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知识本质在异中寻共同

2018-03-15张德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

张德强

【摘要】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在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是应遵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途径,探索不同的教学价值,真正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同课异构 知识本质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24-01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所有的课都已经有了很多种的不同教学设计,其中还不乏特级名师们的精彩演绎,能想到的应该都已经被想光了吧,那又如何同课异构?只有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才是异构吗?”这样的疑问常常困恼着我。

缘起—— 一次“煎熬”的同课异构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借鉴了名家们的教学设计,通过以生活经验为抓手,案例1就新鲜出炉了——

案例1:

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圆

二、操作实践,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手段来画各种大小的圆。(如杯子临摹、用圆规工具或自制的类圆规的方式画圆……等)

2.让学生把纸片上的圆剪下,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折。

观察:圆心、半径、直径

3.根据刚才测量的结果,体会“一中同长”的含义。

三、巩固提高,拓展身边的圆

1.游戏: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哪个车子开的更稳些?

2.在生活实际中要画一个比较大的圆该怎么画?

(展示古人用绳子画圆的动画)

3.感受动态的圆——螺旋桨的旋转、正方形长方形旋转后出现了“圆”……

四、总结回顾,谈圆的收获

细心的老师们也许发现了在这个案例中,借鉴了许多名家的经典片段,在我的思考中这样的课不说是完美,起码也是出色吧。然而理想很美好,实际的课堂反馈却是另一般的场景:想象中课堂孩子们踊跃的场面没有看到,老师更像是一位导演,牵引着孩子来认识圆,学生们好像都懂,却又没有更深入的感受。明明都是最好的配料为什么做出来的却不是“佳肴”?问题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反思——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在纠结中,我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在这个时候,团队里的导师一语道破: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是啊,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把本人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案例2:

一、感受圆的形成——寻找“圆”

1.三人投沙包竞赛,如何体现公平?如果是4个人、6个人、100人、无数人……

感受圆的形成(三角形、正方形、……圆)

2.体会圆与其他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二、初步体验画圆——感知“圆”

1.认识圆的圆心、半径、体验画圆。

画一个与学具带中一样大小的圆、分享画圆的经验与收获

(如何找到圆心、如何利用圆规来画圆)

2.通过书本自学相关的知识点、交流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设置一组孩子所要画的圆半径正好等于其他孩子圆的直径),在纠错与被“忽悠”中加深对圆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验证、合作交流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体验圆的本质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体验奠定成功。】

三、感悟归纳提升——分享“圆”

(右图)画一个圆让两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像这样的圆可以画几个?

【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丰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文化特性同行。】

上述的教学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高度认可与支持,生活里再次充满了阳光。

感悟——教学应抓着数学的本质

回顾这次难忘的教學经历,在对浮躁的自己进行批判的同时,深深感受到追求同课异构实质上是在基本相同的教学内容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途径,探索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本身的本质联系与区别,注重现实情境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真正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建模),去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上的课可以有遗憾,但却不能没有想法!我们只有抓住数学的本质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思考与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前行……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