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筹方法优化MR应诊流程的效果研究
2018-03-13刘伟军吴小红张恩科韩伟
刘伟军,吴小红,张恩科,韩伟
陕西省人民医院 a.医学装备部;b.核磁共振室,陕西 西安 710068
引言
目前我国“三甲”医院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设备接诊效率不高,排队冗长,加上病人情绪低沉,容易加剧医患矛盾。这种诟病在MR设备上尤其显著,根据我们的认识,这是因为MR本身接诊特点所致。依据统计:一位病患从上机检查到下地完成检查,按扫描部位的数量不同会耗时10~35 min,平均每位患者占用机器的时间约为20 min,加上上机前病患准备,下机后病患交接,以及医护人员对设备检查、评估和调试,不排除因病人自身问题导致伪影出现重做的可能,平均估计每位病患会耗时21 min。4名医护人员从7:30~22:30,实行“两班倒”制工作15 h,才能完成44个病患(合计60例部位)的扫描。对于开放床位数为3500张、年门急诊量超过180万人次、年住院人次11万、共3台核磁共振设备的我院来说,核磁共振科室一直是一个接诊预约期长、病患意见大的科室;同时医护劳动强度大,工作人员抱怨情绪颇多。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MR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缓压力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应用统筹方法优化MR的应诊流程实现了满意的效果。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1]。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固有办事格式,提升办事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2]。在这种既定的条件下,本文将运用统筹方法优化MR应诊过程。
1 探讨认知阶段
1.1 病患特点
MR接诊不同来源病患的特点如下。
(1)门诊病人特点:① 病患数量多,占总就诊病患65%;② 80%的门诊病患是初步筛查扫描,扫描序列少,扫描时间短;③ 由于所有病人集中在扫描等候区,病人与病人的交替准备间隔时间短[3]。
(2)住院病人特点:① 病患数量稳定,但人次比较少,占就诊病患30%;② 90%的病患是定性扫描,扫描序列多,扫描时间稍长;③ 由于病人在病房,需要电话预约,病人与病人的交替准备间隔时间比较长。
(3)急诊病人特点:① 病患数量不稳定,而且数量很少,占总就诊病患5%;② 所有急诊病患需要较深入的检查,扫描时间长;③ 病患与病患的交替准备间隔时间不定。
不同来源的病患的特点总结,见表1。
表1 不同来源的病患特点
1.2 MR机型特征
我院共有3台MR,分别是位于门诊大楼第一检查室的飞利浦1.5 T MR(型号:Nova1.5 T)、位于门诊大楼第二检查室的东芝1.5 T MR(型号:MRT-1503/S3 1.5 T)和位于住院楼第三检查室的飞利浦3.0 T MR(型号:Ingenia 3.0 T)。
3台MR由于品牌机型不同,它们对同一个病人的扫描所用时间也不相同,再加上病患特点影响后,3台MR的工作特征,见表2[4]。
表2 3台MR的工作特征
1.3 各台MR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各台MR运行的数据和资料,并加以计算和处理,分析发现各台MR运行时存在的薄弱环节甚至是不合理环节,为优化MR应诊流程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5]。2014年7月~2015年7月各台MR使用情况,见表3[6]。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计算可得各台MR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运行数据[7],结果见表4。
从表3和表4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一年时间里,3台MR的运行时间都保持在14 h以上,平均每日扫描共172部位例数。按照我院对MR现行的运行管理,3台设备基本上保持在满负荷运行。然而,3台MR年开机利用率和年有效利用率[8]基本保持在88.2%和82.3%,效率都不高[9];阳性率虽都达标,但数值不高;故障率都达标[10],但还有可降低的潜力。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表3 2014年7月~2015年7月各台MR运行数据统计表
表4 2014年7月~2015年7月各台MR运行效率指标 (%)
2 实施认同阶段
2.1 方案的实施
根据病患特点,机型特征以及一年数据统计分析,通过统筹分析与预测,我们历时两个月,边调整边观察,逐步分别对3台核磁的扫描工作进行了如下调整:(1)将病患按扫描部位进行分组就诊检查。东芝1.5 T MR主要扫描脊柱和头颅部位;飞利浦1.5 T MR主要扫描腹部,关节和头颅部位;飞利浦3.0 T MR主要扫描腹部和需要增强扫描的病患。一台MR集中扫描特定部位,这样能避免更换不同种类的扫描线圈,节省了病患叮嘱和更换线圈及摆位时间,还能大量缩短扫描前准备时间和病患交接间隔时间,更能减少因更换线圈而产生的故障率[11]。
(2)当天的门诊病患必须当天完成扫描,3台核磁互相分工协作完成,不给第二天的扫描工作带来压力。如遇大量门诊病患,可适当减少病房病患的接诊。
(3)将急诊病人和少数符合飞利浦3.0 T MR扫描的门诊病患向住院大楼的飞利浦3.0 T MR适当转移,且立牌告示优先急诊患者检查,充分利用住院大楼MR的扫描间隔时间。
(4)通过协商预约式安排病患,错开扫描高峰时间,争取闲时利用进行扫描,尤其是充分利用周六日和节假日时间。
(5)利用业余时间分批开展医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1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扫描序列,不但能减轻病患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阳性检出率。
(6)不定期开展医务人员业余活动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互相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仅可以提升病人对科室的满意度,还能缓和医患关系,更有利于工作的展开进行[13]。
