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2018-03-15王畅
王 畅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颅内动脉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预防发生血管痉挛并有效的缓解其痉挛程度成为了治疗疾病的关键[1],为此对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方法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9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5±3.5)岁,其中包括Hunt-Hess 分级Ⅰ级5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1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9.5±4.1)岁,其中包括Hunt-Hess 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首先稳定患者情绪,切忌情绪激动,保持患者绝对卧床,密切关注其血压情况,并保持血压低于160/90 mmHg,同时采用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61)降低颅内压,给予尼莫地平(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23)预防脑血管痉挛。在此治疗基础上实验组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采取脑脊液置换术。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时间、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压力<180 mmH2O时间以及GCS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3.21±2.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5±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颈项强直持续时间、脑脊液压力<180 mmH2O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比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发病较急的特点[2],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对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采取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持续引流能够刺激脑脊液的新生,对本病产生的血型脑脊液有着较好的稀释作用[3],同时也发现实验组的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治疗中采取的护理措施有重要关系[4]。
综上所述,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方案并配以围手术期护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1]谭 飞.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45-146.
[2]赵丽茹,姚俊萍,张晓红,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引流150例综合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6(3):21.
[3]夏春洁.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引流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08-209.
[4]黄秀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