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乳头内陷牵引术应用于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3-13汪志春洪进德
汪志春,洪进德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水平也逐渐提高,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经有所下降,而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青春期、绝经期、老年期各个生理使其发生的乳腺炎症[1]。乳腺炎指乳腺内或乳管内残留炎性结节或肿块,进而形成的一种乳腺迁延性炎症[2]。乳头内陷指乳头不突出于乳晕平面而凹陷于皮面之下,其形态呈火山口状。研究指出,乳头内陷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畸形,其发病率位2%[3]。乳头内陷也是引起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原因,该类患者的病程长,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为探讨乳头内陷牵引术治疗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就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2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乳腺外科2012年8月~2016年8月接诊32例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析组:16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04±11.0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9.0±1.0)个月。对照组:16例,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47.00±11.2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10.0±1.0)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符合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以肿块为首发症状,伴有或不伴有窦道形成,患者依从性好,可执行医嘱;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论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慢性病。
1.2 治疗方法 分析组:本组内的所有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接受乳头内陷牵引术治疗,全麻成功后,根据患者炎性肿块的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切口位置,肿块离乳晕近者,共乳晕旁切口行肿块切除加内陷乳头牵引;肿块距乳晕较远者在肿块表面取切口切除肿块的同时取乳晕旁切口行内陷乳头牵引。乳头内陷牵引是对内陷乳头进行微整形,提拉乳头,采用丝线十字缝合固定乳头基底部,然后用外敷敷料包扎固定,保证乳头内陷牵引出的效果。术后常规换药,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叮嘱患者每天提拉被牵出的乳头,并嘱每个月到医院检查,观察牵引情况。
对照组:本组内的所有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常规手术治疗,不行内陷乳头牵引,术后常规换药,均痊愈出院。
两组患者术后均服用中成药“乳癖清胶囊”三疗程辅助治疗。
1.3 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痊愈标准:患者肿块消散,瘘管愈合良好。未痊愈标准:患者肿块再发,瘘管愈合不良。②随访:采用电话及门诊复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同时,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分值为100分,90~100分为较满意,70~89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则为不满意。满意率=(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复发率情况 患者随访1年,分析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复发率比较[n(%)]
2.3 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 分析组患者对乳房的外观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89 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乳腺外科常见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两种,最常见的为伴有肿块,患者多伴有炎症,易反复发作,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久治不愈的窦道或瘘管[4]。非哺乳期乳腺炎以中青年女性为高发群体,由于其病性复杂,隐匿,易反复发作,因此,增加了治疗难度[5]。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易延长病程,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已经比较容易,但临床仍有将非哺乳期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的情况,因此,对于怀疑为乳腺炎的患者需解说穿刺检查。目前临床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一般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目前,临床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就更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西医内科治疗、外科治疗。西医内科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药物和抗分枝杆菌的药物进行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药物的副作用明显,患者难受性低,且相同药物剂量在不同患者中应用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同,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中医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存在疗效不确定的缺点[6]。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导管和周围炎性组织,可避免其复发,但手术清除范围广,对患者乳腺的损伤大,同时还会破坏乳房外观,易造成乳房畸形和乳房功能障碍[7]。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存在复发情况,说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难度更高,预后效果也更差[8]。本研究对分析组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联合乳头内陷牵引术治疗,而对照组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提示,分析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乳头内陷牵引术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诸多缺点,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而言,需要保留较好的乳房外观形态。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分析组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乳头内陷牵引术的美容效果。
本研究认为,乳头内陷牵引术具有操作简单,乳头形态自然,不会影响乳头血运,且能保证乳房正常功能,切口瘢痕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未婚女性,能够保留患者的泌乳导管,且能根据患者矫正情况进行调整。加强术后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定时消毒换药。
综上所述,乳头内陷牵引术是治疗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手段,既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又能预防复发,且美容效果好。
[1] 王清源,赵枫,田亮.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26例诊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4(4):57-58.
[2] 毛有胜,王林,欧阳伊雯,等.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6,23(1):14-16.
[3] 石国新.乳头内陷引起乳腺炎手术治疗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6005-6006.
[4] 郭晨明,付明刚,李丹,等.13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疗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6):1106-1107.
[5] 魏小平,秦静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9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4,25(6):6.
[6] 彭烈娅.100例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01-1602.
[7] 王敏,何劲松,吴恢升,等.先天性乳头内陷牵引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20(3):85.
[8] 张春莉,李清怀,张锤,等.先天性乳头内陷持续牵引治疗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21(15):192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