适应心理变化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思路去学习语文阅读,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试着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总结几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和心理因素在不同的变化之中,所以对于理论与实际的知识都是在最初的认识阶段。在学校的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主动权,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教授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成绩。

在现阶段的义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1)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将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到日程上。

(2)根据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争取做到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听得懂,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不用重复能听懂的课程,实现优化课堂的模式,积极构建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解放小学生的天性,寻找到合适的、科學的教学方式。

(3)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情感理解的不同,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合适于小学生年龄段的情感表达来促进他们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提升小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和对情感的有效表达。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增强知识的理解,加强语文阅读的训练。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优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成绩

现阶段,由于部分学校在每一个年级提升的过程中,都会更换新的班主任进行授课,甚至于一些偏远的地区的学校,在同一个年级会有几个不同的教师。

从一个角度来讲,就会出现不同的学生适应的能力不同,对知识理解的快慢不同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比较低。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阻碍,由于经常性的更换教师,学生无法快速的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师提问的时候无法回答出答案。加之语文阅读的枯燥型,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乐意去学,没有学习的兴趣,这就会造成紧张的教学氛围。

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学习深造,提升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做到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定期的做自我检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积极的改正,寻找到适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成绩。采用演与讲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课堂,随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指导性教学

要想改变以往的枯燥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采用指导性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制定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计划,将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放置在引导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引导的方式,拓宽学生思考的角度。建立教师与学生相合作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实的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通过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了解语文阅读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每个文字也都是富有生命力的。养成写课后阅读笔记的习惯,通过自己收集的语言文字,积累自身的知识库,提高语文成绩。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教师摆在引导地位,从语文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到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赵云.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99.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有效性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