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节育认知及行为影响

2018-03-15王小萼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节育育龄妇女避孕药

王小萼 赵 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311200 )

目前我国人工流产现状严峻,其中非意愿妊娠数量大,重复流产及高危流产率高,且未婚未育妇女数量逐年增加[1]。流产后关爱(PAC)服务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可避免人工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2]。本研究通过对因意外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育龄妇女避孕认知和方法选择的因素,评价PAC服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人工流产服务机构全面开展PAC服务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所有因意外妊娠要求行早期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经专家核定的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在初次咨询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避孕节育态度、出现意外妊娠的原因、避孕节育知识掌握和知晓情况、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需求信息等。然后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纳入PAC服务流程进行专业的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包括:生殖健康知识的宣教,此次意外妊娠的原因分析,人工流产危害的讲解,避孕意识的教育,避孕方法的介绍和知情选择等。在人工流产术后1,3,6,12个月分别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避孕方法知晓及使用情况、指导后续使用、获取后续服务途径等。术后12个月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再次调查避孕节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及使用情况。

1.2 评价指标

以宫内节育器、长效避孕针、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为高效方法,避孕套为中效方法,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药膜、紧急避孕药为低效方法[3]。人工流产当天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调查对象对每种避孕方法(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安全期、外用避孕药、紧急避孕药、避孕针、体外射精、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绝育)回答“知道”记1分,“不知道”记0分;对使用方法及时间回答“掌握”记1分,“不掌握”记0分,将所得分数相加得到知晓及掌握知识总分。

1.3 数据整理分析

双录入调查问卷,经逻辑核对后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每位人工流产当天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认知调查得分配对予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共1048例, 基本情况见表1。

2.2 本次意外妊娠的原因及现状

研究对象中,本次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的606人(57.8%),避孕失败的442人(42.2%)。采取避孕方式见表2。PAC服务前年龄、有无职业及有无流产史对避孕失败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分娩情况对避孕失败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意外妊娠原因:在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的育龄期妇女中不了解避孕方法的189人(31.2%),了解但不想使用或者没准备的393人(64.9%),认为年龄大了不易受孕的24人(3.9%);使用避孕方法失败的育龄期妇女中安全期避孕110人(24.9%),体外射精78人(17.6%),杀精剂9人(2.0%),紧急避孕56人(12.7%),节育器异位12人(2.7%),避孕套使用不当133人(30.1%),短效避孕药使用不当44人(10%)。

表1 1048例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PAC前调查对象采取避孕方式构成分布

2.3 PAC服务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现用避孕方法作应变量(高效避孕方法赋值为1,其他避孕方法作为参照赋值为0),以地区、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分娩史、流产史等因素作为自变量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是否采取避孕方法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是否采用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PAC服务前后避孕知识及措施落实情况

PAC服务前,知晓避孕知识评分全距为17,中位数为8,构成比47.0%(493/1048);PAC服务后,全距为20,中位数为11,构成比54.1%(567/1048),PAC服务后知识水平评分高于PAC服务前(Z=2.082,P=0.038)。知识评分集中趋势出现后移,从PAC服务前4~9分到PAC服务后8~15分,增加了18分、19分及20分组,构成比分别为6.5%(68/1048)、3.2%(34/1048)、0.3%(3/1048)。PAC服务前后避孕节育行为随访情况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PAC服务前后避孕节育行为随访情况[例(%)]

3 讨论

以往的PAC服务缺少对后续避孕的关注,传统的教育很少涉及性教育,使得育龄人群避孕意识薄弱,缺乏科学的避孕知识。在传统思想中避孕仍属于私密的问题,通常不会主动寻求咨询和公开交流讨论,对避孕方法存在很多误解,是未避孕或避孕失败的直接原因。

本研究中,PAC服务前未避孕者占57.8%,使用的主要为中、低效避孕方法,这与我国近年来我国育龄人群避孕模式已由过去的“一环二扎”向自主选择多元化模式转变有关[4]。这些转变带来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使用比例升高,虽然增加了使用者的自主性,但减弱了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避孕模式所带来的高效避孕效果,也增加了意外妊娠的可能性[5]。

本研究通过对1048例人工流产育龄期妇女进行PAC服务,通过术后1,3,6及12月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PAC服务前年龄、有无职业及有无流产史对避孕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居住地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分娩情况对避孕失败未见影响,可能与科学避孕知识未在育龄妇女中全面普及有关,从而因避孕方法不正确或者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避孕失败。PAC服务后,妇女对高效避孕方式的选择明显增加,尤其是对短效避孕药的接受程度及知晓情况明显提高,使用低效避孕方式明显下降;而且PAC服务后年龄、地区、有无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分娩史、有无流产史等对避孕方式的影响未见差异。可见通过PAC服务有助于育龄妇女对有效避孕方式的认识,且更易选择一种中、高效避孕方法,并纠正其对避孕方法的错误认识及不正确使用,从而提高避孕效果。这与陈卫红等[6]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随时间增加高效避孕方式的落实有下降趋势,其中大部分是因二孩政策的开放,使部分育龄妇女备孕故停止选择高效避孕方式;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发现相关疾病,不宜继续选用避孕药物或节育器避孕。本研究中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多处于中低水平,与既往邹晓璇等[7]研究结果类似。PAC服务后避孕知识知晓、掌握水平的知识评分显著提高。这与刘越红[8]等研究结果相似,通过避孕失败后流产的机会,对育龄期妇女进行PAC服务,宣传科学的避孕知识,做好流产后避孕,落实有效避孕措施,提高流产后有效避孕率,从而降低重复人工流产对女性的伤害。

本研究表明育龄期妇女对避孕知识知晓越多,就越能选择高效的避孕方式,降低意外妊娠所致的人工流产,降低反复流产的伤害。PAC作为一种新型的的服务模式,能明显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知识的知晓及掌握度,术后更能选择高效避孕方法。同时通过PAC,术前及术后医师与妇女沟通能提升对医院科室的满意度,故打造优质的PAC团队是一项值得计划生育门诊推广的举措。

猜你喜欢

节育育龄妇女避孕药
9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六七团社区为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医院门诊581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浅谈节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南通市2 239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停服避孕药后,多久可以要宝宝
人工流产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价值
分析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以及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