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混合式研修实践探究
——以“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项目为例

2018-03-15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新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椰城大讲堂教研员

□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徐 莹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研、培训、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在线”研修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它以其超越时空、资源共享、即时交互、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特点,很好弥补了面对面“在场”研修中时空局限、资源交流不充分、学习自主性不强等不足。但面对面研修交流的现场感和群体的互动效应却是网络研修无法替代的。“在场”研修和“在线”研修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虚拟和真实这两种研修环境的优势,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元、自由的发展选择。把面对面“在场”研修与网络“在线”研修优化组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形式,就是混合式研修。然而,“在场”研修与“在线”研修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混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笔者以实施“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项目为例,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教师混合式研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海南省中职教师研修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省中职教师研修基本上以参加面对面 “在场”研修为主,偶尔参与有组织的网络学习,但流于形式。教师研修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面对面“在场”研修基本上是满堂灌,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受训教师的学习通常是孤立和封闭的;二是教师对授课内容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三是受到时空约束,时常遭遇工学矛盾,学习不灵活;四是教师研修的管理效率低,对教师研修效果的评价笼统且没有针对性;五是一线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如今“互联网+”时代,以微信、微博、网络公开课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的普及正加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碎片化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常态化方式,新兴的数字化学习理论如联通主义、新建构主义、混合学习理论等倡导合作、分享和知识创新,这些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条件、新思路。

二、“椰城职教大讲堂”项目的实施

“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项目在新的数字化学习理论指导下,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体验、交流和实践为活动过程,以“好研”博客、微信群为交流工具,以“椰城职教e家”教研服务平台为载体,将网络“在线”研修活动和面对面“在场”研修活动有机结合的混合式研修。通过混合式研修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以及参与者之间的深度协作交流,以达到团队协作、共享资源、共同研修、能力提升的目的。

“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立足调研分析我省中职教师研修需求,确保研修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围绕教师关注的教育教学难点问题去征集专题资源,注重发挥研修主体的自主性;组织专题研修活动共享教育经验,充分挖掘研修内容的实用性;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研修交互的深刻性;采用互评反馈机制促使教师完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研修效果的有效性。每一期专题研修围绕一个主题,由主讲嘉宾主备,阐述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实践经验,参训学员参与“在场”和“在线”的混合研修活动,形成争鸣和思想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讨论、有总结反思。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优化了研修活动流程,令教师的研修行为可量化、可视化,让教师掌握研修的自主权,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三年来,“椰城职教大讲堂”共开展专题研修30个,参与研修的学员达3000人次以上,担任主讲嘉宾的一线中职教师已有27人。“椰城职教e家”微信公众号订阅群体已逾千人,学员微信交流群有228人之多,并且关注人数仍在不断增长。学员对“大讲堂”研修的总体满意率达98.7%,对基于“好研”博客和微信的网络研修满意率也有93%。

“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活动有效整合“在线”研修和“在场”研修的优势,采取混合式研修方式,创设了让所有参与者受益的机制,无论学员、主讲嘉宾、教研员都获得了不同层面的体验和成长。在这里大家互为资源、共同成长,在热烈的专题研讨和互动分享中,激发了大家对中职教育事业共同的职业情感和对优质教育的共同追求。

三、实施教师混合式研修的有效策略

透过“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项目的成功实施,笔者相信混合式研修是“互联网+”时代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那么,如何混合“在场”研修与“在线”研修的二者优势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得出以下策略。

1.营造便捷高效的网络研修环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混合式研修必然离不开网络研修的环境,因此,创建先进的网络研修平台和服务体系,是有效开展“在线”研修的物质技术保障,也是构建混合研修的前提条件。目前海南教师研修网是基于博客的研修,功能单一,不利于丰富网上研修活动和对教师研修进行评价。我省各中职学校虽有各自门户网站,但侧重管理和宣传,并不适合开展教师研修。尽管现状如此,但这不能成为教师网络研修止步的理由,借助专业网站平台、社交软件、APP,同样可实现并丰富教师网络研修,满足教师个性化的研修需求,并利用大数据对教师研修进行高效管理和公正评价。

“椰城职教大讲堂”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微信和“好研”博客平台的网络研修。 依托微信公众号“椰城职教e家”推送资讯,链接资源,在线研讨、签到、评价、反馈等,方便学员利用手机移动端也可“在线”研修。依托微信群与学员即时互动,随时随地地提供学习支持,针对教师在具体工作场景中的真实需求和问题,组织专家在群里进行语音或图文形式的答疑与分享,鼓励老师们群里分享和交流研修心得。依托“好研”网的学科博客平台开展“在线研讨”,链接与专题学习资源,学员、主讲嘉宾、教研员围绕话题共同研讨,畅所欲言,思维碰撞。此外还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采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为研修工作服务。如用“美篇”APP编辑研修感悟、用腾讯视频网站存储研修视频资源、用百度云盘存储共享文件、用“蓝墨云班课”、“UMU互动”组织网络研修、用QQ群直播专题讲座、用问卷星统计分析学员研修考勤、评价数据等。

