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Meta分析
2018-03-14,,,
,,,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符合PICC置管要求并选择PICC置管的病人。
1.1.3 干预措施
PICC置管时采用集束化护理,至少包含以下5条措施:培训PICC置管人员技能、选择血管和导管尖端位置、严格手卫生、规范置管流程和操作方法、统一导管维护操作标准。
1.1.4 结局指标
导管异位或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皮肤过敏。
1.1.5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未报道结局指标;③无法获取全部详细数据。
1.2 检索方法
选择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BSCO、EMBASE、CALIS,以“集束化护理、PICC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观察、随机对照试验”为中文检索词,以“cluster care、PICC intravenous catheterization、complication、effect observ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英文检索词,检索自建库至2017年7月30日公开发表的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PICC置管病人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排除重复的文献后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排除明显不符纳入标准的文献;阅读全文,进一步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包括研究的第1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研究对象、干预方法、评价指标等。
1.4 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5]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等级分为A、B、C三级,每项标准均满足为A级;有1条或以上的标准部分满足为B级;有1条或以上的标准完全不满足为C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危险度(OR)及95%置信区间(CI)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连续性资料以均方差(MD)及95%CI为效应分析统计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若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异质性较大时不进行Meta分析,仅做描述性分析。发表性偏倚采用漏斗图表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中文文献378篇,英文文献2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后获得文献43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22篇,最终纳入文献21篇[6-26],均为中文文献;累计样本含量3 686例,其中集束化护理组1 883例,常规护理组1 803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纳入研究样本量例 研究对象集束化护理组例常规护理组例 评价指标陶璐婉2017[6]84肿瘤病人4242④邢洁2017[7]160白血病病人8080①②③④⑥⑦刘秀丽2017[8]120肿瘤病人6060②⑥雷培培2017[9]66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病人3333①②④贾兰玲2017[10]204不详102 102 ②卓梅英2017[11]100肿瘤患儿5050①②③谌红英2017[12]86肿瘤病人4343④⑤⑥⑦孙滨海2017[13]550ICU病人292 258 ⑤陈年年2016[14]225消化道穿孔、肠闭锁、胃壁缺损等病人113 112 ①②③④⑤李丹凤2016[15]500肿瘤病人250 250 ②④⑤王任姣2016[16]92白血病病人4745③⑥⑦雷华艳2016[17]120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6060①②③⑤骆春林2016[18]160肿瘤病人8080⑤杨峰2016[19]120肿瘤患儿6060①②③杨贵丽2016[20]132肿瘤病人6864④练慧萍2016[21]120不详6060④杨丽娟2015[22]265早产儿141 124 ②③⑥黄丽峰2015[23]154肿瘤病人7777⑤史甜2014[24]209重症新生儿11693①②③余春鹤2014[25]115白血病病人5758③⑥⑦冯雨莲2012[26]104肿瘤病人5252①②③ 注:①导管异位或脱出;②导管堵塞;③静脉炎;④血栓;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⑥局部渗血;⑦皮肤过敏。
2.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PICC导管异位或脱出发生率
8项研究[7,9,11,14,17,19,24,26]合计1 104例病人报道了PICC导管异位或脱出,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PICC导管异位或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11,0.30),P<0.000 01]。见图2。
图2 两组病人导管异位或脱出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2 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
12项研究[7-11,14-15,17,19,22,24,26]合计2 193例病人报道了PICC导管堵塞,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1.0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12,0.29),P<0.000 01]。见图3。
图3 两组病人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3 静脉炎发生率
10项研究[7,11,14,16-17,19,22,24-26]合计1 510例病人报道了静脉炎,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0,95%CI(0.12,0.32),P<0.000 01]。见图4。
图4 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4 血栓发生率
8项研究[6-7,9,12,14-15,20-21]合计1 373例病人报道了血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0.06,0.29),P<0.000 01]。见图5。
图5 两组病人血栓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7项研究[12-15,17-18,23]合计1 795例病人报道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15,0.38),P<0.000 01]。见图6。
图6 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6 穿刺部位局部渗血发生率
6项研究[7-8,12,16,22,25]合计838例病人报道了穿刺部位局部渗血,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局部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09,0.57),P=0.002]。见图7。
图7 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局部渗血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7 皮肤过敏发生率
4项研究[7,12,16,25]合计453例病人报道了皮肤过敏,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8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09,0.69),P=0.007]。见图8。
图8 两组病人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8 发表性偏倚
基于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绘制漏斗图。漏斗图结果显示:左右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较小。见图9。
图9 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漏斗图
3 讨论
3.1 集束化护理能改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集束化护理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并发症,如导管异位或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皮肤过敏等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原因与集束化护理的有效管理有关。集束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病人而开展的诊疗护理方案,它将具有循证依据的有效治疗护理措施集为一体,形成最优化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病人临床结局[27]。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有效控制方案,能帮助护理人员不断发现、改进PICC置管,针对PICC置管时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总结归纳经验,制定正确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常规的PICC置管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护理操作无规范性,存在较大弊端,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28]。集束化护理干预中各项护理操作及流程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具有灵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护理操作中发生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3.2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护理中的局限性和不足
目前,集束化护理在不同科室PICC置管管理中的具体操作和干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如集束化护理小组成立情况不统一、集束化护理干预过程不统一。另外,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是由护理人员参与,而医生、影像师及药剂师等人员参与度不足,制约了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且文献质量为中低等水平。因此,本研究结论还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4 小结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病人,可有效预防导管异位或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中低等,期待高质量的RCT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1] 胡守紫,毛鑫群,付立,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70-72.
[2] Aw A,Carrier M,Koczerginski J,etal.Incidence and predictive factor of symptomatic thrombosis related to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J].Thromb Res,2012,130(3):323-336.
[3] Evans RS,Sharp JH,Linford LH,etal.Reduc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ssociated DVT[J].Chest,2013,143(3):627-633.
[4] Zhong J,Zhang JH,Du H,etal.Effect of integra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erebral apoplexy[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2012,15(2):1-3.
[5]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n.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e Crit Care Med,2005,171(4):388-416.
[6] 陶璐婉.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母婴世界,2017,12(4):219-224.
[7] 邢洁.集束化护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干预价值评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51-52.
[8] 刘秀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57-58.
[9] 雷培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的护理措施研究策略[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63-165.
[10] 贾兰玲.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3):191-194.
[11] 卓梅英,胡仁辉,范甜,等.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2):279-280.
[12] 谌红英.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 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26-127.
[13] 孙滨海,吴妮慧,周卓迪,等.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1):12-14.
[14] 陈年年.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患儿的并发症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63-165.
[15] 李丹凤.集束化护理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维护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6,29(5):1020-1022.
[16] 王任姣,赵永兰.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病案,2016,17(12):86-88.
[17] 雷华艳.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10):105-106.
[18] 骆春林.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16,18(2):192-194.
[19] 杨峰.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 PICC 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31-132.
[20] 杨贵丽,郑海燕.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39-542.
[21] 练慧萍,刁淑华,谢乙明,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 PICC 置管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9):3057-3059.
[22] 杨丽娟,徐兵,邢彩英,等.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42-1444.
[23] 黄丽峰.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 PICC 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34-135.
[24] 史甜,李玲,曹霞,等.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 PICC 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4):3189-3191.
[25] 余春鹤,朱娟娟.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4):49-51.
[26] 冯雨莲.肿瘤病人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2,26(12C):3391-3392.
[27] 林艺森,郑翠红,李华萍.集束化策略用于住院老年患者PICC维护的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29-130.
[28] 李学勤,陈虹,李丽.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