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与磁共振对宫颈癌术前精准分期的价值及核磁弥散序列在随访过程中的意义分析

2018-03-12范先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磁宫颈癌病灶

王 毅,庹 勇,何 敏,范先兵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十堰 44260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30~55岁,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安全[1]。随着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外科手术切除是宫颈癌常规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执行依赖于宫颈癌术前精准分期。因此,精准的宫颈癌术前分期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MRI是宫颈癌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对小病灶进行精准的术前分期具有较大的困难,此时往往需要与超声术前分期相结合[3]。随着国家精准医学治疗战略的提出,常规的MRI宫颈癌术前分期已不能满足临床对宫颈癌治疗方案的要求,为适应临床对宫颈癌治疗后全方位信息的了解,核磁弥散序列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在临床中的地位越来越高[4-5]。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MRI和超声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探讨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核磁弥散序列在宫颈癌手术患者随访观察过程中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经本院病理科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5例,术前均进行超声和MRI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评估,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1.3岁。

1.2设备本研究核磁扫描仪采用飞利浦3.0 T磁共振,先扫定位相,再扫描矢状面对病灶进行定位,根据矢状面决定斜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层面。矢状面扫描选择视野为32 cm×32 cm,TE 100~130 ms、TR 3000~4000 ms、层厚(3 mm)、层间距(1 mm);DWI序列中b值(0和1000 s/mm2),层厚(5 mm)、层间距(1 mm),TE Minimun、TR 5000~6000 ms。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HD7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呈屈膝状,超声探头经阴道进行图像采集。

1.3检查方法检查前12小时禁食,MRI增强扫描选择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患者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手术,病灶送病理科检查,对比超声和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精准性。术后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对比复发患者的病灶区与邻近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两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方法对宫颈癌T分期的精准性超声对T1的准确率高于MRI,MRI对T2、T3、T4的准确率高于超声(P< 0.05),见表1,图1。

表1 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宫颈癌T分期的精准性 (n)

图1 宫颈癌的MRI术前分期 a:T1期宫颈癌;b:T2期宫颈癌;c:T3期宫颈癌;d:T4期宫颈癌

2.2两种方法对宫颈癌N分期的精准性MRI对N0和N1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P< 0.05),两种方法对N2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宫颈癌N分期中的精准性 (n)

2.3核磁弥散序列在随访过程中的意义随访过程中发现29例患者复发。术前宫颈癌病灶区ADC值(0.821±0.072)×10-3mm2/s,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ADC值(1.221±0.2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4,P= 0.011)。复发患者病灶区异常信号表现为混杂长T1 T2信号,弥散呈高信号,通过测量异常信号区的ADC值及邻近正常组织ADC值发现,病灶区ADC值(0.815±0.087)×10-3mm2/s,低于邻近正常组织的ADC值(1.214±0.2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6,P= 0.027)。

3 讨论

随着宫颈癌治疗方案的完善,尤其是精准治疗策略的提出,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精准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评估亦越来越重要[6]。目前宫颈癌癌术前分期评估方法多种多样,MRI因其多参数成像特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核磁弥散序列在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中观察异常信号区ADC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8]。

MRI对T2、T3和T4的准确率和N0、N1的准确率均明显分别高于超声。MRI是一种多参数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够进行多序列扫描,能够更精确地了解组织间的信号变化[9]。正常的宫颈癌在MRI T1 WI表现为低信号,T2 WI能够清晰显示宫颈的内、中、外带三层信号,表现为高低相间的信号,当宫颈发生癌变时,T2 WI能够将病灶与子宫、宫颈基底环形成明显的边界,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与宫颈、膀胱及直肠的关系,根据MRI进行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意义[10,11]。据文献报道[12],超声根据病灶的灰阶能够显示病灶,超声根据病灶的形态、血流和回声强度进行分期,但其结果除受医师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之外,亦受患者肥胖、肠气等的干扰,超声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有效。

核磁弥散序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宫颈癌术前病灶区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ADC值。复发患者的病灶区ADC值低于邻近正常组织的ADC值。DWI序列能够为病灶提供一种客观的定量评估方法,DWI图和ADC图可以很好的区分宫颈癌肿瘤部分与正常组织,是反应肿瘤性质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肿瘤组织细胞密集、组织间隙小以及肿瘤组织细胞内结构改变,导致水分子扩散明显受限,ADC值降低[13,14]。MRI的DWI序列在判断宫颈癌淋巴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DWI序列能够在活体中观察分子的微观运动,据文献报道,当淋巴结转移时或宫颈癌复发时,其特殊的弥散受限在DWI序列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且ADC值降低值0.8×10-3mm2/s以下,本研究与此观点一致[15]。

综上所述,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信号,核磁弥散序列在宫颈癌术后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Kong TW,Lee JD,Son JH,et al.Corrigendum to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FIGO stage IB-IIA cervical cancer and a focally disrupted cervical stromal ring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tudy,143 (2016) 77-82].[J].Gynecologic Oncology,2016,143:77-82.

[2] 田兆荣,郭玉林,蔡磊,等.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2):138-140.

[3] 蒋琴,何冠南.超声与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101-103.

[4] Kim Y,Kim Y J,Kim J Y,et al.Toxicities and dose-volume histogram parameters of MRI-based brachy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J].Brachytherapy,2016,16(1):116-125

[5] 闫斌,梁秀芬,冀焕梅,等.MRI 平扫结合 DWI 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0):1618-1622.

[6] 沈浮,陆建平,陈录广,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1):39-43.

[7] Zhu H L,Zou Z N,Lin P X,et al.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rate and p53,and p16 expression in teratomatous skin of ovarian mature cystic teratoma.[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2015,16(3):1165-1168.

[8] 李玉明,唐鹤涵,李真林,等.MRI常规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评价中的价值[J].华西医学,2015,30(6):1183-1186.

[9] 韩雪松,孙立涛,刘微,等.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2):143-146.

[10]Ordeanu C,Pop DC,Badea R,et al.Local experience in cervical cancer imaging:Comparison in tumour assessment between TRUS and MRI.[J].Reports of Practical Oncology & Radiotherapy,2015,20(3):223-230.

[11]Fridsten S,Hellstrom AC,Hellman K,et al.Preoperative MR st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are oblique and contrast-enhanced sequences necessary[J].Acta Radiologica Open,2016,5(11):2058.

[12]尚靳,郭启勇,孙洪赞,等.CT、MRI及与PET融合显像评价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5):795-798.

[13]程楠,吕星海,任克,等.IVIM-DWI多模型参数分析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7,32(2):157-161.

[14]夏盛伟,张弦,吴加满.多层螺旋CT和MRI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72-674.

[15]相世峰,王玉方,董晓雷,等.3.0 TMRI在子宫颈癌诊断分期及分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5,55(42):90-91.

猜你喜欢

核磁宫颈癌病灶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管理实践与展望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