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流方式应用于喉癌术后病人交流的效果评价
2018-03-14,,,,
,, ,,
Evaluation on effec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l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
Li Yu,Yang Defen,Xiao Zheng,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Guizhou 563003 China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电子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检索时间:建库至2016年1月。中文检索词:喉癌、喉肿瘤、喉切除、非语言沟通、非语言交流、语言干预;英文检索词:laryngocarcinoma、laryngeal tumor、laryngeal carcinoma、laryngeal neoplasms、laryngectomy、non-verbal communication、non-linguistic communication、nonverbal exchange、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检索方式:由两名检索员独立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根据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特点调整检索式,尽可能地全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喉切除术后病人;干预措施为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对喉切除病人进行交流补救干预;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类实验研究,无语种限制。排除标准:重复文献、会议摘要、综述、研究结局数据不完整或无法进行数据提取的文献、有关发音练习文献、生存质量研究的文献。
1.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0年的证据分析系统的评价标准分析文献质量,证据质量由强到弱分为A级、B级、C级3级[3]。A级证据来源主要为同质性实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或具有较窄可信区间的单项或多项大样本的实验性研究;B级证据来源主要为单项或多项小样本,可信区间较宽的RCT、类实验性研究等;C级为无可靠证据来源,不推荐采用。
1.4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独立筛选及评价文献,如存在筛选与评价分歧则征求第三方的意见。
1.5 数据提取与合成
参考PICO原则(P:研究对象;I:干预措施;C:实验对照;O:结局指标)设计提取资料表格,定性分析提取相关数据。
1.6 统计学方法
因纳入文献同质性较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概况
共检索到文献965篇,其中CBM(n=227)、CNKI(n=308)、VIP(n=48)、万方(n=326)、PubMed(n=33)、EMBASE(n=23)。阅读题目排除重复文献379篇,阅读摘要排除会议摘要5篇、综述6篇、无关文献472篇,阅读全文后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4篇,最后纳入9篇文献[4-12]。9篇文献中6篇为随机对照研究,其余3篇为类实验性研究,按证据分级标准判断,推荐级别除1篇为A级外,其余均为B级。共637例喉癌病人,手术方式包括喉全切除术、喉次全切除术、部分喉切除术和半喉切除术。纳入研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2.2 非语交流应用于喉切除病人的情况
纳入的9项研究中均采取非语言交流方式与喉切除病人进行交流,包括自制交流板、肢体语言、书面文字、摇铃、简单漫画、信息交流卡、手势语、自制沟通图册等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病人心理交流结果比较、病人对沟通方式满意度调查、病人表达自身需求情况调查、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等。干预后均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其中2项[5,11]干预措施是参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按照病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方面的需求为理论框架制定的;1项[8]干预措施是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其余研究的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制定均以病人症状、体征、并发症、护理需求及护理经验为基础。评价指标中只有柴丽娟等[12]的调查工具信度经过测定。除2项[7,9]研究外,研究结果均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非语言干预情况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非语言干预情况
3 讨论
喉癌病人行喉切除术后,不便或无法用语言与其他人正常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不利于病人的心理健康及病情恢复。虽然不少护理工作者开展了将非语言交流方式运用于喉切除失音病人的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研究,但各研究报道存在差异。本研究对现阶段非语言交流运用于喉癌术后病人的交流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因为纳入研究所实施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内容和结局指标评价方法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所以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
纳入的9项研究均证实了非语言交流方式用于弥补喉癌病人因术后失去发声功能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具有一定的效果。高连娣等[7,9]的研究显示,通过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信息交流卡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可方便病人表达自己主观意愿,提高病人对沟通方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王娟等[4,8]研究中,把非语言交流方式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可让护士及家属更好地理解病人需求,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正确性。沟通图册和信息交流卡均为护理工作者根据护理常见的问题自制而成[6,10-12],图文并茂,结合病人简单的肢体语言即可准确地获悉其护理需求,它的设计与实施克服了病人不识字或极度虚弱而无法通过文字表达需求的弊端,沟通效果优于单纯的手势语、写字板、书面文字等交流方式。其中,王芳等[5,11]自制信息交流卡是参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为理论框架制定,更深层次满足病人的需求,体现了护理的整体性和人性化。
纳入的9项研究中评价指标包括病人心理交流结果、病人对沟通方式满意度、病人表达自身需求情况、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其中只有柴丽娟等[12]对量表的信度经过测定,其余均为自制问卷,且没有问卷的信效度报告。总体来看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估工具,对结果的评价有一定影响。另外,除柴丽娟等[12]的研究外,均未说明盲法的使用、样本流失情况等,提示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
4 小结
非语言交流方式用来弥补病人因术后失去发声功能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研究者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与喉切除病人交流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统一、系统的交流方式和测评工具,且文献质量总体不高,尚需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因此结合现有文献建议: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运用非语言交流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疾病、手术方式、生理需求、护理常见的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各种非语言交流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求最大限度弥补病人因术后失去发声功能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并采用统一、规范、信效度经过测定的评估工具评估结果。
[1] 黄兆选,汪吉宝,孔维佳,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8-493.
[2] 刘红兵,刘月辉,罗英,喉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远期疗效的分析[J].中国喉癌杂志,2015,25(2):145-149.
[3] 胡雁,赵岳,刘均娥,等.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9-230.
[4] 王娟,刘月华,吴乐.交流板在喉癌术后病人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1,16(2):102.
[5] 王芳,漆荣娟,韦茹珍.信息交流卡在喉癌术后病人非语言交流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71-1272.
[6] 王燕群,曾亮,陈风娇.喉癌术后沟通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8):110-112.
[7] 高连娣,肖秋萍.非语言交流方式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7):71-72.
[8] 张学华,程秀华.喉癌术后病人语言障碍的行为干预[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1):108.
[9] 王桑.非语言沟通在喉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41.
[10] 张惠荣,李会琴.沟通图册在喉癌术后发音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320-3321.
[11] 薛亚琼,黄宏敏.自制交流卡在喉癌术后护患沟通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3-1914.
[12] 柴丽娟,姚爱勤.沟通图册在喉癌术后发音障碍病人需求表达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9):3572-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