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领导力的回归:立德树人

2018-03-14蒋次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蒋次美

【摘 要】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層出不穷的改革理念此起彼伏,而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的改变,课程领导力也面临着缺位和迷失等问题。以立德树人为宏观和中观的切入点,抓住课程领导的牵引力、行动力、文化力和定力,有利于回归课程领导力的本质,这也是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领导力回归;立德树人

对课程改革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数年,到目前为止,卓有成效的课程改革并不多,形式大于内容、内容缺乏内涵、内涵表述游戏化等问题,较为常见,其成因较多,而课程领导力的缺位和迷失是其关键问题之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予以强调。可见,立德树人已经提升到了作为国家长远战略的教育方针高度,这既是教育任务,也是践行路径,为课程领导力找到了理论依据、实现路径和前进方向。

一、课程领导力本质的悖逆

(一)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

传统意义下的课程管理侧重于对课程方面的安排、执行,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监管”和“监督”,较多地考虑管理中的技术因素,是一种分层组织式的管理模式。[1]然而,将课程领导混同于课程管理的意识并不少见,事实上,课程领导作为课程管理概念的发展,强调对既有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其中每一个课程利益相关者都是课程的领导者,均拥有课程创生的权利和责任。[2]课程管理是对财、物和事的调配,以保证课程建设能够运转,但课程领导是对人和文化的调动及浸润,将课程管理等同于课程领导,课程发展就难以有面向世界的自信和面向未来的视野,同时也难以形成课程育人的文化认同。课程领导的核心在于课程和领导的双聚焦,既有落地生根的课程建设,又有形而上的建设艺术和胆识,具有突破、创新、引领等意蕴。

(二)课程领导与课程领导力

黄云峰将教师课程领导力界定为,为了实现课程愿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课程事务过程中,对课程活动相关成员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能力,是课程推动者引领别人(师生)实现课程价值的能力。[3]在以学校为课程建设基础单位的情况下,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校长和教师为了实现组织的愿景,采用包括引领、激励和指导的方式对所领导的对象进行全面内在思想的投射和影响,而不是传统的命令、监督和控制。课程领导是组织上的对应关系,包括校长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两个关系;而课程领导力,是指两组关系之间的价值辐射,并且引起辐射对象的课程行为的科学化转变和深入。换言之,课程领导力是课程领导行为后所产生的价值驱动。

二、课程领导力的回归路径

(一)基于立德树人,寻求课程领导牵引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怎样的路径培养怎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问题,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所有的教育元素都离不开“怎样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的根源追问。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教育、教育课程和课程领导力的根本方向,立德树人的意蕴就可作为课程领导的牵引力。为此,解读“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是拉动牵引力引擎的关键。学界关于“立德树人”的提法尚未真正取得合乎逻辑的共识,甚至无论是舆论界还是教育界都还有部分人囿于思维惯性,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尚处于人云亦云的“想当然”水平。[4]解析传统词汇,兴许能够触及立德树人的指向,从《词源》分析来看,“立德”和“树人”中“立”和“树”具有相近的意思,而“立德”之说源于立言、立功和立德的古人对人生所追求的境界,“树人”出自《管子》,今简化为百年树人。现代学者认为,“立德”之“德”,不仅仅是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和法律素养,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集中反映;[5]而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课程领导的牵引力就会更专一,不至于在各种思想和理念的冲击下,失去方向和目标。

