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事件中新媒体的舆情传播研究

2018-03-12李培菡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新媒体

摘 要 2017年以来,众多热点事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引起了“网民围观”,甚至出现舆论多次反转和舆论讨伐的现象,这导致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社会舆论愈发失控。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选择2017年的代表性热点事件的新媒体报道内容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新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热点事件;舆论导向;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015-03

1 研究背景

自2017年以来,众多社会热点事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引起了“网民围观”,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赋予广大受众更为强大的“拇指话语权”,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草根网民自由发表评论的舆论场。同时,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在传播社会热点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传统媒体在热点事件发生后反应较慢,而网络舆论场中有关热点事件的信息量大、渠道多,加之多种情绪和态度的交融,使某些热点事件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网络暴力、谣言和新闻炒作等负面现象,新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社会舆论导向与社会和谐稳定一脉相承,这些负面现象极大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2 研究问题及样本选择

本节主要基于对“榆林产妇跳楼”这一热点事件做内容研究,分析新媒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对该事件的报道特点,并进一步研究新媒体在报道中是怎样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选择了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清博大数据搜索引擎——对微信、微博、头条号文章抽取新闻文本。抽样方法是在清博搜索中检索关键词“榆林产妇坠楼”,研究时间自2017年8月30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新媒体原创新闻样本,排除掉微博短文和内容相似的新闻,共得到有效文本227篇。

3 样本分析

3.1 报道体裁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报道体裁,总体上以评论类为主,消息类为辅。评论类报道共有202篇,占总体的88.99%,而消息类报道仅有25篇,占总体的11.01%。

另外,新媒体在报道热点事件时,不仅局限于热点事件本身问题的报道,更多集中在对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解读、评论,总体上主要采用评论为主,消息为辅的报道体裁形式。

3.2 报道形式分析

新媒体平台有关“榆林产妇跳楼”的报道形式共有227篇(见图2),以文字+图片的表现形式为主,占样本总体的93.83%。同时,仅有少量的报道以纯文字作为表现形式。这也反映了网络新闻报道的重要特点之一,即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单一的文字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3.3 报道反应时间

新媒体在报道“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时的报道反应时间都在3天以上,其中大于3天小于等于7天的报道共有129篇,占总体的56.82%,而7天以上的报道共有98篇占样本总体的43.17%(见表1)。事实上,“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最早是通过微博流传出来的,但仅局限于小范围受众的讨论,并未形成社会舆论,而在事发后第四天,涉事医院——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在社交媒体表态,产妇跳楼原因在于家属,这与产妇家属的说法不同,由此社会舆论逐渐形成。因此,新媒体是第一时间报道热点事件的窗口,但主要在热点事件发生后3天至7天内首次正式报道。3.4 事发后10天前后的报道数量分析

由表2可知,新媒体对于“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前后的报道数量为171篇,占样本总体的75.33%,另有56篇是事发10天后的报道,占样本总体的24.67%。由此表明,新媒体在报道热点事件时均进行连续不间断地追踪报道,事发后10天内报道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体对于该事件的关注程度。社会热点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社会关注点,即“新闻眼”,因此,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持续性。3.5 报道主题分析

本小节按照报道的主要内容,将报道主题分为:事件进展、女权问题、医疗体制、医患矛盾、医院监管、心理问题和医疗技术水平。

由表3可知,女权问题是新媒体报道“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报道主题,共有66篇,占样本总体的29.07%。绝大多数报道态度强烈,这类报道主题主要基于“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对产妇丈夫进行批评,言辞激烈,态度明显。如9月6日的《陕西榆林产妇跳楼自杀,她的丈夫分明就是罪魁祸首!》《榆林产妇跳楼自杀:女人,你天生就是弱者》等类型的文章层出不穷,占据新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最重要的报道主题。

另外,医患矛盾、医疗技术水平的报道文本数量较多,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的医患矛盾问题进行评论。而样本中有15.42%的报道主题集中在医疗技术水平上,通过反思产妇分娩技术的水平,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前瞻性的评论。

事件进展这一报道主题在报道热点事件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报道主题通过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并且此类报道主题以消息为主。

从总体上看,新媒体报道热点事件时,选择报道主题的种类不受拘束,多种报道主题所占比例较为平衡,通过对报道主题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新媒体在报道热点事件的内容上言辞激烈、报道态度鲜明,有明显的倾向性。3.6 消息来源分析

本节将研究样本中的消息来源分为5类:当事人家属、涉事医院、医界专家、民意代表和政府。

由表4可知,新媒体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是民意代表,共有177篇报道文本,占样本总体的77.97%。大多數报道都引用意见领袖的观点作为报道的主要消息来源,如《梁宏达:深析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杨立新丨榆林产妇自杀的三个法律问题》等在标题上就能一眼看出是以民意代表的评论、观点为报道消息来源,这也能看出新媒体在报道热点事件时,评论大于叙述,而评论时集中引用意见领袖或是主流舆论的观点作为报道消息来源。3.7 报道态度分析

媒介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或态度,本节根据事件内容将报道态度分为:批评家属、批评医院和家属双方、批评医院和中立报道。

研究表明,舆论开始形成初期,涉事医院凭借其在新媒体平台的官微发布声明,使当时批评家属,支持医院的舆论占据主流。这反映了在突发热点事件中,新媒体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话语平台,而当事人的发声有利于在事件初期形成对已有利的社会舆论。

另外,9月5日有新闻记者采访产妇家属,并提出了和医院截然相反的言论,采访家属的这类新闻由新闻门户网站和报纸刊发,由此形成了一部分支持家属、声讨医院的声音,但并未占据主流。由表5可知,批评医院的新闻样本仅占17.62%,数據上直观反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热点事件舆论上形成的区别。随着医患双方不断通过媒体发声,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了更多的信息,使该事件的真相越来越模糊,舆论也从两种声音分别批评医院和家属,演变成了社会舆论共同质疑医患双方。这类报道态度也成为受众对该事件至今为止的主流态度。

4 结论

4.1 新媒体推动热点事件受关注

新媒体在传播热点事件,形成社会舆论时往往经历一个过程。其在报道热点事件时存在着消息来源丰富、传播速度极快的优势,推动热点事件受到其他媒体关注。

4.2 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报道具有倾向性

新媒体在报道热点事件的内容上言辞激烈、报道态度鲜明,有明显的倾向性,而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或态度,这与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事实上新媒体报道热点事件往往选取的报道主题为冲突性明显、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相应的在报道过程中会重点报道不全面的信息,造成社会舆论呈现一边倒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安琪,吴嘉洞.从“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看网络舆论议程设置效果[J].新媒体研究,2018(6):15-19,22.

[2]黄丹.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舆论[J].新闻爱好者,2010(18):42-43.

[3]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吴靖,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贾佳.试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二次舆论的形成——以“石首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0(2):5-8.

作者简介:李培菡,西南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新媒体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唤醒和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的几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