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素养:在“微共体”午间活动中孕育
2018-03-12陈薇
陈薇
摘 要 “微共体”午间活动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其独特的活动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自信与责任意识,磨砺了学生的挑战精神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重要载体。
关 键 词 微共体;实践创新;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2-00-02
“实践创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创新素养,鼓励个体在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和挑战精神等人格方面的发展[2]。而实践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能单靠说教,更需借助社会参与和实践体验。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从课堂通向社会的桥梁,我决定在班上开展“微共体”午间活动的实践探索。所谓“微共体”,即微型活动共同体,它是一个微型社会实践团队,通常由四人组成,组内成员按月轮流策划并组织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及每周五中午。实践证明,“微共体”内自由设计活动项目、亲身参与活动体验、轮流领导活动进程、自主解决活动困境等特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一、广设项目,激发参与兴趣
实践经验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好奇心,便会自发地拓宽实践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在班内收集意见,为“微共体”午间活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主题。内容具体涉及科学探秘、行业体验、激情运动、健康生活、宁波文化等。在这些大的主题下,又具化了许多实践的子项目。比如:在“科学探秘”这一项目下,各组学生分别设计了“奇妙的空气”“火箭上天”“食物在胃里的旅行”“神奇的摩擦力”“小口瓶吞大鸡蛋”等游戏。学生玩游戏的过程,就是掀开科学世界神秘面纱的过程。在“行业体验”主题下,孩子们设计了“快乐的小商人”“小小餐饮服务生”“我开花店”“小图书管理员”等活动,饶有兴致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奥秘。
除了在校内开展的活动,我还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实地体验。如在花鸟市场,学生坐在柜台后,帮老板叫卖吆喝,俨然一个真正的“小店主”。在印刷厂,孩子们对各种机器的功用十分好奇,缠着厂主不停地追问。种类丰富的午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由于项目设计来自于自己的建议,也让学生对实践项目充满兴趣。
二、亲身体验,提升实践自信
由于“微共体”内部人数较少,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参与活动。如在“花式点钞”体验活动中,学生小纤在专业点钞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点钞的基本技能。当小组开展活动时,她开心地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解答同学的疑问。小纤平时课堂发言的声音总是很小,是个有点沉默的小姑娘。可在点钞中,即便面对照相机的镜头,也能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在“微共体”中,每一个个体都获得了参与的机会,内向沉默的他们在活动中勇敢地迈出了自主探索的第一步。
又如在“我是快樂小木匠”活动中,学生需要两两配合,一个压住木条,另一个手持锯子才能完成实验。学生阳阳很想尝试,可面对粗大的木条,又不知从何下手,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同学玩。待各组同学都完成了任务后,我看准时机鼓励他:“阳阳不想去试试锯木头么?”这时,阳阳所在的微共体中,有学生自告奋勇当阳阳的搭档。在两人的配合下,阳阳终于成功地将木头锯了下来。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渐渐地摆脱了原本“我不行”的想法,每一次技能的学习和实验的成功都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实践创新中更具勇气。
三、角色轮换,培育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培育实践创新素养的动力之源,责任感会使学生主动探寻“微共体”内成员的需求与实践活动内容的结合点,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每一次午间活动,各小组都由一名同学担当组织者,负责组织团队成员参与活动,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成为活动主导者的机会。负责组织、策划的学生在活动开展前,要提交详细的活动安排表,设计活动环节,准备活动道具,维持活动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这样的角色轮换制,能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
有家长反映,学生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不知剪了多少个“麦比乌斯圈”。为了能教同学做寿司,该活动的策划者买来模具,每天练习寿司的制作。为了做好“扎不破的水袋”实验,小韩反复试验,直至家中“水漫金山”。从家长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充当活动主导者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活动的质量,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准备,责任意识大大提升。
四、直面难题,磨砺挑战精神
与所有实践活动一样,在“微共体”午间活动中,也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恰恰为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砺其挑战精神提供了机会。在“小小服务生”体验活动中,小杰端着“餐盘”小心翼翼地走在“服务生”的行列中,没想到一不留神,“餐盘”滑落,“菜肴”全撒了。小杰很气馁,小声地哭了。这时,忙碌的“小服务生”纷纷停下脚步,有的帮小杰将餐盘拣起来,有的安慰他,有的干脆当起“顾客”帮衬小杰的生意。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杰也停止了哭泣,重新投入到游戏中去。
几乎每个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的难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孩子们提出了要求:在遇到难题时,先冷静下来,自己思考解决策略,主动寻求同学的帮助,如果借助同学的力量也解决不了,再来找老师商量。事实证明,孩子们对活动组织者的角色适应得很快。“快乐羽毛球”游戏的组织者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小组里的四位同学,两位有羽毛球基础,另外两位还不会握拍。于是,我让两位有基础的同学对打,而我负责教没基础的同学握拍和垫球。”组织“魔幻拓印”活动的同学,因为组员忘了带墨汁,而用水彩颜料代替,彩色拓印的效果比黑白水墨拓印更好看。针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总结课。孩子们在课上说:“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其实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冷静地想办法,问题总会解决的!”
“微共体”午间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实现社会参与打开了一扇门,将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德育资源,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也强化了其责任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
[2]师保国,刘霞,余发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J].课程.教材.教法,2017(02):55-60.
(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 315010)
责任编辑 吴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