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政、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03-13肖珊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

肖珊

摘 要: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内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入手,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校、政、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8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J201817);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元培养模式研究”(DJ201818)。

作者简介:肖 珊(1989—),女,江苏徐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促进高等教育、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意见》确立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这四项原则不仅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指导方向。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统筹和协调好“面向全体”与“分类施教”、“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关系[1]。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设立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为公众打造全程服务体系。这表明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举措,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較晚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涵盖了初中、高中、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正规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国内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整整15年,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虽然研究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创业率仍然很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亟待推进[2]。

(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都非常重视学科专业教育,注重培养科研型创新人才,而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许多高校甚至没将培养创业人才纳入其培养体系内。此外,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制定的培养方案脱离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开来,导致了创新创业学习和专业基础学习的脱节。

(三)政府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不断推行研究生的创业优惠政策,但是研究生的创业率依然很低。《2016年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中的研究生创业率仅为0.6%,尚不足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六分之一,研究生创业仍然面临很多难题。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年纪较大,顾虑因素也会较多,一旦失败,会对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影响,导致很多硕士毕业生不敢去创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保障机制滞后,难以吸引广大研究生去创业。

(四)研究生创业热情缺乏

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事实上是研究生在校园内的第一负责人。大部分导师只看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有些导师为了满足自身科研项目的需要,还会给学生安排很多科研任务,所以研究生根本无暇考虑创业的问题。除了导师的影响外,社会和高校对研究生的评价也只是单一地根据其科研成果或者专业课成绩,研究生为了评奖评优、顺利毕业、得到认可,便一门心思地去研究自己的学科知识,一味地注重本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从而忽视了创业学习。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普遍就业危机感较弱,创业意识较为淡薄[3]。此外,研究生创业体系的落后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不强,研究生无法形成创业意识。

二、构建“校、政、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创新型创业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环节,发挥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协同作用,建立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在实践层面上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合理转向,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在未来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校、政、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体构成

1.高校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利用学术氛围和科研优势,引进先进条件,整合校内外资源;第二,选拔校内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聘请社会各界的优秀师资力量,组建导师团;第三,制订相应的创业规章制度,建立校内创业园区,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2.政府

不同于其他校企合作模式,政府在“校、政、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扮演着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角色。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细化、优化、规范化地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激发广大师生的主动性,以确保这种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高校创业基地提供一些基础设施。

3.企业

企业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又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载体。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为在校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企业除了亲临高校创业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邮件的形式进行实时沟通。这不仅可以优化指导效果,还可以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此外,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后,积累了创业经验,有助于他们成功创办企业。新企业成功创立后,不仅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高校就业率,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能够为在校生提供创业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学校和社会。

在“校、政、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高校、政府和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企业的丰富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而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创业指导。

(二)“校、政、企”协同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高校、政府和企业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运行主体(见下图),具体来说,政府通过制订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高校创建创业园区;企业通过提供经验支持,为研究生们提供丰富的创业经验,帮助研究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高校通过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开发全新的创业课程体系,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提供专业指导,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合力作用下,研究生依托高校的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待积累一定经验后,自行创办企业。研究生创业成功后,他们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業问题,还可以为周围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作为成功的创业者,向有意创业的在校生传授经验,反哺政府和高校,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共赢。

三、新模式如何解决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一)开发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校、企、政”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求高校根据研究生的需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应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引领和指导研究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实践。高校开设的理论课程既要包含与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又要包含一些创业政策的讲解,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把握创业机会。在实践课程方面,高校需要将理论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课程中来,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实践或者创业大赛吸引在校生积极参与,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同时还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转变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首先,高校应该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将创业人才的培养纳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根据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自的培养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其次,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相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4]。这样研究生既可以在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指导,又可以在创业基地接受行业导师实践指导。最后,推动校、政、企联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更快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高校加快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在“校、企、政”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政府转变自身角色,从单一的政策制定者转变为政策制定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角色,开始积极参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政府从研究生们的需求出发,为研究生提供更优质的创业服务:首先,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或者自有资金来增加对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的投入力度。由政府引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创业资助体系。其次,为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研究生提供无偿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并坚定他们的创业信念。最后,向已经成功创办企业的研究生提供税收优惠、法律顾问、政策咨询和小额贷款等服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创业的成功率。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对研究生创业意识有很大影响,“校、企、政”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生社团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激发研究生的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有效开展全面宣传也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新闻媒体形式,解读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报道高校的创新创业典型,通过宣传让在校生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有哪些创业的优惠政策,营造校园内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从而扭转研究生们对创业认识的误区,拓展他们的创业思路,增加其创业的热情。

四、结语

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其生命力很旺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深入解读政府制订的相关创业政策[6]。从近几年的招生规模中可以看出,专业型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在逐年增加,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均衡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对于专业型研究生,高校应尽可能地加强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校、企、政”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校、企、政”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确有利于解决双创教育现有的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有诸多不足之处,亟待各高校开拓创新,联合企业和政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3):1-5.

[2]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11.

[3]曾 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1):70-76,105.

[4]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33-39.

[5]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6(7):66-72.

[6]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