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视域下学生“问题”因应策略研究
2018-03-14钟建林
【摘 要】学生处于快速发展中,属于“发展中人”,他们“有历史”“不成熟”“在发展”“有潜力”“有差异”。问题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他们发展变化的契机,其有效解决将促使他们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视角,深刻把握“问题”与“发展”的关系,因事因人因时因境地剖析问题,探寻“奇正相应”的因应方式,采用“知而弗言”“言而弗破”“破而弗尽”“尽而弗牵”“牵而弗达”等策略,呵护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健康而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生问题;发展特点;发展中人
当学生说“老师,你头上的毛快掉光了”时,当学生写下“老师,你要积点德,字写那么大,你不知道这样很浪费吗?浪费太多,你会减寿的”时,当学生质问“为什么不给我们100分”时,当学生“早恋”影响正常学习时,当学生“朽木不可雕”时,当教师被学生欺凌时,當家长潜意识里看不起教师时……教师常常为类似“问题”焦头烂额甚至痛苦不堪。其实,问题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学生发展变化的契机。基于发展和动态视角,学生作为“发展中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历史”,即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已经形成某些学习或生活习惯、认知模式;二是“不成熟”,即学生的发展尚未形成稳定态势,其认知、思维等发展程度还不高,容易出现问题;三是“在发展”,即学生处于日就月将的态势之中,正逐步变得成熟,其不足可能被自我弥补,其问题可能被自我矫正;四是“有潜力”,即学生具备正向发展或者在指导下健康发展的能力;五是“有差异”,即学生既具有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共性,也因为先天素质、成长环境等不同而可能呈现出显著的区别。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问题是暂时的,其有效解决将促使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教师遇到“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无穷”的问题案例时,应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视角深度剖析问题,探寻“奇正相应”的教育规律和策略。
一、知而弗言
知而弗言,知是了解、洞悉具体情况,弗言是给予学生自我调整的空间,也给予学生情感呵护。学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行为、心理等都还不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性。换言之,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经过他人教育,有时也能自我发现、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如《给学生“加灶”辅导需“三思”而行》一文中,“退步”明显的学生周六去打羽毛球会主动背着书包、主动问要不要补课,甚至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补课经历,认为没学好就该补课。很显然,教师请这几个同学去打球,也是“别有用心”的,但是并没有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及时补课”,而学生已然完成了自我反思,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此时无言胜千言。
知而弗言,除了相信学生能自我发展,有时还是对学生情面和尊严的呵护。当学生处于某些似是而非的状态和认识时,外界的言辞和态度对其有较强的暗示性,会促使其向别人尤其是老师家长等长辈批评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言论和结论会影响其他同学对事件性质的认识和评价,导致对当事学生形成某种无形的言论场、心理场,影响其健康发展。如《学生“早恋”,教师该怎么办》一文中芸和艺交往过密,得知情况后,教师如果贸然地找芸做思想工作,劝她不要跟艺走得太近,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就极有可能导致芸产生自己“在早恋”的心理,也可能导致其他同学认为芸“在早恋”,从而形成负向的罗森塔尔效应。
二、言而弗破
言而弗破,言是提醒,弗破是避谈不便言明、可能伤及情面或带来负面影响的话,是不谈还未到时机言明的话,以便静观其变。学生处于发展中,其知识还不丰富,缺少社会阅历,客观看待事物、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常常将一些情绪化、片面性的观点当作真理,意识不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此时,教师必要而精到地“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老师,你头上的毛快掉光了》一文中,教师以幽默、智慧的方式化解了男生哗众取宠式的言论“毛快掉光了”后,及时将学生的关注点拉回教育教学场域,很严肃地对那个男生说:“你的表达方式很有问题,的确非常容易被人误解。”在不动声色而自然的转换中,教师提醒学生“表达有问题”,同时通过“非常容易被人误解”告诉学生他的真实心理和意图早已被教师洞悉,但教师并没有苦口婆心、直接批评这个学生言行无礼。点到即止,无须多言,相信当事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言而弗破,点的时机、方式和分寸是关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言并非仅仅指直接的语言,可以是直接的语言提醒,可以是肢体语言提醒,甚至可以是行为疏远或亲近,可以是特殊情境的暗示。如《学生“早恋”,教师该怎么办》一文中,教师给学生芸“一个月时间调整”无果,并收缴了芸写的“情书”后,显然已经不适用“知而弗言”策略了。因此,教师在了解情况后,主动邀请芸去散步,而且看似无意地走上了芸和艺经常散步的那条路。虽然教师谈的是芸的学习和生活、她父母的情况、教师自己的过往经历,看似完全与异性交往、“情书”收缴事件无关,但在那条特殊的路上,芸显然意识到“东窗事发”,意识到自己应该调整心理和行为了。言,常常表现为语言对话,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对话的氛围的产生。
三、破而弗尽