2.构建多元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教师研修共同体,是由教师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发结合而成的学习型组织,它以联合发展的方式取代孤立的个体发展,更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教师网上学习共同体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网络研修活动的主体。

“椰城职教大讲堂”通过混合式研修活动的开展,构建集合了学员、主讲嘉宾、教研员的多元互助研修共同体。学员是全省各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她们为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研修而来。主讲嘉宾来自各中职学校、教研部门的专业骨干、带头人、教研员等,他们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网上网下答疑解惑、对教师业务及专业发展提供咨询与指导而来。教研员是“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活动的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负责教师研修需求调研分析、寻找研修资源、组织专题研修活动、生成性专题资源的加工、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学员学情的监测提醒,以及其它个别化问题的解决等。每一期专题研修,学员、主讲嘉宾、教研员为解决某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而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寻找策略。特别是基于学员微信群、“好研”博客、“椰城职教e家”微信公众号的“在线”研修,让学习者与研修资源、学习同伴、主讲嘉宾、教研员更方便、及时地建立起多元互助的连接。研修共同体的建立,让参与研修的老师感觉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启发鼓励结伴前行。

3.梳理加工动态生成的研修资源。教师研修的资源除了课程、教材、案例、视频等显性资源外,还有通过互动显性化的隐性资源。这些隐性资源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重难点等的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机智,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等。它们蕴藏于教师个人头脑中,镶嵌在教师教学实践情境中,只有通过深入的个人反思以及与同伴间的交流碰撞,才能被逐渐挖掘、显现出来,才能得以组织、提炼、升华、存储,然后通过传递、转化,达成智慧共享。因此在网络研修中,教师不仅是资源的使用者,还是资源的提供者和建设者,成功的网络研修过程也是收集、加工这些网上动态生成的知识资源的过程。

“椰城职教大讲堂”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织专家主题报告、线下教研活动、视频直播课堂、微信语音答疑、专题研讨等活动。利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学员、主讲嘉宾、教研员共同参与问题解决的研修氛围,把散落在教师个体零星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汇集成共享的专题资源,让资源的生成与学习融为一体。通过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研修活动不断生成针对性强、解渴易用、丰富多彩的特色资源,如现场专题研修生成的视频资源、微信答疑的语音资源、专题分享的文本资源、博客专题研讨生成的交互资源、其他基于研讨和分享所产生的个性化资源。把这些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动态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加工,把碎片化的资源转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主题资源,再重新推送到微信公众号、学科博客和学员微信群中,便可成为可再利用的研修资源。

4.积极引导深度的交流互动。互动在混合研修活动中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无论显性知识内化还是隐性知识外显,都必须依靠互动。互动可以是同步或异步的,也可以是面对面或远程的。有效的互动可以在教师、学习资源、专家、教研员彼此之间建立关联,使静态的信息得以流动,使知识得以传播和迁移,使深度学习得以发生。

“椰城职教大讲堂”在引导教师深度交互上采取了一些策略:第一,精心设计研修专题,聚焦教学真问题,确保研修对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借鉴和启发。第二,“在场”研修时安排互动,对现场参与互动的学员,给予学时的鼓励。第三,“在线”研修中参与者围绕话题展开研讨。如主讲嘉宾提供两个与专题相关的在线话题,并且回复学员评论不少于10条;学员围绕话题发表不少于50字的评论,并至少回复1条其他学员的评论;教研员主持研讨,发表、回复评论不少于10条;参与者对精彩评论要予以点赞……第四,每个专题研修结束后的三日内,及时清理学员“在场”和“在线”研修的学时并反馈到学员个人。上述做法,一方面规范和管理教师的参与行为,另一方面发挥了教研员、主讲嘉宾、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师的研修体验,防止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参与的教师获益。

5.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与评价。创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和管理体系,是教师混合式研修正常运行、持续长效发展的依据与保证。由于管理水平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研修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因此要积极创新管理思路与方法,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同时评价要突破以往一次性终结式的模式,朝开明性、持续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转变。

“椰城职教大讲堂”研修依托“椰城职教e家”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在线学习”的栏目,学员登录手机端便可以完成签到、研讨、反馈、评课、查询等操作,教研员透过管理后台的数据分析,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尽在掌握,研修管理工作变得环保、高效、便捷。此外,“椰城职教大讲堂”打破以往传统研修中“千人一面”的评价形式,利用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学员完成任务的绩效来核定取得的学时数,并让教师通过在线查询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分情况和明细,还教师评价的自主权和知情权,体现公平公正。

“椰城职教大讲堂”专题研修项目的实施,为探索新时期教师混合式研修积累了案例经验。回顾已有的实践,笔者确信混合式研修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师继教育新模式,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化探索。如:“在线”研修如何将教师引向深度探究;如何针对不同的教育应用场景让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强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析和精准服务,以及学习者的后学实践指导和跟踪服务,等等。这些都有待今后的混合式研修实践中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椰城大讲堂教研员
瞎闹腾大讲堂
《椰城》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椰城》共成长
《椰城》情缘
三十而立的《椰城》:征途漫漫,唯有奋进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别样”履职大讲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