(二)围绕立德树人,寻求课程领导行动力

确定了课程领导力的着力方向,还需从立德树人中寻求路径和行动力。有研究者提出,立德树人是偏正结构,立德是途径,树人是目的,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或者是课程德育化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树人是立德的途径和手段,正是通过立人之精神而达到成人之功。综上,笔者认为,立德树人可理解为联合结构,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结果;同时,树人的过程也是立德的途径,立德也是树人的精神追求,塑造健全人格的人关键也在于立德。正如韩丽颖认为,所谓的立德树人事实上就是“立育人之德”和“树有德之人”的辩证统一,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不可分离,必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量、统一理解。[6]因此,课程领导要从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具有针对性、兼顾性和回扣性地展开行动,现成的宏观理论体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结合起来,将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与树人结合起来,课程顶层设计中将核心价值观置于核心维度,将核心素养分解为具体路径。课程领导力的价值取向应和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在课程和课程管理中深度融合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能够让课程领导行动力更有韧性和艺术性,也能够让课程领导的行动力具有吸附性,通过思想层面的引领和围绕主线的行动,结出立德树人之果。

(三)依托立德树人,寻求课程领导文化力

立德树人是结合了传统文化思想和未来教育需求的现代表达,要实现课程领导力的回归,必然离不开对立德树人的文化资源的挖掘,注入深厚文化力的课程领导才具有顽强和不断充实的生命力。融通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与人类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德性和人性修养资源的开发利用,吸收世界先进的且适合区域性和校际性的文明成果。课程领导的文化力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甄别性,避免一刀切地吸纳,然后标准式地装置于学生的思想中,为学生设置量化性的行为考核。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自身需要的前提下,给予菜单式的选择和推介;对于“水土不服”的德性标准和树人考量,应该谨慎性地引入和筛选性地内化。立德树人,并不仅指德性和为人的教化,还需要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技术、科学应用、人工智能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的知识以及能力储备作为支撑基础。由此,依托于立德树人的课程领导文化力,在深入思想领域的同时,也需要有支持思想立足的基本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立德树人所折射和牵引出的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文化力,是课程领导力能够落地生根的必然要素。

(四)着眼立德树人,堅定课程领导的定力

课程领导力的悖逆,与混淆了课程管理的概念有关,限制于事务性工作的耕耘,视野不开眼光不远;也与最直接的高考改革相关,毕竟高考改革是目前最牵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关键点,迫于学业的压力,或者是将学业落后问责于课程改革的领导性失策的错误归因,让课程领导力左右徘徊;同时,有课程,有领导,却无力可发,也是让课程领导力迷失的重要原因。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自然也是课程管理的任务,也必将是高考改革中不断趋近的根本。立德树人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任务,也是当前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国家需求,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利益诉求。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之一,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指标,这是宏观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不会轻易动摇,也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立德树人,不仅应是教育人的文化认同,也应是教育信念和追求,它有利于消除课程领导力不足和方向动摇的问题,课程领导的定力就来源于对立德树人的牢固锁定。

三、课程领导力回归的展望

课程领导力的回归,不是领导者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参与者(要素)的大合唱。课程领导力,始于立德树人,也终于立德树人,过程中亦贯穿着立德树人。在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已经为立德树人任务下的课程改革作了总体要求,由此,也能展望课程领导力回归的前景。

课程领导力将更加注重系统设计,包括育人资源、课程环节以及教育目标的相合相生;对于新时代要求下不断变化和提升的教育需求,必定需要我们以更强大的开拓精神和勇气去积极尝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进教材、课堂和学生思想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路径,致力于培养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综合科学文化素质、完善人格和良好审美情趣的现代化接班人。同时,课程领导力在统筹各项要素中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大,诸如从小学到研究生各个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互补互推,对各个学科之间共性培养的牵动和引领,对教师群体、管理人员、科研学者以及社会力量意识一致性的达成,对课程、活动、校园、家庭以及社会等阵地的协调,等等。课程领导力的回归,就是融合多种教育元素,优化各科教育教学资源,为进一步推动课程领导力的发展寻求内在力量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君.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05(6):10-12.

[2]刘月霞,马云鹏.课程领导的“困”与“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15(4):1-4.

[3]黄云峰,朱德全.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意蕴与生成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5(4):1-3.

[4]戴锐,曹红玲. “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17(6):9-13.

[5]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报,2014-01-13.

[6]韩丽颖. 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01-208.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 40450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