(7)进行集中预约式维护维修[14-15]。集中预约式维护维修是指将不影响病患安全,就诊扫描和断电停机的小故障和维护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事先和工程师沟通预约,一般放到节假日进行,情况紧急特殊的会在工作日内23:00以后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开机率,还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16]。
2.2 方案的认同
在历时两个月对核磁扫描工作的调整中,我们不断对各个环节进行摸索、改进和完善,并列条立规形成制度,引导并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再历时一个月的磨合和加强期,工作流程基本已经按既定的方案平稳进行,达到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3台MR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使用情况,见表5。
表5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各台MR运行数据统计表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计算可得各台MR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的运行效率指标,结果见表6。
表6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各台MR运行效率指标 (%)
通过调整后,我们通过表4和表6运行效率指标的计算结果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方案实施后病患总数量提高了9.23%,而3台MR的日均开机时间都有所降低,平均降低6.82%(医护工作强度有所减轻);3台MR的年开机利用率、年有效利用率和阳性检出率分别平均提高了7.93%、9.46%和2.13%;3台核磁年故障停机率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为0.68%,这充分说明我们对MR运行过程的分析以及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有显著成效的。
3 总结
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将统筹方法应用于核磁室分诊检查病患工作,有效的缩短了MR检查时间和等待预约时间,提高了MR医护人员的应诊能力。应用统筹方法建立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巩固和加强了核磁室医护团结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核磁室的工作更具预见性和计划性,降低了MR的故障率和缩短了维修时间。统筹方法的运用,使核磁应诊工作在程序化的基础上更具灵活化,标准化的基础上附有人性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还能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并且为医院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1]华罗庚.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5-6.
[2]朱国林.统筹学[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4-5.
[3]刘佳琦.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与管理的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5-10.
[4]倪萍,陈自谦,张鲁闽,等.3T磁共振的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2):121-124.
[5]杨冰,张和华,向华,等.浅谈医院医学装备采购的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3):146-148.
[6]杨珺文,黄葭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价指标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75-78.
[7]于弘.区域性大型医疗设备优化配置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32-37.
[8]邓圆,张西亚,刘学一,等.核磁共振设备的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70-72.
[9]王凤,王养民,邵继凤,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59-61.
[10]唐昊,李昱萱,张和华,等.医院医疗设备故障信息资源库建立和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4):137-138.
[11]余巧生,樊水平,方礼明.军队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现实性问题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114-115.
[12]宋文红,张颖.对医大高职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19-120.
[13]石莉,王晓莉,徐一秋,等.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医院科室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6):127-128.
[14]毕丹东,钟莉,宋爽,等.病床集中预约统筹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6):25-27.
[15]吕颖莹,王吉鸣,冯靖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现状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2):92-94.
[16]蒋怡,宣姝姝,陈肖敏.综合性医院特殊检查集中预约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86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