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分析

2018-03-15唐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改革

唐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高职教育培育学生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企业需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一线服务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采用的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育,有效的促进了在“四个全面”的统领下企业“工匠精神”的重新树立,也是企业发动品质革命的主要阶段,高职教育应该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我国更加的繁荣富强和人们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人才的保障。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01-02

只有企业具有伟大的“工匠精神”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如果想要培养出伟大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我国高职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现阶段,社会的浮躁现象对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出现了很大的误区,无论是从“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还是外延的意思都出现表浅化和功利性的误区,在企业中急切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做法也不断的出现,主要表现为求效率,轻品质和求利益,清信仰以及求外表,轻灵魂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违背了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我们要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理清培养人才的关键任务,找好切入点,才能加快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任务。

1.从学理研究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快速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把学生作为服务于生产的劳动工具,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情和精神价值,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急需要改变这种以培养技术工人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错误理念,确立以德树人和一服务为宗旨的技术型人才,并以促进就业为主要导向,坚持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且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方式,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学生技能的积累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培养方式才是合乎理性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既注重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也考虑了学生在发展中的价值理性需要,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统一。“工匠精神”传递的正是技术精湛和具有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以及文化素质的学生理性的需求,符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关于发展。“工匠精神”的产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的一种精神,从所说的工人到匠人再到匠心精神,这是“工匠精神”发展的全部过程。在我国古代对“匠心精神”的解释中也包括技和艺以及道这三个层次的解释过程,“技可以近乎于道,艺可通互神”所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国现阶段培养的不再是粗放型和密集型的社会生产劳动,而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智能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和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教育若始终坚持对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融入人文精神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以及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氛围,这才是高职教育新一轮改造的重点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树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并以社会的文明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不断的培养出高职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2.从文化现象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在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中渗透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古代的造物技能中,这种精神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比如金缕玉衣和素纱蝉衣等制造的极品。在我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还渗透着追求技艺之巧的创造精神,巧字说明在物品制造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从物品的本质上发挥出想象力。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工匠精神”不仅要拥有精湛的技艺同时还需要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文精神,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体现,古代的工匠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材料都非常的敬畏,在运用的过程中就显得很小心,这样“工匠精神”是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有了自己明确的信仰。因此,职业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情怀都是高职教育加快改革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必要选择。另外,在西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从手工业时代技术工人的不断增多,到对工匠劳动认知的不断解放等都是有着时代的发展规律的。西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中具有对至善理念的追求以及在技术工人的意识中具有遵循法律法规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对上帝的崇拜使工匠具有专注和认真以及精准和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工匠们对技艺的热爱程度,造就了工匠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律来理解和制作食物,有效的提高了制造品的精準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具有百年历史的基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存活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会需求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对制造的产品进行创新。因此,可以说是由于对产品质量的关注才造就了“工匠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或是说由于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崇拜造就了“工匠精神”都是对于我国对于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和培养人才的理念是相同的。

3.从基本内涵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庖丁解牛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该做到心到和神到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样才能成就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和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重上“工匠精神”会有益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首先,崇尚技艺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骨骼。一个人如果具有“工匠精神”那么他一定是身上有超出常人的技艺或者是绝活并能够将自身的技术进行传承。现代社会已经将这种技艺定位的更加的宽泛,已经不仅是手工制作和工业化时期的生产和制造业,而是在某一个领域或是自身具有超出常人的工作岗位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在教学上主要重视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校的主要教育目标。在高职教育中只有重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中重要性,才能改变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有效的创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模式以及培养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够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其次,创新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血肉。自身拥有一门精通的技术是学生走进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创新,才能成就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工作中不投机取巧,本着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工作。另外还需要追求产品的质量,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状态。在工作中要以100%的精确程度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能以灵光闪现的概念来对待工作,要本着十年磨一剑的品质来追求产品质量的完美,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追求产品的质量的创新。最后,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勇于创新,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挑战自我和勇于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也同样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工匠精神”时代的内涵。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作人员,会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需要经过精雕细琢之后,打造出同行无法超越的最为优质的产品。我国的制造业中往往忽略产品的细节,急功近利并且忽视人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的产品和世界品牌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中让学生努力的做到学习和思想的结合,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的理念,为我国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而不断的做出努力。“工匠精神”追求的是精神的极致,其主要的内涵思想并不是把工作当作是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和工作的执着态度以及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一种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追求产品的精致和完美。

4.结束语

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要不断的重视更新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理念,不断的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在增强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将“工匠精神”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和自身的体验,让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举止中,并不断的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和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耀楠.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环球市场, 2017(23).

[2]宋春晖.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科研:00057-0005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改革创新(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