破而弗尽,破即点破、明确告知,弗尽即保留着进一步对话的空间,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矫正的空间。受限于发展历史和认知局限,很多在教师看来明显的道理、正确的观念,在学生看来则未必如此。这时,教师应该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跟学生明讲,但也要掌握“说七分,留三分”甚至“说三分,留七分”的分寸。如《老师,你要积点德》一文中,教师对“老师,你要积点德,字写那么大,你不知道这样很浪费吗?浪费太多,你会减寿的”的留言无法视而不见,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教育。教师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揣度学生写这句话时可能的心理、情绪,觉得既要教育又要保持克制,于是采用语言同构的方式回应学生:“同学,你要懂点事,话说那么冲,你不知道这样很无礼吗?无礼太过,你会没品的。”教师以学生的话语结构和思维方式与学生对话,直逼学生正视问题,然后展开教育。对学生如此偏激的留言,教师的回应仅几十字,可谓言到、意到,但言意都不尽。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应,进行针对性教育。当学生回复“老师真幽默呀”时,教师明白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不再深究。
破而弗尽,有时还指话不要说满,说绝对。否则,就可能面临尴尬对话。如《“妈妈,小被子没有被尿湿”》一文中,孩子尿床需要教育。但是,妈妈说“你总是尿床”,孩子立即反驳“我没有总是尿床啊,前天不就没有尿床吗”,致使本来处于话语主导的妈妈反而处于被动局面,无言以对,只好利用权威的身份,强行斥责:“都这么大的孩子,就几个晚上没尿床,你还有理了吗?”话说得太满、太绝对,往往是因为教师太相信自己的教育观点,太追求问题行为背后的是非对错,甚至仅凭感觉说话。
四、尽而弗牵
尽而弗牵,尽即完全展开教育和引导工作,弗牵即不强迫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走、不压制学生的真实内心和观点,更不强迫学生做无法完成的事情,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持续发展。如《多一把尺子,多伤一批学生》一文中,贾明基础太差、积习难以短期改变、成绩难以短期赶上,教师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教育,促其积极发展。当贾明虽然很努力了,但仍然无法完全掌握小测验的内容时,教师依旧给予他鼓励,激发其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其一点点进步,缩短与其他人的差距,并最终获得单科进步奖。
尽而弗牵,最难的是“启而不发”“教而无果”时,教师仍然能够心平气和地“弗牵”。有时教师已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尽其所能,学生仍然“纹丝不动”。此时,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发展现状和个性特点,静待学生自我开悟的到来。如《“老师,我拖您后腿了”》一文中,周某生小学毕业语数英三科总分才21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学不好初中数学。教师发现他学数学非常吃力,甚至难以“开窍”,就降低了对他的要求,只要求他“只做自己能动笔做的”,只希望他“学习数学没有精神压力”,并期待他找到“自己擅长”和“容易学习的”东西。教育学生,为他们导向是师者的职责,弗牵是师者的情怀,是对发展中的学生的理解、体谅和关爱。
五、牵而弗达
牵而弗达,牵即细致地引导学生,较为精细地设置对话内容或教育环节,弗达即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全部的结果,而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悟”。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有时外界的启发、指点,能使他们开悟,意识到问题所在,或寻找到发展的途径。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对学生进行“竹筒倒豆子”式的教育,而是为学生指向,精心安排对话内容和引导细节,并在关键处点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安排下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如《“妈妈,小被子没有被尿湿”》一文中,爸爸對尿床孩子的引导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去卫生间尿尿,但是孩子在对话过程中发现床单和床也想不被尿湿但因为没有脚而无法走开后,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卫生间尿尿。
牵而弗达,既实用于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自然而然悟出“达”的途径的情境,也适用于学生暂时还悟不出的情境。如《孩子,别耍狠》一文中,积习难改、无视教师规劝的黄某生在课堂上挑衅老师。教师强行将其摔倒,并告诉他如果在社会上耍狠,被人按倒再“一脚踹下去”,后果很严重。至于怎样严重以及应该怎样表现,教师并未多讲,也无须多讲。此处,重要的是让黄某生意识到教师处于师者角色、出于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已经克制自己了,意识到不能再有恃无恐而应尊重教师。
有时教师的语言诙谐幽默,有时教师的处理天马行空,有时教师的言行轻描淡写,有时教师的教育蜻蜓点水,诸多地方看似“没有教育”,但无不基于教育之初心、回归教育场域把握教育导向。“问题”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无穷,具有特殊性。但是,不论如何特殊的案例,仍然有其内在逻辑,仍然可以提炼出解决同类特殊事件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生问题,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因事因时因人因境而灵活智慧地处理。
参考文献:
[1]钟建林.老师,你头上的毛快掉光了[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2).
[2]钟建林.老师,你要积点德[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3).
[3]钟建林.多一把尺子,多伤一批学生[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4).
[4]钟建林.孩子,别耍狠[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6).
[5]钟建林.妈妈,小被子没有被尿湿[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7-8).
[6]钟建林.老师,我拖您后腿了[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9).
[7]钟建林.给学生“加灶”辅导需“三思”而行[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0).
[8]钟建林.学生“早恋”,教师该怎么办[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1).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