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

2018-03-14梁韶军

运动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组对照组

梁韶军

(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广东 广州 510440)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对体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认识,进一步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等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了解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互动式理想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法以广州市南国学校小学部四年级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从中整群随机抽取40名学生分成2个班作为实验组,其余40名学生也分成2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大致相当。(表1)

1.2.3 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行为态度。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8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5份,问卷有效率为93.75%。

1.2.4 专家访谈法对市体育教研员、体育骨干教师、体育名师及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方面的8名专家进行访谈,以半结构访谈为主,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体育课学习的因素、测试指标及技术与测试问题的信度关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

1.2.5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实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体育教学中,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成绩进行分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初步了解,调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2017学年第1学期的体育测试成绩,根据成绩先后将实验班学生按照名次排好,依据成绩先后的方式组合,即第1名、最后1名和成绩处于中间的2名同学共4名分为1组,第2名、倒数第2名、成绩中间2名共4人为1组,以此类推,完成分组。按照相应的成绩分组后,根据学生的性格、身高等因素进行微调,形成基本同质的10个共同学习小组。对小组内学生进行编号和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对实验班的学生建立统一的组内评价表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表,便于学生的评比。这样既有组内评比,明确个体责任,又有组间评比,通过竞争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小组更加团结更加上进。(表2)

实验班每组4人,将学生的站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站位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如“动车组”“后起之秀”“超新星”“鸿鹄组”“精诚组”等),各小组确定1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让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一员,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习小组的活动水平和活动效率的提高,最终使整个班级的各个学习小组水平得到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必然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必然是高效的。

2.2 创设丰富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课堂模式必走的环节,而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激起学生的求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强化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倾听、积极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析、评价的能力等。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表

在新授课后,引导学生分组归纳技术的动作要领,如在立定跳远的教授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组归纳为两脚用力往前蹬,有的组则归纳为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适时再引导学生观察立定跳远的动作,可用儿歌的形式说出动作要领。

在进行复习课的学习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比较厌倦这种重复性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复习。例如,在学习了韵律操几个基本的动作后,引导以组为单位创编两节操,每节操有4个8拍。这样就能启发小组成员的思维,经过积极讨论和交流后,每个小组都能迅速地创编出来。部分学生因为协调能力较差而不积极练习时,小组成员都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积极地进行练习。最后,所有的小组在复习课时都能进行展示小组创编成果。学生通过合作增强了自信心,在这种人人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个体所隶属的学习小组成为每个学生的坚强后盾,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表2 实验对象的科学分组

表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行为的对比分析

表5 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成绩变化统计表

2.3 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在成立合作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分组、组内分工、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学生的分组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身高等方面将其组合,并按照各自能力分工。建立小组内评级机制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提升其参与度。表3为优化后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

2.4 体育学习行为的变化分析

通过统计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变化发现(表4),实验组,有34人(85%)表示喜欢体育运动;有35人(87.5%)表示喜欢这样的合作学习,愿意与组员合作;在参与小组活动方面,32人(80%)表现积极;对自己所在小组的评价,32人提高了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合作学习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由开始的不太喜欢到后来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变化幅度大,充分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5 体育考试成绩的变化分析

从实验后的体育成绩变化来看,实验组的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成绩,且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的对比中也明显看出,通过1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各项成绩呈现大幅度提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成绩进行P值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 结 论

3.1 合作学习的实验结果表明, 50m快速跑、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基本技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合作学习教学在提高学生力量素质方面效果要比对照组明显,而实验组学生与实验前测试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3.2 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通过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评价他人的能力都比对照组学生要高,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3.3 合作学习教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仔细观察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学生强。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组对照组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分组搭配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分组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